诈骗盯上租车行业 检察建议堵塞汽车租赁行业管理漏洞

诈骗盯上租车行业,十五家公司“入坑”
重庆南岸:检察建议督促堵塞汽车租赁行业管理漏洞
正义网电(采访人员满宁 通讯员龚海蓉 周光子 赵海含)“我们看了全部资料,还需要找一个保证人才可以租……”“现在租车怎么变得这么严了?”日前,在重庆市南岸区某汽车租赁公司,一位常来租车的客户发现,才过了一两周时间,租车程序竟悄然“升级”了 。
升级的背后,有着汽车租赁公司的无奈 。今年6月,南岸区检察院办理了一起租车合同诈骗案,租车人设下陷阱,租车后在二手车市场转卖 。
【诈骗盯上租车行业 检察建议堵塞汽车租赁行业管理漏洞】“刚租出去一天,人就联系不上了,一直正常运行的GPS也突然出现异常 。”2019年11月,当地一家汽车租赁公司负责人赵某回忆,当时员工联系租车人张某,对方突然“玩失踪” 。后经四处打听,这辆车已在成都二手车交易市场被转卖 。
今年6月30日,案件移送到南岸区检察院审查起诉 。随着案件审查的深入,一场租车骗局浮出水面:张某由于经济拮据,伙同钱某(另案处理)共谋采取租车变卖的方式获利,由张某作为租车人出面租车,钱某负责将车在二手交易市场变卖 。
8月5日,经南岸区检察院提起公诉,张某因合同诈骗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 。被骗车辆被追回,但案子结了,“事”却未了 。
办案检察官意识到,犯罪分子手法娴熟、成员配合紧密,骗局也许并非偶然——是不是租车公司的管理制度出现了问题?带着疑问,该院涉民企办案团队多次到被害企业现场调查,查阅公司管理制度,亲自体验租车环节,反复推敲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被害人陈述等细节 。
“客户诚信记录、从业情况、财产状况审查几乎形同虚设,一张身份证、一纸合同、一月租金的‘低门槛’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 。”经过一番体验,检察官发现,被骗公司在租车客户审核、车辆管理、公司法务等环节均不同程度存在管理漏洞 。
据了解,2016年至今,该院已办理8件租车型合同诈骗案,涉被害企业15家,风险把控问题已成为租车行业高速发展下的痛点 。
8月7日,南岸区检察院邀请辖区汽车租赁协会的15名企业代表走进检察机关,迎接他们的,是一堂为他们量身打造的租车行业法治课 。该院检察干警顾杰就如何防范租车被骗,以及相关犯罪的作案模式、惯用手段等作了详细讲解 。
“发现被骗后如何第一时间固定证据?”“审核客户时问什么问题更好?”不少企业代表当场提问,顾杰逐一耐心解答 。
活动现场,检察官还向辖区汽车租赁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送达检察建议,建议该协会对租赁车辆进行严格管理,设置公司法务人员对租车合同进行专业研判,提高租车公司风险防控意识和能力 。
据悉,在重庆检察机关开展“保市场主体、护民营经济”专项行动中,南岸区检察院建立涉市场主体案件绿色服务通道,构建涉企案件专项工作机制,努力打造暖心舒适健康的营商环境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该院共对涉企案件提起公诉14件24人,发出检察建议9份,帮助企业实际追赃挽损198万余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