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疾病|药物进入体内,大多数要经过肝脏降解,如何避免“药物伤肝”?
_本文原题:药物进入体内 , 大多数要经过肝脏降解 , 如何避免“药物伤肝”?
很多朋友都把“是药三分毒”挂在嘴边 , 可得了病还是大把大把地吃药 , 希望自己能够好得快一点 。 事实上 , 大多数药物都需要经过肝脏的“处理” , 才能转化为能够发挥药效的成分;肝脏的这种“处理” , 还有利于把药物转化为容易排出体外的形式 , 达到“解毒”的目的 。 但是 , 肝脏的代谢能力是有限的 , 不合理的用药会极大地增加肝脏的负担 , 造成肝损伤和肝功能衰竭的后果 。
本文插图
上海同济医院的茅益民教授组织的团队 , 就曾经研究过我国住院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现状 。 该研究团队发现:在住院患者中 , 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率为千分之一点七五;其中约30%的药物性肝损伤 , 是由患者服用了不明来源的中草药和中成药引起的;住院患者一旦发生了药物性肝损伤 , 情况大都比较严重 , 约30%患者的转氨酶会高于正常上限的10倍 , 另约3.09%的患者因肝衰竭而死亡 。
茅教授还强调说 , 发生药物性肝损伤问题 , 虽然与服用了具有肝毒性的药物有关 , 但与患者的不合理用药关系更大 。 值得大家警惕的是 , 在药物引起的急性肝损伤病例中 , 绝大多数有超量服药的情况 , 还有40%以上有着同时服用两种以上药物的经历 。 某些药物单独服用时 , 对肝功能的影响并不大;如果多种药物作用的叠加 , 则会指数级增加肝脏的负担 , 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 。 无论是医师还是患者 , 在联合用药的时候 , 一定要仔细衡量利弊 , 必要时要咨询有经验的药师 , 以确保用药的安全 。
本文插图
有一些特殊人群 , 发生药物性肝损伤比较频繁 , 需要格外留意“吃药”的问题:慢性肝病患者 , 本身的肝功能就不好 , 特别容易发生药物性肝损伤;与一般人相比 , 18岁以下未成年人的肝脏尚未发育完全 , 65岁以上老年人的肝肾代谢功能大都会有所下降 , 这两类人也容易发生药物性肝损伤 。 此外 , 身体肥胖、经常喝酒、糖尿病患者以及具有某些药物过敏史的人 , 也是药物性肝损伤发生较多的人群 。
下面列举几类容易造成肝损伤的常用药物 , 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对乙酰氨基酚、万古霉素、大环类脂类药物、酮康唑、异烟肼、口服避孕药、抗甲亢药物、卡马西平、奥氮平、胺碘酮、他汀类降脂药等 。 含有以下成分的中药 , 也容易引起肝损伤 , 如:雷公藤、乌头、斑蝥、蓖麻子、天花粉、菊三七、何首乌等 。 中药引起的肝损伤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某些中草药本身就有肝脏毒性;二、各成分之间存在着配伍禁忌;三、被农药、化肥或重金属污染等 。
【消化疾病|药物进入体内,大多数要经过肝脏降解,如何避免“药物伤肝”?】
本文插图
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体内的免疫力下降,外邪入侵体内,寒气得以滞留,很难排出去,导致阴阳失去平衡,胆囊收缩功能下降,胆囊内的胆汁排泄减少,会有所滞留,出现其他现象,一般胆不好往往表现方面,右腹肋骨边缘处也会有所感觉,隐隐不舒服,夫肝者中之将也 , 取决于胆 , 咽为之使 。 胆汁和毒素是肝分泌和分离出来的 , 通过胆囊收缩排出体外 , 胆不好 , 就会使得部分胆汁和毒素滞留肝内 , 影响肝的正常代谢 , 继而导致肝的局部损伤 , 短期是感觉不到的 , 其会自行修复 , 根源在胆 , 胆调养好了 , 肝也会逐渐恢复正常 。
由此可见 , 生活方式以及饮食结构是否科学规律这很大程度上导致胆囊炎的产生以及诸多症状的出现 , 其实大可不必紧张 , 凡是都会有方法的 , 除了注意饮食以及生活方式调整外 , 还可以到野地 , 特别是附近的农村麦地旁的地头上采挖点灌南苦菜 , 这个菜不怎么好挖 , 开紫色的小花蕊 , 采野菜也是功夫活 , 虽然有点苦 , 有没有什么的 , 苦味可以疏肝利胆 , 促进胆汁排出 , 一般还配合红糖一起用 , 原产地连云港灌南 , 叶子背面有白色絮状物 , 另外 , 还应在清淡饮食 , 少吃油炸辛辣的东西 , 早晚的饭要准时吃 , 特别是早上的那顿饭 , 现在城里不认识 , 就连农村人认识的也不多 , 灌南苦菜虽苦 , 但苦尽甘来 , 苦中有福 。 胆好了 , 其他也就得到休养生息 , 慢慢恢复 , 也就好了 , 身体好了 , 不就是最大的福分么 分页标题
预防和减少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 , 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处方药 , 一定要按医嘱或药师指导的方法服用药物;非处方药 , 要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 不仅要了解药品的适应症(功能主治)和用法用量 , 还要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禁忌及注意事项等条款;
2、除非医生或者药师认可 , 尽可能不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服药期间 , 也绝对不要喝酒、饮茶、喝咖啡等;
3、用药期间 , 一旦出现不适症状 , 要及时与医生沟通;一旦发生有肝损伤迹象 , 如黄疸、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 , 要立刻前往医院就诊 。
- 五官疾病|一岁宝宝近视100度 眼科医生:两岁前不能接触电子产品
- 女性健康|妇科疾病总是治不好,若能这7个坏习惯改掉,就能好一半
- 消化疾病|3种食物堪称“烂肝王”,吃得越多,肝病越重,早早忌口
- 心脑血管|高丹枫主任讲这4种心脑血管疾病很常见,心脑血管的危害有哪些?
- 内分泌疾病|得了糖尿病之后寿命到底有多久?医生的答案或许你没有想到
- 偶尔治愈|400 万国人的隐痛:一个古老疾病和它背后的现代医疗难题
- 消化疾病|关于结肠炎的一切,都在这儿了!(患者分享经历)
- 内分泌疾病|如何一步步作成“尿毒症”?
- 内分泌疾病|27岁青年辟谷54天去世!用来治疗糖尿病?风险大,不安全
- 哮喘|儿童反复咳喘,真的是哮喘吗?家长不妨关注这几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