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文章图片
文 青芒财经
人越老 , 就越喜欢回忆 。
8月11日 , 雷军出镜 , 向外界讲述他与小米的十年历程 。
从林斌与洪锋讲到赴日拜访供应商 , 再到第一场发布会时自己没能挤进会场 , 还有小米过往的生态链哲学与国产供应链问题 , 甚至还提到了他同董明珠赌约的内幕、2015年米4的曲折之路 , 以及公司上市的高光时刻 。
细心之人很容易发现 , 雷军在演讲中给最近两年留了白 , 谈到初创阶段 , 对劳苦功高的周光平几乎只字未提 。
虽然演讲题为“一往无前”但雷军没有告诉人们小米过去十年真正成就的是什么 , 也没有勾勒出集团未来十年将去向何方 。
倒是演讲前两天 , 从雷军上放出一些让人倍感心酸 。 一个是小米自研的澎湃芯片遇到巨大困难 , 另一个是宣布放弃小米MIX Alpha量产 , 备受期待的环绕屏设计 , 短时间将被搁置 。 此外 , 他还透露发布下一代MIX需一些准备时间 。
小米的工艺早已有了长足进步 , 生态链也日趋完善 , 却还是掩盖不了核心技术缺失和供应链稳定性不高的问题 。
雷军与小米正处于十字路口 。
带着软件思维做手机
【要说小米十年,没有雷总的批准】“没有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发行小米1时 , 雷军站在台上信誓旦旦地向外界展示自己的第一款手机 。
去年他又幡然醒悟一般 , 认为自己犯了一个严重错误 , 当年那句话让小米变得很low 。 作为小米集团的掌舵人 , 其所有的错误有且只能停留在表述层面 , 他用“将设计运用于无形”给自己开脱 。
时过境迁 , 从各种信息渠道中能够发现 , 雷军改口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原因 。
软件起家的雷军诚如演讲中所言 , 一群人牛哄哄的 , 要做全球最好的手机 。 除了KK(黄江吉)拆过机 , 有点硬件常识 , 绝大部分喝粥人都对硬件相当陌生 。
2010年10月一天夜晚 , 他向钱晨大倒苦水 , 说产品没有问世便被业内唱衰 。 钱晨心知肚明 , 眼前人不是来诉苦的 , 实际上是希望向业内权威人士要一个认证 , 壮壮胆气 。
初步了解情况后 , 钱晨说“可以上市”听到肯定答复 , 雷军的目光瞬间明亮起来 , 可接下来的盘问又让其手足无措 。
原来 , 为了检测元器件是否按照设计准确组装 , 任何新款手机需要在工厂进行反复 , 验证万无一失产品才具备上市条件 。 当得知缺失重要一环时 , 雷军慌了起来 。
“雷军其实走得很辛苦”钱晨多年后说国内只有两家手机厂商是辛辛苦苦从零做起的 , 一家是 , 另一家就是小米 。 中兴做手机有努比亚探路 , 华为是靠着通信积淀 , 即便是从电子产品转型而来的OV , 也有步步高成熟的供应链 。
没有任何经验 , 加之团队成员大多是软件出身 , 缺乏工艺设计经验 , 小米1出现许多工艺原理问题 。
首款产品问世后 , 遭遇大量投诉 , 问题集中在硬件上:突然关机的原因是电池没有焊死在电池仓中 , 稍有摔碰便会松动 。
一年后小米2问世 , 工艺较上一代进步显著 , 因性价比高 , 相比米1的790万部销量 , 足足多卖了近一千万部 。
单比较同期产品 , 小米2各项性能更佳 , 1999的价格又远低于竞品 。 雷军口中性价奥秘被新浪科技的张楠捕捉到 , 他发现小米新品备货少、出货周期长 , 产能爬坡之后成本下降方才成就了所谓性价比 。
细加盘点 , 他发现产品刚刚发布的头四个月 , 仅有30万部手机 。 换言之 , 小米有意无意间利用了摩尔定律 , 前期通过预售打出产品 , 后期放量用时间降低成本 。 而用户六个月后拿到预定产品 , 实际上是以时间换取高性价比 。
不论是否有意如此 , 至少折射出产品供应链存在问题 。分页标题#e#
供应链是手机厂商的生命线 , 再骄傲莽撞的余承东也曾温文尔雅地说 , 就算自己偶尔二百五 , 但也不会为省钱而忽视供应链 。 早前华为因为UFS2.1闪存芯片供应紧张 , 即便价差很小 , 还是同时采购了两家供应商的产品 。
