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儒墨之争的根本分歧是仁爱还是兼爱,在这个问题上派生出
三大分歧:
仁义还是功利,天命还是鬼神,民权还是君权。而民权君权的问题集中在墨子的又一个观点上:尚同。墨子的思想有十大主张,其中最重要的主张我认为一个就是兼爱,一个就是尚同。因为兼爱和尚同都是墨子针对当时社会病开出的药方。
墨子认为社会之所以出了问题,天下之所以大乱,两个原因:一个是“起不相爱”,是大家不相爱了,所以要用兼爱来治疗。还有一条是“生于无政长”。为什么天下大乱呢?因为没有好领导,没有好领导就乱了。
墨子这话,有点不好理解。从启废禅让,到墨子在世,世袭的君主制,大约已经实行了一千六百年,怎么能说是“无政长”?夏启之前,氏族、部落、部落联盟,也都有自己的领袖,怎么会缺领导?原来,墨子所谓“无政长”,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缺领导,而是缺少能够统一人民思想、观念、意志的好领导。墨子说,人类诞生之初(古者民始生),还没有政治制度的时候(未有刑政之时),意见是不统一的。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主张(一人则一义),两个人有两个人的主张(二人则二义),十个人有十个人的主张(十人则十义)。人越多,主张就越多(其人兹众,其所谓义者亦兹众)。所有的人,都说自己的主张对,别人的主张不对(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互相攻击,互相批判(交相非也)。结果是什么呢?交相非也,就互相批判,都说你不对,我对。乱了吧。所以,“天下大乱,若禽兽然”,整个社会乱七八糟,就像动物世界。究其所以,都因为缺少好的领导啊!这就叫“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墨子·尚同上》)。
文章图片
所以所谓尚同,
以其说是因为当时没有好领导,不如说是认为当时意见不统一,或者说没有能够把大家意见都统一起来的好领导。墨子认为要解决天下大乱的问题,就是两个办法,一个是提倡大家互相相爱,另一个就是有一个好领导,把大家意见统一起来。谁也不要吵,安静,天下就太平了。
那么我们就要问了,你说意见不统一,天下大乱,意见必须统一,靠谁来统一呢?靠老百姓吗?老百姓能统一吗?老百姓不能来统一,老百姓那么多人啊,老百姓本来就是被统一的对象,老百姓就是人多嘛。人多,嘴杂,七嘴八舌嘛,一娘生九子,九子十条心,那怎么能统一。所以只能靠领导来统一,只能靠统治者来统一,这是第一点,不能靠人民来统一,只能靠领导来统一。
那么又问,领导也不是一个人啊,领导也有很多,领导意见不统一怎么办?墨子说领导的领导来统一,叫做逐级上同,就是一级一级地去统一。首先是由里长,里长就是村长,里长把村民的意见统一起来,然后和谁相同呢?和乡长。里长统一村民的意见服从乡长,乡长统一乡邻的意见服从国君,国君统一国民的意见服从天子。所以如果村长和村长意见不统一,乡长说了算;乡长和乡长意见不统一,国君说了算;国君和国君意见不统一,天子说了算。最后统一到天子他一个人那儿去了,不就统一了吗。
所以墨子提出来尚同的原则就是:上面说对的,你必须说对,上面说不对的,你必须说不对。你不要和领导的意见相反,你和领导的意见相反,那告诉你,鬼就要来找你了。你和领导的意见相同,那告诉你神就要保佑你了。而且墨子认为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实行兼爱了。为什么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实行兼爱了呢?
因为很简单啊,所有人都跟上面意见统一啊,只要上面兼爱大家就兼爱嘛。这办法好不好?好啊,很便当啊,只要搞掂天子一个人就行了。但是风险也很大,为什么呢?天子不兼爱呢?天子不兼爱,国君就不兼爱;国君不兼爱,乡长就不兼爱;乡长不兼爱,里长就不兼爱;里长不兼爱,老百姓不兼爱,普天之下统统地不兼爱,逻辑是一样的。
那这个问题逻辑学家墨子已经想到了,墨子说放心,你们不要再杞人忧天,天子肯定兼爱。为什么天子就肯定兼爱呢?他说告诉你,我们为什么要天子呢?天子来到人间就是来行兼爱的,上天,老天爷,神,为了让天下太平,让我们过上好日子,他特地选择了天底下最善良、最圣明、最有能耐、最有道德的人当天子。
这个天子又选择了比他差一点的次等圣明的人做国君,国君又在自己的国家里又选择了次于自己但是也很圣明的人当乡长,这个乡长又在自己乡里面又找到更次一等的也很圣明的人当村长。我们这个制度就保证了从上到下都是圣明的,都是兼爱的,所以你放心。
那如果我在当时的话,我只好对他老人家说,我不放心,我没法放心,因为我搞不清楚你那个最最圣明的天子是怎么选出来的?我不知道,谁选的?老百姓选的?那时候又没有投票制啊!官员选的?老天爷选的?老天爷怎么选的?怎么就是他做天子啊?你何以保证啊?
