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红薯 , 学名为番薯 , 又名地瓜、甘薯、山芋、白薯等 。 属于管状花目旋花科一年生的草本植物 , 其地下块根是根的一种变态 , 可供人们食用、加工薯块 。 块根形状有纺锤形、圆筒形、椭圆形和球形之分;皮色有白、淡黄、黄、红、紫红等色泽之别;肉色有黄色、杏黄色、紫红色等 。 红薯原产于南美洲 , 于16世纪末传入我国 。 如今 , 除青藏高原地区外 , 我国大江南北都有种植 , 它因含热量高 , 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 , 是人们喜爱的食品 。
本文插图
红薯体内富含蛋白质、淀粉、氨基酸、果胶、纤维素、维生素以及多种矿物质 , 素有""长寿食品""之美誉 。 其含糖量达到15~20% 。 具有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等功效 。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记有""甘薯补虚 , 健脾开胃 , 强肾阴"" , 并说海中之人食之长寿 。 中医视红薯为良药 。
红薯收获后集中上市时 , 常会造成积压 , 价格受到限制 , 而且因期不耐低温 , 很容易遭受冷害和冻害而引起腐烂 。 为了延长红薯销售时间 , 提高销售价格 , 增加种植户和经营者效益 , 红薯适宜贮藏保鲜 , 延时销售 。 红薯在贮藏过程中容易抽芽、“烂窖” , 必须抓好收获、运输、贮藏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 。
本文插图
下面介绍红薯贮藏技术如下 。
一、贮藏特性
1、红薯喜温性与贮藏 。 红薯因原产于热带地区 , 块根膨大时期喜欢高温 , 一般在20℃以上 , 低于15℃时则低停止生长 。 因此 , 贮藏期间也要保持一定的高温 , 收获期间和贮藏前也不能受冻害 , 否则容易产生腐烂和变质 。
2、收获质量与贮藏 。 红薯因其体积大、水分多、块根内的组织比较柔嫩 , 在收获、运输、贮藏过程中非常容易碰伤薯块表皮 , 这样就会增加病菌感染的机会 , 同时薯块容易散失水分 , 降低了块根的贮藏期 。 因此 , 红薯贮藏前的收获、运输、入窖过程中一定要做到轻刨、轻拿、轻装、轻放 , 避免将薯块表皮碰伤 , 防止病菌侵染发生腐烂 。 贮藏前应做到“四防” , 即防霜冻、防雨淋、防碰伤、防病害 。
3、薯块含水量与贮藏 。 薯块收获前10天停止灌水 , 若田间积水在3天以上时 , 由于空气不足会使薯块生理机能遭到破坏 , 生活力降低 , 入窖后温度容易升高引起腐烂;收获后的薯块在堆放时表面遇冷时会凝成水珠、或者被雨水浸湿的薯块贮藏时都容易发生腐烂 。 因此 , 红薯入窖时含水量若高 , 如超过70%时 , 应加强贮藏环境的通风 , 注意排湿降温 。
本文插图
二、贮藏对环境条件要求
1、温度 。 红薯贮藏的最佳适宜温度为10~14℃ 。 温度若低于9℃时即会遭受冷害 , 使薯块内部逐渐由褐色变黑色而腐烂 , 当煮熟后块根内有硬心并有异味 , 贮藏后期极易腐烂;温度过高 , 薯块上的芽眼就会开始萌动发芽、糠心 , 容易感染黑斑病和软腐病造成干腐 。
2、湿度 。 当贮藏环境相对湿度低于80%时 , 薯块内的水分便开始向外蒸发 , 导致薯块脱水、萎蔫、皱缩、糠心 , 食用品质逐渐下降 。 当相对湿度超过95%时 , 薯块容易被病原菌感染 , 薯肉退色褐变 , 腐烂率上升 。