而雷军不一样 , 为了解决供应链问题宁肯出力也不愿出钱 。 为此他用销量替换了硬通货 , 成事哲学在于用规模促成供应商降本增效 。
恶果终于在2013年集中爆发 , 当年小米手机出货量稳步增长 , 供应链问题逐渐暴露 。 因为芯片供应商高通延迟发货 , 小米3高通版不得不推迟四个月发布 。
不仅是芯片受制于高通 , 由于早期产品外观不出众 , 层一直希望改变产品设计迎合市场“颜控”需求 。 林斌当时吐槽说 , OV就是做的薄 , 两个手机放在面前 , 小米就是逊色许多 。
02 工艺进步
任何一次外观突破既是对工艺的考验 , 也是对整条供应链的考验 。 小米4想要在外观上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 却遇到一系列问题 。
这代产品在侧边周围加了一套钢圈 , 富士康为了满足设计要求 , 投入价值十多亿元的设备 , 由于加工周期长 , 成本居高不下 , 据说为了这个钢圈生生增加了三百多元的成本 。
那是2014年 , 国内手机市场风云诡谲 。 魅族MIX系列、华为P7、360特供机 , 让赛道变得拥挤起来 。 与此同时 , 全金属、指纹识别大潮滚滚而来 , 迫不得已陷入“期货论”的小米4面临巨大市场风险 。
此外 , 出海印度也为一个小小的金属边框拉长了出货时间 , 相比国内晚了整整半年 , 加之当地税收保护政策 , 多重不利因素下米4在印度市场的价格超过2000元 , 惨淡收场 。
饮恨次大陆并未终止小米出海 , 赔了些钱降价去库存后 , 国际业务总算是买到一些经验 。
出海之路暂且不论 , 2015年米5问世 , 尊享版推出陶瓷机身 , 独特的工艺设计和陶瓷机身耐磨、温润的特性叠加信号传输优势 , 不仅得到米粉青睐 , 还增加了猎奇者的兴趣 。 新工艺不仅促使供应链厂商三环集团在创业板连创新高 , 也开启了小米的陶瓷之路 。
虽然性能相比传统材质更佳 , 可人工拣选的烧制合格率不及5% , 量产之路遥遥无期 。 米5尊享版一机难求 , 倒是让二手市场为之疯狂了好一阵子 , 价格一度被炒到万元以上 。
手机终归还是拿来用的 , 生硬的Home键、性能缩水、碍眼的大黑边 , 都阻碍了该代产品成为爆款的可能 。 甚至小米数字系列一度有“买双不买单”的说法 , 原因在于小米2、4、6都是爆款 , 而单数系列总是白璧微瑕 。
到目前为止 , 还是当属米6的钉子户最多 。
造成米6火爆的原因有很多 , 从设计上讲 , 采用了当时性能最好的骁龙835处理器与6G内存 , 一改前代外观压缩内存成本的窘境 。 同样有陶瓷与玻璃机身 , 2499的价格几乎让消费者为之欢呼 。
另一个不为人知的原因是小米内部发现了供应链隐忧 , 不得不走回期货模式 。
早期 , 林斌负责十个元器件采购时 , 发货周期大致不超过一个季度 , 如果亟需 , 和供应链负责人喝顿酒、叙叙旧也能搞定 。 后来林斌脱身供应链 , 周期慢慢延长到半年 , 最后反馈回来的竟然需要一年 。
【要说小米十年,没有雷总的批准】尤其是三星的OLED屏幕 , 苹果、OPPO、vivo几乎承包了所有出货 , 要想赶上趟 , 势必得解决问题 。 小米内部供应链原本有“三公”体制 , 之前负责供应链的周光平搞不定供应商 , 只得由雷军亲自出马 。
当米粉拿到米6欣喜若狂时 , 小米的工艺几近巅峰 , 距离国内手机市场份额第一却越来越远 。
小米集团内部在2015年有过一次大变革 , 此前的工艺设计中规中矩 , 稍显刻板;在此之后 , 无论线条感还是工艺上都有极大进步 。
很少有人知道 , 产品巨变来自同一帮人 。
小米初创时 , 周光平带来一大批工程师 , 包括朱丹、颜克胜、高原等等 , 五年时间团队的工艺设计渐渐走入瓶颈 。 彼时OPPO成为黑马 , R7与R7s大杀四方 , 反观小米推出Note高配版铩羽而归 , 雷军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分页标题#e#
