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新时期”中国电影艺术审美赏析《巴山夜雨》


分享笔记之----《 巴山夜雨 》 吴永刚、 吴贻弓

电影|“新时期”中国电影艺术审美赏析《巴山夜雨》
本文插图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第四代导演代表作品

电影|“新时期”中国电影艺术审美赏析《巴山夜雨》
本文插图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代表了第四代电影人 , 对于人民日常生活和精神现实的的深入追问 , 以及对于历史、政治的深刻反思 。
影片在伤感的语调中缓缓地回顾了 , 知识分子在文革时期所遭受到的痛苦 , 借助 “ 船” 这一独特的闭合艺术影像空间 , 展开了对于新时代的理想建构 。
“ 船” —闭合意识影响空间的作用

电影|“新时期”中国电影艺术审美赏析《巴山夜雨》
本文插图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电影|“新时期”中国电影艺术审美赏析《巴山夜雨》】有效地隔绝了外部世界
把时间和空间都压缩到了一个很短的限度和很小的范围内
借助空间的锁定法 , 将外部现实世界与内部世界完全隔绝开来 , 减少了外部世界对客轮上私人空间的叙事干扰 , 尽可能地特定空间、时间内呈现人物情感的集体爆发 。
“ 船 ” —特定空间中的人物塑造

电影|“新时期”中国电影艺术审美赏析《巴山夜雨》
本文插图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船的旅行、搭载功能决定了剧中的人物将以一种偶然的方式聚散 , 也在特定时代赋予了某种天涯孤客的悲苦情态 。
虽然描绘的仅仅是一个十几平方米的普通客舱 , 但却浓缩了一个巨大社会在一段非常时期中的真实情 。
通过 “ 哀而不伤 , 怨而不怒 ” 的是诗意表现手法 , 将那段历史的情怀具体化 , 就像黑暗江面上的一艘船 , 逆流驶向光明 。
“ 船 ” —特定符号的象征意义

电影|“新时期”中国电影艺术审美赏析《巴山夜雨》
本文插图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 船” 在艺术作品中往往被赋予了“ 引渡 ” 、 “ 救赎” 等意味特殊的符号指代 。
影片把故事和人物集中到一条客船上去描写、又放到这条源远流长的大江旅途中去发展 , 正是要人们把电影 , 所反映的那段动乱的政治生活 , 放到我们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当中去思考和探寻 。
导演更为注重于情感的把握 , 而非情节的开展 。

电影|“新时期”中国电影艺术审美赏析《巴山夜雨》
本文插图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通过特定空间特定时间的集中展现 , 触发人物内心最为真实的情感 。
影片迎合了新时期伊始 , 电影圈围绕历史、个人、政治 , 真诚而又深切的美学追求 , 从而也成为了当代中国电影民族化进程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