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芳蓉|留守女孩回应“读北大考古没钱途”:我们这代人会更偏向自己的兴趣爱好
_原题为 留守女孩回应“读北大考古没钱途”:我们这代人会更偏向自己的兴趣爱好
盛夏 , 高考落幕 , 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们互道珍重 , 知识与理想成为大众津津乐道的话题 。
7月23日 , 湖南高考成绩出炉 。
当晚 , 湖南耒阳市 , 鸣笛声和喝彩声打破了乡村夏夜的宁静——50名老师连夜驱车进村 , 为一位名叫钟芳蓉的高分考生报喜 。
18岁的钟芳蓉获得了676分、湖南省文科前十名的优异成绩 。
当大家还在为这名乡村留守女孩即将开启人生新旅程感到欢欣时 , 钟芳蓉在填报志愿时做出的选择却引发了热议 。
她第一志愿填报了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 , 有一些网民认为专业“太冷门”“没钱途” 。
近日 , 采访人员前往耒阳 , 与钟芳蓉面对面交流 , 听这位高分考生讲述了背后的故事 。
文章图片
“二次元”留守女孩成全市骄傲
坐在采访人员对面的钟芳蓉 , 身着一袭白裙 , 戴着黑框眼镜 , 看上去内向、文静 , 甚至有点不苟言笑 。 只有聊起感兴趣的考古、动漫话题时 , 她才会偶尔露出腼腆的笑容 。
难以想象 , 当她查询成绩、填报志愿时 , 心中曾有过怎样的波澜 。
或许就像在幽暗的墓穴 , 揭开旷世文物面纱的那一刻 , 尽管内心狂喜 , 也会屏住呼吸 。
7月23日中午 , 钟芳蓉的父亲钟元位从学校老师那里听说 , 可以查询高考分数了 。 他迫不及待地打电话给女儿 , “淡定”的钟芳蓉却说:“我现在要睡午觉 , 等会儿再查吧 。 ”
钟芳蓉不知道 , 那个时候 , 在她就读的耒阳市正源学校里 , 老师们围在办公室的电脑前 , 已经炸开了锅 , 欢呼声、尖叫声响彻整栋大楼 。
电脑屏幕上 , 弹出的数字“676” , 让在场的所有人瞪大了眼睛 。 这个分数位居湖南省文科前十名 。 而考生的名字 , 正是钟芳蓉 。
从老师那里 , 钟元位获知 , 这个分数“上北大清华没问题” 。
据说 , 在耒阳市 , 已经16年没有文科生考取过北大和清华 。
“女儿不激动 , 我很激动 。 ”在广东工作的钟元位赶紧向老板请假 , 喜讯一下子在工厂传开 。 当天晚上 , 老板带着五六个同事到一家烤鱼店为他庆贺 。 钟元位喝了两瓶啤酒 , 那是他最大的酒量 。
7月23日下午6点26分 , 钟芳蓉发了一条朋友圈动态 , 没有文字 , 只有四张照片 。 照片里红花怒放 , 鲜艳夺目 。
她告诉采访人员 , 这是家门口的花 , 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 就是简单表达自己的开心 。
文章图片
“北大考古女孩”钟芳蓉 。 受访者供图
到了晚上 , 正源学校校长罗湘云带队 , 到钟芳蓉家“贺喜” 。 大约50名老师乘坐9台车 , 车灯照亮了小村庄 。 一行人步履轻快 , 罗湘云把烟花举过头顶 , 似乎空气里都洋溢着欢腾 。
钟芳蓉取得这么好的成绩 , 是惊喜 , 又在意料之中 。
“有人说钟芳蓉是匹黑马 , 其实她算正常发挥 。 ”正源学校高三政治课老师刘志武说 , 作为文科生 , 钟芳蓉不是那种背教材特别卖力的学生 , 也不是精力特别充沛的学生 , 但感觉她学习时很专注 , 效率很高 。
被问到有什么读书秘诀时 , 钟芳蓉说 ,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方法 , 但首先得“接受学习” , 然后全心全意地投入学习 , 尽力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 。
学习之外 , 钟芳蓉说自己是一个“二次元”女孩 。 放假回家时 , 她会看喜爱的动漫节目 , 还会在空闲时间玩一会儿手游 , 放松自己 。
她也喜欢听歌 , 周深是她最近喜欢的歌手 。
高考后 , 她开通了微博 。 微博名字是她使用了很久的一个网名——“契珩” 。 钟芳蓉说 , “契”有雕刻的意思 , “珩”是玉的意思 , “我专门在字典里查的 , 一眼就看中了这两个字 。 ”
文章图片
“深思熟虑”的选择
填报志愿时 , 钟芳蓉把大方向瞄准“历史” , 最后锁定了北京大学考古学专业 。 这无疑是一个相对冷门的专业 。
从广东赶回耒阳的父亲表示 , 没听说考古专业 , 但支持女儿的选择 。 钟芳蓉的母亲则有点犯嘀咕:听说考古专业的前景一般 , 是不是换一个?