负责供应链与研发的周光平与雷军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 。
小米4问世时 , 雷军登台用“一块钢的艺术之旅”向台下众生传递信息 , 言者无意 , 听者有心 , 熟悉工艺设计的人一听就知道无非是一块用于饭盒的钢板移到了手机上 。 如果不是雷、周二人心生嫌隙 , 不会出现此类硬伤 。
调整队伍 , 人心不能散 , 雷军最终还是果断撤掉周光平 。 从感情上讲 , 周光平视小米如嫡出 , 面对冰冷的指示 , 他只能含恨离场 。
有意思的是 , 在外界试图采访周光平时 , 他只递来一句话:小米有规定 , 没有雷总的批准 , 我是不能擅自和媒体交流的 。
人事大调整后 , 小米MIX与米6 , 终于让小米赶上新设计风格 。
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 几年下来小米创始团队六个关键人物有半数离开 , 只有周光平带来的那帮工程师成了铁打主力 。
03 核心技术
雷军很相信总监 , 当年招人之时 , 只要可以许之以总监之职 。 曾经被人呛了一句“你觉得总监好使吗?”憋了一肚子气 , 直到刘德冉冉升起才慢慢觉悟 。
名曰总监 , 但创始团队中的总监工资也就每月一万起步 , 除此之外便是股权激励 。
拿到手的钱本就不多 , 为了统一思想 , 小米集团为员工设有期权池 。 许多员工忍受极大的业务压力 , 一年下来就指望着企业上市 , 手中期权能卖个好价钱 。 可层不急着上市 , 他们觉得相比上市 , 还有更重要的事需要完成 。
企业初创期 , 缺乏流 , 工资低一点 , 给一些期权是很正常的事情 。 看到层漫不经心地准备上市 , 还是有那么几位同志动摇了 。
在小米上市前 , 有员工在朋友圈兜售期权 , 标价120万(不含税)有人问层是否愿意收购 , 其中一位联合创始人算了算钱 , 打算买一点 。 随后又确认是否属实 , 得到肯定回复后只留下一句“想买没钱 , 抓心挠肝”此事便不了了之 。
2018年高层嘴里念叨的理想终于成真 , 小米上市意味着理想可以变现 。
那年四月 , 群臣酝酿了一个6400万股B类股的激励方案 , 金额高达98.3亿 。 传出后一片沸腾 , 为了应对不断发酵的 , 林斌出面澄清 。
“这是大家对于雷总过去8年带着团队 , 从0开始做到今天这个规模 , 同时还改变了中国制造业付出的努力的肯定和感谢 。 我们所有董事都觉得是实至名归 。 ”下属辟谣的同时 , 雷军很配合 , 说自己不知情 , 颇有三退三让的古风 。
送完“红包”后 , 小米将很长一段时间几乎不具备分红条件 。 上市刚满一年 , 林斌在说对小米未来充满信心 , 一边在二级市场减持4130.7万所持股票 , 根本不顾雷总前几天让投资者赚一倍 , 市值到千亿规模的豪言 。
领导带队伍 , 最怕吹完集结号掉头就跑的下属 。 当然 , 也绝不能容忍他们犯路线错误 。 另一头 , 在8月11日演讲预告中 , 雷军底气不足 , 坦诚地说当年给投资者承诺的收益有些浮夸 。
人才投入不足 , 折射出小米科研投入的吝啬 。 虽然雷军在演讲中依旧自信地回击外界质疑 , 但客观上讲 , 这些年来小米在营销上的手笔的确比科研更大 。
在财报上 , 自2015年开始 , 每年及分销开支都高于研发开支;在技术上 , 小米许多工艺设计都有供应商的身影 。 陶瓷机身工艺的背后是屡屡试错的三环集团 , MIX Alpha亮眼的环绕屏离不开年年吃补贴的维信诺 ,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企业还解了小米OLED供应商之急 。
要说小米十年 , 最大的进步还是在工艺设计上 。 今天的小米手机不再出现电池脱落、手机发热、外观缺陷、内存不足等问题 , 皆仰仗于供应链成熟、设计团队自我革新以及大胆的尝试 , 整个集团也越来越有底气讲述他们极致性价故事 。
不可忽视的是 , 这十年下来 , 设计骨干还是那帮“摩托”元老 , 研发投入还是低于营销 。
要说两者占全的 , 毫无疑问是Note系列 。 Note1饮恨屏下指纹技术 , Note2请梁朝伟代言 , 小米从前者汲取了新技术 , 从后者花钱买了一个惨痛的教训:请代言人一定要年轻 。分页标题#e#