他说那当然,你看这个,我们最早的那些黄帝、炎帝,我们不都是炎黄子孙啊,炎黄啊,当然是最最圣明的嘛,这个有问题吗?尧、舜、禹、商汤王、周文王,那不大家不都公认是最最圣明的吗?最最兼爱的吗?你怎么看不到这个事实啊?我说,好,我看到了,就算他们是啊,他们是不是我也不知道,我就算他们是,你怎么就保证他们儿子都是?分页标题
因为你现在的制度是世袭制,天子的儿子做天子,天子的儿子的儿子的儿子的儿子还做天子,你怎么就保证他的遗传一路传下来就是天底下最最圣明的人?我不知道,你怎么保证?你怎么就保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天子就一定是天下最圣明的,国君就是次一等圣明,乡长又再次一等圣明,里长又再次一等圣明,你怎么知道的,他怎么就不变?恐怕他回答不出来。
文章图片
好,我们再打个折扣,就算这个遗传它也不发生问题,那他是神还是人?他还是个人是不是?他是个人就能不犯错误吗?那这个墨子想到了,因此他同时规定领导人必须听意见。在他的国家制度的设计里面是这样的,下级必须服从上级,上级必须听取意见。下级如果发现了问题不向上级提意见也要受惩罚,看起来好像很民主了,有意见尽管提,上访去,但是他同时规定,如果你的意见和上级发生冲突,你必须服从。
这叫做表面上看起来是民主集中,实际上是君主独裁。所以冯友兰先生说,这样的政权,必定是极权主义的。这是一个君权至上,绝对服从的社会。人民群众对统治者只能绝对服从。如果意见不一致,便要么放弃自己的观点,要么接受惩罚,哪有权利可言?
甚至就连他们的提意见,也是义务,不是权利。爱民的墨子,居然完全无视民权,这可真有意思。墨子想像出这样一个社会并不奇怪,因为墨家是一个军事团体,军事团体讲究的就是什么呢?令行禁止,绝对服从,所以军人以服从为天职,他必须服从。
那么在这个问题上,恰恰孟子又和墨子相反。孟子怎么说呢?在孟子那里,民权高于君权。孟子的名言是什么“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民权是第一位的,政权是第二位的,君权是第三位的,那不很明确吗?
民权高于君权。当然孟子也是赞成君主制的,这一点没有分歧,那就是先秦诸子在君主制这个问题上,没有任何分歧,不管哪一家。而且孟子也认为,君主可以高高在上,可以富贵荣华,可以也应该独一无二,比方说“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孟子·万章上》)。但是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正名说”,我们前面讲过孔子,讲过正名。
孔子说,我要执政了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正名,叫“必也正名乎”,正名的内容是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什么意思呢?君要像个君,臣要像个臣,父要像个父,子要像个子,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样子。所以孟子说,是的,天底下只能有一个君王,但是你得像个君王,你得像。不是你老爸生了你,你该着就当的。
梁惠王的儿子梁襄王,孟子的评价就是“望之不似人君”,一看上去就不像个君主,那不行。也就是说在孟子看来,君主确实是必须的,而且只能有一个,但是你必须合格。那么有没有条件呢?有,
孟子提出了合格君主的三大条件:
第一个条件,关注民生,与民同乐
。就是一个合格的君主,必须关心老百姓的生活。如果像梁惠王那样,弄得“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孟子·梁惠王上》),那就是不合格的君主。具体地说,在关注民生、与民同乐这一条下面,孟子还提出了三个考核标准。
第一个标准:保证基本生活
。对此,孟子设了硬指标,硬指标是什么呢?五十岁的老人都有棉衣穿,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有肉吃,可量化的啊,硬指标。因为孟子说五十岁,人到了五十岁如果没有棉衣穿,他就会受冻,他就冷。到了七十岁的时候如果没有肉吃,他就饿。如果让你的人民又冻又饿,你就是不合格的君主。这是一个可量化的硬指标,没有价钱好讲。
第二条,关心弱势群体
。也有具体的考核内容,孟子说人当中有四种人是弱势群体,鳏、寡、孤、独,他当时情况不同,不像我们今天还有下岗工人。鳏就是老而无妻,寡就是老而无夫,这个无他是两种,一种是没有过,还有一种就是丧偶,孤就是幼儿无父,孤儿,独就是老而无子,老了,没有孩子,鳏、寡、孤、独,孟子说这四种人就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一个合格的君主必须对这四种人给予特殊的关照,第二点。
第三个考核标准叫做与民同乐,
就是你要和老百姓一起快乐。
孟子跟齐宣王讲仁政,讲了很长时间以后,齐宣王就跟孟子说,先生,你说嘛,还是有道理的,只是做起来有些困难。孟子说那大王有什么困难呢?齐宣王说我也知道,要五十岁的老人有衣服穿,六七十岁有肉吃,鳏寡孤独都要关注,这些我也都赞成,但是,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寡人有病,寡人喜欢钱。孟子说没有关系啊,谁不喜欢啊,你和老百姓一起喜欢不就行了吗?齐宣王说,哎呀还是不行,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孟子说喜欢女人是对的,谁不喜欢女人啊,漂亮女人,但是你和老百姓一起喜欢漂亮女人不就行了吗?
