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入戏太深”,好像已经从一种调侃,变成一些人的真实了 。
最近,广东的陆先生每天都会收到数百个陌生来电和短信骚扰,凌晨两三点也不消停 。原因是,他的手机号码,出现在热播剧《三十而已》中,这是男主之一的陈屿寻猫时留下的联系方式 。
这本是一次意外的“撞号” 。但更意外的是,很多人“按号索人”,发动了对手机号码主人的“夺命连环Call”: “你是陈屿吗?"“请问你这里还有皮卡丘吗?”“把钟晓芹追回来”……还有人将号码抢注成微信,取名剧中人物“林有有” 。
给陆先生造成的困扰,制片方与播放平台难辞其咎 。律师说了,即使不存在主观恶意,制片方也侵犯了号主的隐私权,陆先生有权要求道歉赔偿;如果平台没有尽到采取补救措施的义务,应当与制片方承担连带的侵权责任 。
我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这么多人,分不清影虚构的视剧和真实的生活,把对剧中角色的情感,这么轻易地带到了生活里?
早在2018年,电视剧《爱情进化论》中,出现了一串手机号码,结果市民张某不断收到骚扰电话和短信 。在将电视剧出品方新丽公司和爱奇艺公司诉至法院后,最终获赔3.5万元 。
《都挺好》热播时,每天都有很多游客去剧中的“苏家老宅”敲门,甚至凌晨一点在门外高喊“苏大强”,房子的真正主人——一位年迈的老奶奶,不堪其扰而住院,邻居们也纷纷投诉 。
当“躺枪”的人濒临崩溃,没有一个骚扰者是无辜的 。
这背后的心理,可能有两种 。一是人类“爱凑热闹”的本能,在互联网时代的发酵 。整个网络世界就像一场大party,万物皆可“嗨”,这也是人们寻求身份认同的过程 。人们知道陈屿只是虚构角色,也知道苏大强不住在苏家老宅,但还是克制不住内心深处的躁动,希望在网络狂欢中怒刷存在感,强化自己的“圈层”属性 。
也有不少观众,是真的“入戏太深” 。本来,剧就是剧,荧屏就是虚构与真实的界限 。“林有有”改变与否,不取决于我们骂得狠不狠,一个骚扰电话也不会让“陈屿”跟“钟晓芹”和好 。但这些常识,被一些狂热和偏执者自动屏蔽,丝毫阻挡不了他们的过激言行 。
除了“躺枪”的无辜路人,“中枪”的演员就更多了 。《三十而已》里扮演“林有有”的张月,近来一直饱受网络暴力的困扰,就因为她演了一个“小三” 。上一次因同样原因被骂的,是《我的前半生》里扮演“凌玲”的吴樾,被骂哭 。
可这些演员和路人,又做错了什么呢?
明明,大家都已经明白了,因为“容嬷嬷”,就把演员李明启骂到“不敢出门买菜”,是多么幼稚荒唐的行为 。现在,怎么认知又回到了原点?
确实,看剧时,适当的共情与代入,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剧情与角色 。能不能激发观众的共情,也是衡量一部剧成色、演员演技的因素之一,但要有一个度 。当情感冲破了理性的堤坝,变成对他人的骚扰和伤害,离违法也就不远了 。这不是一个“剧迷”“影迷”身份能承担的 。
影视剧来源于生活,但它不等于生活 。看剧时,做一名乖巧的吃瓜群众 。结束观看时,就忘了它吧,别让它影响你的生活 。你的人生,才是需要你认认真真、穷尽一生去演好的一出“大戏”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新闻推荐
网剧拿下“白玉兰”半壁江山
【澎湃新闻|“入戏太深”是一种病】《庆余年》海报8月7日晚,第26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绽放”颁奖典礼落幕 。15部中国电视剧竞逐本届“白玉兰”,最终,《破冰行动...
来源:(澎湃新闻)
【】网址:/a/2020/0810/kd400796.html
标题:澎湃新闻|“入戏太深”是一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