如今 , 集团营销开始流量化 , 从初音未来到吴亦凡再到王源 , 代言人越来越潮 , 产品迭代越来越频繁 , 客观上表明其供应链趋于完善 , 工艺技术进步明显 。
不过近些年来 , 核心技术上迟迟没能突破 , 是过去十年最大的遗憾 。
结语
雷军希望小米基业长青 , 需要构建属于自己的商业动能 。
企业的成功需要与优质资源之间互为因果 , 彼此刺激 , 循环放大 。 譬如亚马逊 , 形成了一个首尾相连的因果链 , 即著名的“亚马逊飞轮”靠着飞轮转速 , 这家企业几乎以碾压之势横扫竞争对手 。
小米想要形成属于自己的飞轮 , 恐怕需要做很多 , 例如重新审视低毛利率、人员储备、科研投入 , 特别是核心技术上的投入 。
低毛利有助于初创企业做大 , 迅速取得规模优势 , 强大的规模效应孵化了大量优质企业 。 小米的生态链将初创周期拉长 , 掩盖了低毛利率无法推动硬件革新的问题 。
对于小米而言这个问题并不致命 , 硬件哪怕只有1%的毛利率 , 集团也能依仗软件侧的丰厚收益独活 。 可处于生态链的硬件生产商就没那么好过了 , 它们无法获得更高收益 , 整个生态链将因此走向枯萎 。
另一方面 , 人员储备不足也是小米存在隐忧之处 。 外界用“复仇者联盟”形容这些年投入雷军帐下的高管 , 无论卢伟冰、常程还是王晓雁、苗雷、刘耀平 , 他们无一不是营销能手 , 为集团营销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 便于借鉴友商经验 。
但科技企业终究还是得要几个能坐冷板凳 , 专心致志搞研发的人 。
新十年中 , 小米同中国其他科技企业一样都站在十字路口上 。
它们靠着市场红利日益壮大 , 如今赛道繁多 , 追求规模效应 , 不少工艺技术早已走在世界前列 。 另一边 , 走过初创期之后 , 需要将规模优势转变为质量优势 , 沉下心来寻求核心技术突破才是正道 。
雷军在演讲中 , 没有提到的有很多 , 总的来说就是两点:过去与未来 。
过去 , 小米摸着石头过河 , 吃一堑长一智;未来 , 小米需要转动属于自己的飞轮 , 寻求核心技术突破 。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小米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2010年4月 , 是一家专注于智能产品自主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 。 “为发烧而生”是小米的产品概念 。 小米公司首创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 。 2014年12月14日晚 , 美的集团发出公告称 , 已与小米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小米12.7亿元入股美的集团 。 2015年9月22日 , 小米在北京发布了新品小米4c 。 2016年1月8日 , 小米应用商店宣布全线下架360软件;5月25日 , 小米公司发布小米无人飞行;7月27日的发布会上小米笔记本正式亮相 , 这款产品叫做小米笔记本Air;9月1日 , 小米联合中国银联正式发布小米支付(MiPay) 。 2018年6月7日 , 小米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 小米集团23日在香港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 , 作为香港首只以“同股不同权”架构上市的公司 , 小米集团于6月25日至28日公开招股 , 7月9日正式登陆香港交易所主板 。
来源:(未知)
【】网址:/a/2020/0812/kd407815.html
标题:要说小米十年,没有雷总的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