3、空气成分 。 红薯在贮藏期间仍要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 , 需要一定量的氧气进行有氧呼吸 , 并放出二氧化碳和热量;若贮藏环境中含氧量低于4.5% , 容易导致薯块缺氧呼吸 , 产生酒精、二氧化碳和少量热量 , 酒精对薯块是有毒害作用的 , 轻则丧失发芽力 , 重则缺氧“闷窖” , 造成窒息性全窖腐烂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三、采收前后处理
1、适期采收 。 当秋天气温降到15℃时 , 红薯即进入最佳收获期 。 收获过早 , 气温过高 , 收后不能及时入窖 , 增加贮运环节 , 容易伤其表皮 , 导致贮藏期间腐烂;收获过晚 , 薯块容易受夜间低温霜冻的影响引起冻害 , 增加贮藏的难度 。
2、高质量采收 。 红薯高质量的收获是贮藏成功的关健 。 应选干燥晴朗的早晨割去薯秧 , 避开阴雨天 , 在阳照充足的晴天起薯 。 先从垄两侧去掉表土 , 再从两株之间下镐起出薯块 。 起薯时直接抖掉薯块上的大块泥土 ,轻轻放在空地上 。 当薯块表层的土晒干后即可精心挑选无伤、无病、直条、表面光滑鲜艳的薯块 , 轻装轻卸运回 。 运输过程中 , 为防止薯块损伤 , 车板上要铺放一层薯秧 。 要剔除在田间遭受水浸、冷害、冻害、破伤、带病的薯块 , 从收获到贮藏的过程中 , 应做到轻拿、轻放、轻装、轻运 , 以免碰伤薯块表皮 。
查看
3、采后愈伤处理 。 采收后的红薯应立即进行伤口愈合处理 。 尤其是南方在气温30~35℃、相对湿度90~95%的高温高湿条件下 , 应将其放置4~6天 , 并要保持足够的通风 , 最好在红薯贮藏地进行 , 以防第二次搬动 , 再造创伤 。 北方秋季收获薯块时 , 也难免表皮受伤破损 , 对有破伤的薯块应放在通风处摊晾2-3天 , 促伤口愈合 , 同时降低表层水分、减少薯块表皮上的病菌 , 增厚表皮层 , 增强红薯耐贮性 。 入窖时 , 将好薯与有伤的薯块分开存放 , 有病疤的、受冻的薯块不能入窖 , 防止病菌感染 。
本文插图
4、喷药防腐 。 在红薯入窖前 , 将其排开 , 采用“红薯保鲜剂”、或800倍多菌灵、或1000倍甲基托布津液进行喷雾 , 待药液干后再入窖贮藏 , 可以有效地防止黑斑病的发生 。
入窖前还应对贮藏环境进行消毒 , 防止病菌侵染 。 贮藏用的库房或窖 , 将10g/m3硫黄粉与干锯末混合后点燃 , 使其产生二氧化硫 , 密封2天后打开通风 。 旧窖也可将窖壁剥2~3厘米厚土倒出窖外 , 再用生石灰喷洒窖壁及地面消毒灭菌 。
本文插图
四、贮藏方式
红薯常见的贮藏方式有室内贮藏、井窖贮藏、棚窖贮藏等。 贮藏窖的建设应根据各地气候特点和土质条件进行建设 。 在南方可以建地上或半地上窖 , 北方则应建地下窖 。
1、室内贮藏 。 可选择严密而温暖的屋子 , 为了方便贮藏 , 在室内应围建一个囤子 , 长度根据屋子大小和贮藏量的多少而定 , 囤底部及四周垫上豆叶和软细草 。 天气寒冷时 , 上边再盖一层草苫或棉被等防寒 。 若北方寒冷地区应在室内建有加温设施 , 可在屋子内的四周建设加热烟道北方人称之和火墙 , 用炉子烧火供暖 。 贮藏囤应距离烟道30厘米 , 温度低时点火后烟道加温 , 保持室内温度10~14℃ 。