孟子说这样吧,我听说大王喜欢音乐,是不是啊,齐宣王的脸马上就白了,这个不好意思,我也不是喜欢什么古典音乐,我是喜欢流行歌曲。孟子说没有关系,流行歌曲也是音乐啊,喜欢流行歌曲不丢人,不丢人,反正你就是喜欢音乐了。那我想问问大王,你这个喜欢流行歌曲,是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呢,还是跟别人一起欣赏快乐呢?喜欢,当然还是有些人一起跟我喜欢,我高兴。分页标题
他说,孟子说你是和少数人一起喜欢你开心呢,还是跟多数人一起喜欢你开心呢?齐宣王说当然跟我爱好相同的人越多越好。孟子说是啊,如果你和全国的老百姓一起喜欢流行歌曲,那不是最快乐吗?所以与民同乐,孟子说,对你也是有好处的,你也能得到快乐,你为什么不做呢?这就是合格君王的第一个条件:关注民生,与民同乐。
合格君主的条件二,了解民意,尊重事实。
你执政的时候,你要了解民意、尊重事实。墨子的说法是什么?是上面说是,下面都得说是,上面说非,下面都得说非。一切都上面的,听领导的,听上级的,你不要乱讲。
孟子相反,孟子也是主张贤人政治的。他理想中的治世,就是“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孟子·公孙丑上》),与墨子的主张没什么两样。但孟子说,我们在一个国家当中要选拔一个人才,要怎么选拔呢?如果左右皆曰贤,就是你君王旁边的人都说哎呀那个人不错啊,未可也,你不能提拔他。
诸大夫皆曰贤,官员们都说这个人不错,这个人应该提拔,未可也,你也不能提拔。国人皆曰贤,全国人民都说这个人不错,可不可以提拔了呢?还不能,要怎么样?然后察之,你还得去考察一下,实实在在地考察一下,发现他确实优秀,提拔起来,这叫选贤。
杀人呢,也一样。左右皆曰可杀,未可也,你旁边人说这个家伙坏透了,把他杀了吧,你不能杀。大夫们都说这个家伙坏透了,你把他杀了吧,不能杀。国人皆曰可杀,也不能杀,然后察之,你还是得去考察一下,看他是不是有罪,是不是犯了死罪。
全国人民都说这个家伙坏透了,应该杀了,考察了以后,他确实是罪行累累,十恶不赦,你然后才能杀。所以孟子执政的观念是什么,既听取群众意见,又尊重科学事实,孟子高明吧,这是第二个条件。
文章图片
合格君主的第三个条件,尊重民权,对等交流。
孟子认为君主确实是领导,民众确实是被领导,但是君与臣,官与民之间,应该是对等的。这话孔子也说过。孔子的说法,是“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也就是臣对君要忠诚,君对臣要客气。孟子就没那么客气,他是这么说的“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孟子离娄》”就是你做君主的,如果把我们看作自己的亲兄弟,看作自己的手和脚一样,我们会把你看作自己的心肝,我们会保护你。如果你把我们看得像狗和马一样,我就把你这个君王视同路人,我不认识你。如果你再轻看我们,君之视臣如土芥,你把我们看得像土疙瘩,像草一样,那我把你当敌人,视若寇雠。这种话在当时讲的,也是分量非常重的,公然说君主我把你当寇,敌人啊。必须对等。
这就是孟子认为合格的君主的三大条件:关注民生,与民同乐;了解民意,尊重事实;尊重民权,对等交流。三个条件,符合这三个条件,就是合格的君主,不符合这三个条件,就是不合格的君主。
那么一旦一个君主不合格,怎么办?也有两个办法。一是抛弃他,让他去做孤家寡人;二是颠覆他,让他去做孤魂野鬼。这个问题孟子和齐宣王也讨论过。宣王问孟子,他说什么叫公卿?公卿就是朝廷当中最贵重的大臣。孟子说,你问哪一种公卿啊?宣王说你这个公卿还有两种吗?,孟子说有两种,一种叫贵戚,一种叫异姓。贵戚就是和国君同姓的,一个家族出来的,因为当不上国君,当大夫。还有一种就是外姓人,两种不一样。
王就问了,有什么不一样吗?孟子说有,贵戚公卿,就是跟你国君同姓的那些大夫们,他们的义务是什么?是你有了错误,他们就要提意见,如果你不接受,怎么样,两个字:易位。废了你。这个王的脸唰一下就变了,废了我。然后孟子说,大王你不要紧张,说说而已嘛。因为大王问到我这个问题,我不能不实话实说。
王的脸缓和过来了,那异姓的大臣又怎么样?异姓的大臣也是你君王有了错误,他们要提意见,如果不听呢?弃之,他离开你。说了半天还是不要他嘛,一个是把他废了嘛,还有一个是离开他。一个是离开他,大家都不来帮忙了,让他去做孤家寡人。如果是同姓的大夫,要废了他,让他去做孤魂野鬼。