学校的老师也提出不同的意见 , 连身在北京、读过大学的远亲都打来电话劝说 。 网上的各种议论声 , 更是扑面而来 。
然而 , 钟芳蓉态度坚决 。 如同密林之中的跋涉 , 前方分出两条路 , 她决定选择人迹罕至的那一条 。
钟芳蓉的偶像是“敦煌女儿”、现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 。 樊锦诗在自传《我心归处是敦煌》中提到 , 1958年 , 她“糊里糊涂地”选择了北大的考古专业 。
樊锦诗或许没有想到 , 62年后 , 在湖南耒阳 , 18岁的留守女学生钟芳蓉受她影响 , 在获得高考文科676分的高分后 , “深思熟虑”报考了北大考古专业 。分页标题
钟芳蓉在写给82岁的樊锦诗先生的信中说道:“我希望能追随您的脚步 , 去选择北大考古 , 选择为考古献身 , 也希望找到心灵的归处 。 ”
从采访人员与钟芳蓉的对话中 , 能看出她并非一时兴起 。
“为什么选择考古专业?”
“这是因为我个人纯粹的喜好 , 没有其他别的原因 。 我一直喜欢历史 , 就想填报和历史相关的专业 , 其他很多专业不太适合我 。 而且我的性格比较安静 , 想潜心去做研究 。 ”
“有人说考古太枯燥 。 ”
“考古是一个融合很多学科的专业 , 还可以进行田野考察、下地挖掘 , 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 ”
“有人说考古太辛苦 。 ”
“我在农村长大 , 我觉得在农村吃过的苦其实也不算少 , 考古的辛苦应该在我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 我相信自己能战胜这种辛苦 。 ”
“有人说考古不赚钱 。 ”
“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是有点理想主义的 , 会更加偏向于自己的爱好、自己的兴趣、自己的梦想 , 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就好 。 ”
……
刚开始网上争议多的时候 , 罗湘云有些担心钟芳蓉 , 便带着她步行到村子里的一座石亭散心 。
文章图片
一到石亭 , 钟芳蓉便被亭内存放的几块清代石碑吸引了 。 她用手机照向墙壁 , 透过手电筒发出的光 , 一字字地念出石碑上已有些模糊的刻文 。
“她一看到有历史感的东西 , 眼睛马上亮了 , 话也多了起来 。 ”罗湘云说 , 看得出钟芳蓉是真的喜欢历史、喜欢文物 。
文章图片
【钟芳蓉|留守女孩回应“读北大考古没钱途”:我们这代人会更偏向自己的兴趣爱好】钟芳蓉的高三历史课老师赖继承说 , 不是每一个人都要当官、当老板、赚大钱 , 钟芳蓉愿意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考古这样的传统文化领域和基础学科 , 是一件非常正能量的事情 。
现在 , 钟芳蓉获得了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 众多网友与钟芳蓉隔空对话 , 各地的文博机构和考古专家纷纷发来祝福、寄送礼物 , 有人说她成了考古界的“团宠” 。
北京大学官方微博回复:“授业于田野之间 , 树人于实践之中 , 愿你在北大考古 , 找到毕生所爱 。 ”樊锦诗也专门寄语钟芳蓉:“不忘初心 , 坚守自己的理想 , 静下心来好好念书 。 ”
文章图片
留守的故事
除了“北大考古女生” , 钟芳蓉还有另一个标签——留守学生 。
钟芳蓉不到一岁时 , 父母便离开她去广东打工 。 刚开始夫妻俩在同一座城市 , 后来父亲钟元位在江门一个家具厂负责打样 , 母亲在深圳打工 。
订单多的时候 , 钟元位一个月可赚七八千元 , 很多时候只有五六千元 。 妻子的收入少一些 , 每个月三四千元 。
钟元位和妻子只有小学和初中文化 , 在外面吃了很多没有文化的亏 。 两口子希望子女能够以“知识改变命运” , 咬着牙把他们送去学费较高的民办学校 。
钟芳蓉和正在念初中的弟弟 , 两人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是4万元 。 对于他们家庭来说 , 这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 钟元位扯了扯上衣的领口 , 对采访人员说:“这件衣服只有十多块钱 , 我平时的开支很少 , 就是为了省钱给孩子读书 。 ”