2.井窖贮藏 。 北方寒冷地区多采用此法贮藏红薯 。 井窖地址应选择地势高燥、土质坚实、地下水位低的地方 , 向下挖一井洞 , 一般直径0.8米左右 , 深5~6米(视寒暖程度而定) 。 井洞挖够深度之后 , 再往两侧扩挖洞穴 , 按水平方向往前挖 , 一般宽约1米 , 高1.5米 。 挖进1~1.5米后改挖成贮藏室 。 贮藏室的大小视贮藏量而定 , 一般每立方米空间可贮250~300公斤红薯即可 。 井底需要垫上干黄沙10~15厘米 , 上面放置薯块 , 红薯装满七成即可 。井口应高出地面30厘米左右 。 采用井窖贮藏法 , 当人员要下井检查管理时 , 需先点燃蜡烛放入井窖内 , 若烛火自熄 , 说明井窖内氧气缺乏 , 不能立即下窖 , 需通风换气后再入窖 , 防止井内二氧化碳窒息发生危险 。分页标题
3、棚窖贮藏 。 南方地区多采用此法贮藏红薯 。 在住房的外面选择背风处 , 挖一个宽2米、长3~4米、深2米左右的地窖 。 如地下水位高 , 也可挖成半地下式 , 地上部分用土打好围墙 。 窖口高出地面30厘米以上 , 防止雨水顺着窖口流入窖内 , 也防止窖周围异物掉入窖内伤到红薯 。 窖口上面架设檩条 , 檩条上铺30厘米厚的秸草 , 草上再覆土0.5米以上 , 在东南角留一出入口 。
红薯入窖之前 , 在窖底及窖的四壁垫10厘米厚的细软草 , 防止红薯互相碰伤表皮 。 接近窖口部位 , 围草要加厚 , 预防薯块遭受冻害 。 红薯在堆放时要注意轻拿轻放 , 也不可堆得过满 , 上部应留60~70厘米的空间 。 堆放红薯时 , 在窖底中部纵向放一根、横向等距离放2根直径约20厘米的空节破裂毛竹筒 , 从两端沿窖壁露出红薯堆 , 主要目的是用其调节窖底层的空气成分 。 红薯入窖初期 , 上面不用加盖 , 使窖内红薯呼吸热和“田间热”得到散失 , 待窖温降到13~15℃时 , 上部盖10厘米厚的防寒物 。
本文插图
五、贮藏期的管理
薯块在贮藏期间的适宜温度为10~14℃ , 低于9℃时易受冷害 , 高于15℃时薯块易失重 , 高于16℃又容易发芽、发病 。 根据薯块贮藏特性和天气变化 , 对薯块贮藏环境管理分为3个阶段 。
1、前期降温排湿 。 薯块刚入窖时 , 应以通风、降温、散湿为主 。 此时外界气温高 , 薯块呼吸强度大 , 放出大量的水汽、二氧化碳和热量 , 容易使贮藏环境内温度升高、湿度增大 , 薯块易发芽、感染病菌 , 尤其是入窖前挑选不彻底 , 有带病的薯块会使病菌侵染蔓延 , 造成薯块大量腐烂 , 俗称的“烧窖” 。 薯块入窖30天以内应经常检查窖内的温、湿度变化 。 入窖5~7天 , 保持贮藏温度在15~18℃ , 以后温度最好控制在12~14℃ , 相对湿度在85~90% 。
2、中期保温防寒 。 薯块入窖30天后至第二年立春前后 , 应以保温防寒为主 。 这个阶段是外界和窖内气温逐渐降低 , 薯块呼吸强度变弱 , 释放的热量减少 , 是薯块最容易受冷害的时期 。 当贮藏温度降到12~13℃时 , 应注意保温 。 如窖上覆盖土、库房封闭门窗与通气口 , 在薯堆上加盖干草或草苫 , 既可防红薯表面的冷凝水浸湿薯块 , 又可以防止红薯受湿后病菌侵染 , 如严冬温度降到9~10℃时 , 应适当通过加热来增加贮藏环境的温度 。
3、后期防止忽冷忽热 。 立春至出库(窖)前 , 外面温度升高 , 红薯体内呼吸作用逐渐加强 , 易产生热量和二氧化碳 , 应加强通风换气 。 但要注意此时外面经常有寒流 , 应及时调整门窗与通气口 , 窖内温度应保持在12~14℃ , 相对温度在85~90% 。 因为薯块由于长期贮藏 , 抵抗能力减弱 , 经不起温度的过大变化 , 忍受不了低温侵袭 。
【红薯|红薯贮存易“烂窖”,掌握贮藏特性合理采收,3种贮藏方式效果好】
来源:(看人来人往)
【】网址:/a/2020/0816/1597543351.html
标题:红薯|红薯贮存易“烂窖”,掌握贮藏特性合理采收,3种贮藏方式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