事实上孟子也是主张“革命”的,孟子是先秦诸子当中的“革命派”,他虽然也承认君权神授,他认为天子、国君的,这样一个权力是上天给他,给他们的,是天命,这个他承认。但是他同时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听谁的呢?听老百姓的。君主的权力是上天赋予的,但是上天在授权的时候,先听老百姓的。所以一个人一旦对老百姓不好,做不到前面说的三大条件,是个不合格的君主,人民就有权力起来“革命”,把他推翻。
孟子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就是违背仁德的这个人就叫做贼,破坏正义的这个人就叫做残。“贼残之人谓之一夫”,就是那个贼人残义的人叫什么呢?叫民贼独夫。他不叫君主,他没有资格当君主,他是一个独裁者,我们可以推翻他。
所以周武王革命,不是弑君,因为当时商和周的关系是君臣关系嘛,因此有人就提出来说,这个武王怎么能够伐纣呢?纣是他的领导啊,他这不是弑君吗?孟子说不是弑君,我只听说过消灭了民贼独夫,那个独裁者纣王,没听说什么弑君,这就是孟子。分页标题
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我们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什么呢?是墨子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结果走向了君主独裁。孟子倒原本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的,结果走向了人民革命。所以我就想起一位名人,一位伟人说的一句名言,说历史喜欢开玩笑。本来我是想进这个房间的,走进去以后,才发现进了那个房间。
所以我在这里,又要重重地投上孟子一票,前面我投了墨子的票,现在要投孟子的票。孟子的这种民本思想,实在是太可贵了。我们知道,孔子和孟子是站在统治阶级一边的。而且,在某种意义上,孟子比孔子还更进一步:孔子只是讲“王道”,孟子则已经讲“王业”。比如孟子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最后落实到什么呢?
落实到“天下可运于掌”(《孟子·梁惠王上》)。他讲“尊贤使能”,也是落实到“无敌于天下”。孟子还说:“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公孙丑上》)与民同乐,也如此:“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这就是“王业”了。我们知道,在战国时期,王业与霸业,那是只有一步之遥的。
而我要对墨子表示深深地遗憾,墨子实在是太可惜了。因为墨子有一个纲领性的思想叫做“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就是墨子的理想是为天下人民谋福利的,原本是这样子的。他要追求的利,也是天下人的根本利益。而且,他的同情心是向弱势群体倾斜的。在他看来,社会的问题并非孔子痛心疾首的“礼坏乐崩,犯上作乱”,而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以强凌弱,巧取豪夺”。
为了争取人民群众的利益,墨子著书立说,奔走呼号,磨穿了鞋底,磨破了嘴皮。这种精神,实在值得崇敬!这种立场,也实在应该肯定。但是,墨子的观念太狭隘,他只知道人民群众有物质需求,不知道人民群众还有精神需求。他只知道人民群众有经济利益,他不知道人民群众还有政治利益。因此,他只为人民群众争取生存的权力,经济的权力,不为人民群众思想的权力,言论的权力。
【 你死我活|易中天: 儒家和墨家, 为什么争得你死我活?】而且他还要求人民群众把自己思想和言论的权力无条件地交给统治阶级。结果呢,按照墨子的方案,劳动人民可能会从经济压迫当中解放出来,同时变成统治阶级的精神奴仆,这是非常非常令人遗憾的事情。
来源:(网络)
【】网址:/a/2020/0816/1597592604.html
标题: 你死我活|易中天: 儒家和墨家, 为什么争得你死我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