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烟火|苏东坡:任他世事变迁,唯美食不可辜负


一碗烟火|苏东坡:任他世事变迁,唯美食不可辜负
文章图片

一碗烟火|苏东坡:任他世事变迁,唯美食不可辜负
文章图片

一碗烟火|苏东坡:任他世事变迁,唯美食不可辜负
文章图片

每个中国人心中 , 都有一个苏东坡 。
有人说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 , 有人说他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 , 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 , 有人说他是伟大的作家、画家、书法家和诗人……
而我更喜欢说他是个高品位的生活家、美食家 。
纵观他的一生 , 不如意事常八九 , 起起落落 , 屡遭贬谪 , 漂泊不定 , 就如他晚年总结自己的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 , 黄州惠州儋州 。 ”
但是他依然热爱生活 , 在贫困交加、小人当道的艰难环境下 , 竟胃口奇佳 , 好吃喝 , 善啖肉 , 能下厨 , 会烧菜 , 他自创的“东坡肉”、“东坡肘子”闻名天下 。
01谪居偏僻地区 , 生活清苦 , 依然潇洒豁达 , 吃得快活‘黄州好猪肉 , 价贱等粪土 , 富者不肯吃 , 贫者不解煮 。 慢着火 , 少着水 , 火候足时他自美 。 每日起来打一碗 , 饱得自家君莫管 。 ”
一个人所谓的“口福” , 第一有得吃 , 第二吃得下 。 很多人在遇到不如意时往往情绪抑郁 , 无心饮食 , 而苏东坡则不然 , 不管环境如何恶劣 , 依然潇洒豁达 , 吃得快活 。
1080年苏东坡谪居湖北黄冈 , 在这个偏僻地区 , 生活清苦 , 他发现当地猪多肉贱 , 自创“东坡肉”“东坡肘子”的吃法 , 并戏做了这首《食猪肉诗》
东坡肉
02    关心百姓疾苦 , 误打误撞将美食发扬光大1085年苏轼从黄州复出 , 返回都城开封 , 在朝廷里任职 , 没过多久 , 受排挤 , 1089年要求调往杭州任太守 。
在杭州 , 他为百姓修浚西湖 , 筑堤防汛 , 减灾免难 。 杭城的老百姓为了感谢他的仁政 , 把这条湖堤称作苏堤 。
堤修好时 , 适逢年节 , 群众给他送来了猪肉和酒 。 东坡先生体恤民工辛苦 , 批了个条子 , 说将“酒肉一起送”给那些在湖里劳作的民工 。
结果 , 做饭的师傅错看成“酒肉一起烧” , 把两样东西一块下锅煮起来 , 想不到香飘西湖 , 令人馋涎欲滴 。
这就是肥而不腻 , 瘦而不柴的东坡肉的来历 。 于是 , 慢火 , 少水 , 多酒 , 便成了制作这道菜的要诀 。
03流放惠州 , 喜食荔枝 , 依然乐观坚强
“日啖荔枝三百颗 , 不辞长作岭南人”
1094年 , 他第二次被流放 , 到惠州 , 当时的岭南可不是今天的珠三角 , 但他不惧这种小人们的政治迫害 , 唱出“日啖荔枝三百颗 , 不辞长作岭南人” , 毫无屈服之意 。
04流放海南荒蛮之地 , 苦中作乐 , 以蚝作乐
“白发萧散满霜风 , 小客藤床寄病容 , 报道先生春睡美 , 道人轻打五更钟 。 ”
这首诗传到京师 , 他的政敌章悖冷笑一声:“苏子尚尔快活耶?”下令谪海南昌化军安置 。 1097年 , 苏东坡第三次流放 , 被送到当时被看作蛮荒之地的海南岛 。
