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李安的电影启蒙师,他以梦造梦,从魔灯木偶走到电影大师


伯格曼是电影界的艺术大师 , 李安第一次看他的电影就被深深吸引住 , 在采访中戏称伯格曼夺走了他的童贞 。 然而也有很多人说伯格曼的电影看不懂 , 说他总是“故作深沉”“故弄玄虚” 。
得奖无数、享誉全球 , 却在自己的国家瑞典电影圈不是那么受欢迎 , 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电影|李安的电影启蒙师,他以梦造梦,从魔灯木偶走到电影大师】

电影|李安的电影启蒙师,他以梦造梦,从魔灯木偶走到电影大师
本文插图
一、不幸的童年 , 魔灯引路 , 他开始了一生的艺术之旅 。
从伯格曼的电影中 ,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他对家庭和婚姻极度冷漠和清醒的刻画 。 《野草莓》中德高望重的老医生完全不会爱人 , 《秋日奏鸣曲》中始终矛盾重重的母女俩……伯格曼始终致力于探讨原生家庭带给人一辈子的影响 , 然而这是一个无解的谜题 。 其实这一切正是源于他本人不幸的童年遭遇 。
伯格曼的父亲是一个传教士 , 保守又暴躁 , 他对伯格曼的教养达到了苛刻残忍的地步 。 暴打和关小黑屋成了童年伯格曼的家常便饭 , 也成了他长大后背负一生的阴影 。
在他十九岁那年 , 成年的伯格曼终于奋起反抗 , 和父亲大吵一架后离家出走长达几年 。 即使之后父亲病重 , 母亲让他回家 , 都拒绝了 , 称不愿意见这个人 。
虽然童年早已远去 , 但是曾经的不幸遭遇早已深深烙印在他的心灵中 , 以致他最后在婚姻、家庭中长成了和他的父亲一模一样的人 。 对妻子自私索求 , 对孩子暴力冷漠 。
但正是这个残暴的父亲开启了他对电影的热爱之门 。
伯格曼小的时候 , 身为传教士的父亲常常带他去教堂布教 。 父亲忙碌的时候 , 伯格曼只能安静地在教堂里待着 , 一遍一遍地看教堂中的壁画和木刻 , 从这些壁画和木刻生动地描述中看懂一个个圣经故事 。 他沉浸在这种光和影的故事中无法自拔 。
10岁那年 , 伯格曼得到了一个电池魔灯式摄影机 , 他利用这个魔灯、木偶自导自拍 , 还细致地布置了不同的场景和利用灯光 。 他开始自己编织故事 , 导演属于自己独特的光和影的故事 。
晚年 , 他给自己的自传起名《魔灯》 。 伯格曼属于艺术的一生由魔灯开启 , 也以魔灯告知世界来结束 。

电影|李安的电影启蒙师,他以梦造梦,从魔灯木偶走到电影大师
本文插图
二、一个以梦造梦的人 , 他以独特的方式开启“伯格曼式”的电影 。
我们常说以梦为马 , 梦不是真梦 , 马也不是真马 , 但伯格曼以自己天马行空的真梦给世界造了一个梦幻的世界 。
梦是他的灵感来源 , 他的电影中常常充满了让人无法理解的梦幻场景 , 正是因为他把自己的梦境投射到了电影中 。
梦就是不按常理出牌的、怪诞的、无法解释的 , 他诚实地把梦的这一特性呈现在他的电影中 。 这既是他的电影的特点 , 也是他被瑞典电影界说“故作深沉”和“故弄玄虚”最大的原因 。
以梦为灵感并不少见 , 很多作家和编剧都会以一个梦为出发点 , 除了再现梦境中最直击人心的一点外 , 还会为这个梦圆一个大大的故事或者世界 。
蔡骏就在《故事写作》一书中写到他的很多篇故事都有他的梦境的影子 , 他把这些称之为“梦笔生花” 。
仔细想想 , 梦境被大神们以文字记录下来变成了一个个充满了神奇色彩的故事 , 其实它更像是一场电影 , 导演和主角就是你自己 。
伯格曼很早之前就get到了这一点 , 因此他非常重视自己的梦 。 为了及时记录下来梦境 , 他逼迫自己在深度睡眠中保持清醒 , 以便醒来后还记得它们 。
伯格曼有一个噩梦般的童年 , 成年后他也给5个女人带来过噩梦般的家庭生活 , 但他以自己的梦境和噩梦遭遇给世界造了一个艺术的梦天堂 。
终其一生他的电影都是独一无二的、“伯格曼式”的电影 。

电影|李安的电影启蒙师,他以梦造梦,从魔灯木偶走到电影大师
本文插图
三、一个神奇的电影人 , 至今无人能与之比肩 。
虽然伯格曼作为一个导演在电影界是有争议的 , 但是他作为一个电影人的王者地位却是毫无争议的 。
导演和电影人有什么不同呢?
导演 , 是指制作影视作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 是用演员表达自己思想的艺术家 , 是把影视文学剧本搬上荧屏的总负责人 。
电影人泛指一切从事和电影有关的工作的人员 。 如:电影策划人、电影制片人及制片团队、电影编剧、电影导演及导演团队等 。
伯格曼除了是一名享誉世界的导演之外 , 他还是一个有名的编剧 , 他一生的导演作品有48部 , 编剧作品也有48部之多!
这些还不能巩固他的电影人王者之位 , 他还有两个最:用时最短 , 耗资最少 。 对于电影制作团队来说 , 电影成本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 相较于需要花大量时间和浪费大量胶片的剧组团队 , 伯格曼的小团队常常用不到一半的时间 , 仅十分之一的资金就打造了一部传世的伟大电影 。
一个集合了用时最短 , 耗资最少 , 充满了现实意义和美感 , 还兼顾了长久讨论度的电影人 , 无疑就是一个妥妥的电影王者 , 至今仍无人可与之比肩 。分页标题

电影|李安的电影启蒙师,他以梦造梦,从魔灯木偶走到电影大师
本文插图
写在最后:
在《魔灯》一书中 , 英格玛·伯格曼写下这样一段文字:我的座椅相当舒适 , 放映间里无比惬意 。 厅里的灯光逐渐黯淡 , 白色墙壁上开始浮现晃动的影像 。 在远离尘世的空间里 , 除了放映机微弱的转动声 , 一切都安静下来 。 人影开始活动 , 他们将脸转向我 , 督促我关注他们的命运 。 六十年过去了 , 兴奋感依然如故 。
电影生来就是他的使命和意义 。
伯格曼的一生以充满了暴力的童年开始 , 中间经历了5段自私而任性的婚姻 , 在他的葬礼上 , 曾经爱过他的女人都来送他最后一程 。 他去世之后被世界各地的电影人膜拜和纪念 。
噩梦不仅仅只能带给人们惊惧和恶行 , 英格玛·伯格曼把曾经的噩梦化为素材 , 创作出许多有深刻意义的电影 , 让人们去反思这世间令人猝不及防又不可拒绝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