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略谈古代中国的“天下”观念,涨知识了
《诗经?小雅》中的“普天之下 , 莫非王土;率土之滨 , 莫非王臣 。”是对古代中国“天下观”最早也最精辟的诠释 , 此后沿用两千多年而经久不衰 。然而 , 也正是这句经典的存在 , 才留给了后世关于古人“天下”观念的无尽遐想和持久争论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说文》中对天的解释为:“天 , 颠也 。至高在上 , 从一大也 。”关于“下”的解释为:“下 , 底也 。”故“天下”二字连用 , 乃是天之下 , 即天宇所涵盖下的一切地域 。随着政治文明的演进 , “天下”一词逐渐成为古代的重要政治术语 , 因此在政治语境之中 , “天下”的概念又发生了根本变化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中国古人很早就产生了“天圆地方”的观念 , 但碍于生产力和认知水平的限制 , 当时人们所能想象和构建起来的宇宙范围 , 是以天下为基本架构的 。在与蛮、夷、戎、狄的交往中 , 早期华夏族人民产生了充分的文明自信心和文化优越感 , 又为了契合统治者在政治宣传上的诉求 , 所以他们总会将本民族的文明认定是宇宙天地的中心 , 即“天下之中” 。故此天下就演变成为以“中国”为中心向外辐射延伸的空间概念 , 其中包含强烈的政治意义 。
既然天下观念的产生伴随着强烈的政治内涵 , 因此就必然涉及到地理上的疆域问题 , 而其中核心问题就是天下是否存在疆界(边界)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 体察古人对于天下这一政治术语的运用和解释的过程 , 我们不难发现 , 在不同语境之下“天下”是否存在疆界会有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答案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首先 , 天下存在疆界 。“普天之下 , 莫非王土”一言中 , 有一个具体的语境 , 即西周分封制 。既然由“天下共主”的周王将自己的天下进行分封 , 那么“天下”必然存在疆界 , 疆界就是分封的最边缘 。《史记?五帝本纪》中有“天下有不顺者 , 黄帝从而征之 , 平者去之 , 披山通道 , 未尝宁居 。”
从此语境出发 , 亦可知“天下”有疆界可言 , 即黄帝权势所能及的最边缘 。同样 , 关于传说时代的“天下”叙述都是存在此种界限的 。秦二世口中的:“先帝起诸侯 , 兼天下 , 天下已定 , 外攘四夷以安边竟 。”已明确表示了天下之边竟(“竟”即边境之“境”)就是秦王朝治下数十郡与四夷的疆界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其次 , “天下”没有边界 。古代中国人在构建“天人”以及宇宙世界的话语体系时 , 往往将自身置于天下之中心 , 而天下则是由己身向外拓展至无限的空间 , 也因此天下的表达十分模糊 , 以至于人们时常认为天下并无边界 。
汉朝著名政论家贾谊曾有“凡天子者 , 天下之首 , 何也?上也 。蛮夷者 , 天下之足 , 何也?下也 。”这句话不仅透露明确的文化中心论 , 而且将天下的外延扩大至蛮夷世界 , 于是乎“天下”不仅仅是天朝疆域的范围 , 还包括天朝之外的蛮夷之地 , 也由此“天下”的疆界就不再明确 , 变得无垠起来 。
文章图片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从先秦至清末 , 在不同语境下“天下”的疆域边界不断变化 。不管是明确的边界还是没有边界 , “天下”在疆域的表达上都是有些模糊的 , 更多时候代表的是一种势力范围 , 也因此会存在不同势力范围的交界带、缓冲带和过渡带 。
中国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 , 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提出 , 如《诗经》中有“《小雅》尽废 , 则四夷交侵 , 中国微矣”的说法 , 《庄子》中也提及“吾闻中国之君子 , 明乎礼义而陋於知人心 。”从这些表述中不难看出 , “中国”一经提出便是一个具有疆域意义的政治术语 , 并且能够清晰看出“中国”是早期华夏族政权的统治区域 , 因此常常与蛮夷地区相对 。
例如《史记》中也有“(秦)缪公怪之 , 问曰:‘中国以诗书礼乐法度为政 , 然尚时乱 , 今戎夷无此 , 何以为治 , 不亦难乎?’”正因为“中国”这一概念中所包含的华夷有别的内涵 , 才产生了“中国”与“天下”是否是同一含义的问题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司马迁与他编写的的巨著《史记》
从古代中国绵延几千年的政治话语演变过程来看 , “天下”与“中国”之间主要存在着两种关系 。其一 , “天下”包含“中国” , “中国”是“天下”的一部分 , 而且是核心和关键部分 。上文已提及华夏族在形成过程中 , 便认为自己处于“天下之中” , 因此华夏族政权称为“中国” 。
例如 , 《史记》中的“舜曰:‘天也’ , 夫而後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 是为帝舜 。”舜为何要到“中国”继位?因为其统治核心在中国 , 这表明中国只是天下之核心 。又如“天下名山八 , 而三在蛮夷 , 五在中国”一言则更为明显地表明中国和蛮夷之地都隶属于天下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其二 , “天下”等同于“中国” 。上文已经提及 , 古人对于“天下”概念的运用是因时而变、因势而变的 , 是完全与现实的政治诉求密切相关 , 因此 , 当中原王朝的文治武功以及疆域版图有长足发展和扩充的时候 , “天下”就会用来直接形容“中国” , 以标榜王朝的强盛 。
【天下|略谈古代中国的“天下”观念,涨知识了】例如 , 《明史》中提及“天下”一词一千七百余次 , 而提及“中国”共十八次 , 虽然二者使用次数悬殊 , 但均指代明王朝所直接统治的疆域 , 可以断定明人是将“中国”与“天下”等同的 。这种情况在历朝代均有涉及 , 可见即使在同一朝代“天下”与“中国”的关系也有不同看法 , 而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因就是具体的政治语境和现实需求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简言之: “天下”是中国古人根据现实经验和对宇宙世界的崇拜而创建的政治术语 ,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影响中国数千年的“天下观” , 无疑展现出了古代中国人的政治智慧 。
诚然 , “天下”的观念之中包含有文化中心论等较为狭隘的内涵 , 但是将之放置在“天下大同”的语境之下 , “天下”依旧焕发出独具特色的魅力 。了解和认识“天下”的一些基本内容 , 无疑更有利于当代中国人批判继承“天下观” , 以构建当代中国关于世界秩序的话语体系 。
- 何瑭|古代最“牛”的墓,文武百官路过都要下马参拜,连皇帝也不例外
- |古代诸侯造反,为何不去攻打周边小国,只在境内范围攻城略地?
- |古代科举的应试手段--科举辅导班
- 三国两晋南北朝,君王皇帝|两汉到两晋500年历史演变的真相!看精英如何掌管天下形成门阀
- 博爱县,竹器|古代曾被列为贡品,焦作博爱竹器久负盛名
- 半夜看车|哈弗大狗9月上线,性能堪比牧马人,一把大锁走天下
- 天镜山|探秘清远阳山侠天下,畅玩网红玻璃吊桥,无比震撼探险天镜山 穿越网红玻璃桥泛舟山映河畔 感受水天一色之美品尝阳山当地美食 体验豪华酒店
- 士兵|古代各国铠甲都啥样?
- 古代人|?为啥古代人上百斤重的兵器,现代人拼命也拿不动?
- 中国|借“洛阳纸贵”的背后,探寻中国古代报纸到底是何时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