海南的日子十分艰苦 , 不过 , 苏东坡犹能苦中有乐 。 他发现儋州滨海 , 蚝 , 也就是牡蛎极多 。 他给他的儿子苏过开玩笑地说 , 你可千万不要把这个消息传到北方去 。 到他们知道这里有如此美味 , 没准他们都要学我这样 , 要求犯错误 , 被发配到海南来 , 分享我这份佳品呢 。
苏东坡酒煮蚝
从这番幽默的语言中 , 我们可以看出苏东坡的口福 , 也看到了他的反抗精神 。
05为美食甘冒风险
“竹外桃花三两枝 , 春江水暖鸭先知 , 蒌蒿满芦芽短 , 正是河豚欲上时 。 ”
《惠崇春江晚景》
就连这种剧毒的河豚 , 苏东坡也敢一试 。
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载:“东坡在资善堂中 , 盛称河豚之美 。 李原明问其味如何?答曰:‘直那一死!’”
正是这种美食主义 , 广泛吸取人世精华 , 才使得他文章汪洋恣肆 , 得以千古流传 。
06体会过生活最底层的苦 , 才能体会到百姓真实的苦
“潜山道人独何事 , 半夜不眠听粥鼓”
这两句 , 出自苏东坡《大风留金山两日》这首诗 。 寺院中 , 没有晚餐 , 因此次日早上的白粥温暖而又香甜 , 而敲击粥鼓的声音格外悦耳 , 令人期盼 。
【一碗烟火|苏东坡:任他世事变迁,唯美食不可辜负】苏东坡在朝廷的倾轧中 , 被排挤出来 , 放浪江湖 , 跌落到生活底层 , 饱尝艰辛之后 , 才体会到这种饿肚子时聆听粥鼓的亲切感情 。
苏轼另一首求粥的诗 , 更是坦荡无遮 。
“岂如江头千顷雪 , 茅檐出没晨炊孤 。 地碓舂杭光似玉 , 沙瓶煮粥软如酥 。 老我此身无着处 , 卖书来问东家住 。 卧听鸡鸣粥熟时 , 蓬头曳杖君家去 。 ”分页标题
这时候的苏东坡 , 已经是一谪二贬 , 落拓不羁的文人 , 闻粥而去的浪漫情怀 , 多少是他在身处困境中的精神寄托了 。
只有自己饥饿过 , 才能体会别人饥饿的痛苦 。 正因如此 , 苏东坡的文章里 , 才能很多地反映出民间的疾苦 。
会吃 , 懂吃 , 有条件时吃 , 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吃 , 而且有良好的胃口 , 是一种人生享受 。 尤其在你的敌人给你制造痛苦时 , 希望你过得悲悲惨惨 , 凄凄切切 , 希望你厌食 , 希望你寻死上吊 , 你像一则电视广告说的那样 , “吃嘛嘛香” , 那绝对是一种灵魂上的反抗 。
所以 , 东坡先生数十年间 , 三落三起 , 先是被贬黄州 , 后是谪往岭南 , 最终流放到海南岛 , 小人们以为这样可以使他噤声 , 沉默 , 低头 , 困顿 , 以至于屈服 , 告饶 , 认输 , 投降 。
但小人们完全估计错了 , 苏东坡无论贬谪到什么地方 , 都能写出作品 , 都能吃出名堂 , 都能活得有滋有味 。
你不能不佩服他的文章 , 你不能不羡慕他的口福 。 无论文章 , 无论胃口 , 都充满了他对权势的蔑视 , 对小人的不屑 , 对生活和明天的憧憬和希望 , 以及身处逆境中的乐观主义 。
从苏东坡身上 , 我们至少可以获得以下三点教益:
第一 , 做人要有一份坦然从容的好心胸 , 狗肚鸡肠 , 首鼠两端 , 患得患失 , 狭隘偏执 , 是成不了器的 。
第二 , 做人要有一份刚直自信的好精神 , 随人俯仰 , 随波逐流 , 墙头衰草 , 风中转蓬 , 是站不住脚的 。
第三 , 做人要有一份兼容并蓄的好胃口 , 不忌嘴 , 不禁食 , 不畏生冷 , 不怕尝试 。
这个道理若用之于营养 , 则身体健康;用之于文章 , 则尽善尽美;用之于交友 , 则集思广益;用之于人生 , 则丰富多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