让钟元位愧疚的是 , 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了 。 父女俩每年见面一两次 , 最长的相处时间也不过一个月 。
钟芳蓉高二那年的暑假 , 父亲难得回来待了一段时间 。 有一天 , 钟芳蓉跟着父亲和弟弟乘坐高铁 , 头一次到省城长沙的动物园游玩 。
当天往返 , 赶回家时已经天黑 。 三个人在路上没来得及吃饭 , 于是回家泡方便面 。 这短暂的时光 , 对于钟芳蓉来说 , 却是无比的快乐 。
位于湘南地区的耒阳市 , 由于邻近广东 , 这里的劳动力大量南下打工 , 留下了数以万计像钟芳蓉这样的留守孩子 。 据耒阳市教育局的统计 , 全市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学生总计25万人 , 其中留守学生达到5万人左右 。
罗湘云认为 , 留守学生长期一个人生活 , 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问题 , 但有一些留守学生思想上更加独立、精神上更加自由 , 他们会朝着自己的目标 , 心无旁骛地学习 。
罗湘云说 , 城里的孩子 , 父母可能天天关心吃什么 , 考好了能吃大餐 , 留守孩子没有这样的“奖励” 。 但对于很多留守学生来说 , 老师稍稍拍下他的肩膀 , 都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
在这所民办学校 , 此前考取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10名学生中 , 有8名是农村留守学生 。
耒阳市教育局局长张小勇说 , 针对留守学生群体 , 耒阳市正在构建“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关爱体系 , 同时重点改善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 , 每个乡镇兴办一所寄宿制学校 , 让留守学生“愿意上、留得住、学得好” 。分页标题
对于钟芳蓉来说 , 这个夏天太特别 , 她希望能在暑假和全家人一起去旅行 。 暑假过后 , 钟芳蓉和父母就将各自启程 , 北上、南下 。
遵从内心 , 不要听从“网音”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员张典标
如今 , 一些因高考成绩亮眼而成为新闻人物的考生 , 择校择专业都会在互联网上引起“围观” 。 而网民的观点 , 往往也互相矛盾 。
今年 , 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以676分报考北大考古专业 , 被一些网民批评“浪费分数” , 他们的理由是 , 报考计算机、金融、人工智能等专业更有“钱途”;江苏高考文科总分第一名白湘菱 , 因选修科目历史成绩为B+无缘北大和清华 , 拟获百万元奖学金就读香港大学金融类专业 , 又被一些网民批评“把钱看太重” 。
选专业不考虑“钱途”挨批 , 读金融类专业也挨批 , 到底该听谁?当然是谁的都不要听 , 年轻人追梦路上 , 应遵从内心 , 不应听从“网音” 。
究其实 , 网上这两种相互矛盾的声音 , 看似对立 , 本质上都是把专业与“钱途”做“非教育”的捆绑 , 异曲同工把教育当成了职业培训 , 背离了教育的目的 。
按照教育家杜威“教育即生长”的理论 , 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使每个人的天性和能力健康地生长 。 “生长” , 与年轻人的梦想天然连接;梦想 , 则因志趣、天性而派生 。
我们赞赏选择考古专业的学生 , 既因为她没有随波逐流 , 也因为她从一开始就很坚定自己的志趣与选择 。 她那句“我个人特别喜欢 , 我觉得喜欢就够了” , 展现的不是一个学霸的“任性” , 而是一种健康的教育理念所形塑的主见与价值观 , 而这恰恰是很多学生缺乏的 。
我们理解选择港大金融专业的考生 , 只要符合她的志趣 , 只要她喜欢就好 。 因为金融、计算机等所谓的“热门专业” , 的确也是许多年轻人喜欢的专业 , 只要是遵从内心 , 不是随大流 , 不是只为“钱途” , 大可堂堂正正地选择 。
不管学考古还是学金融 , 经过高考选拔出来的聪明大脑 , 理应有更宏远的追求 。 因为 , 无论是什么专业 , 都可以畅想“诗与远方” , 都不应该被矮化为职业培训 , 不应被功利和社会流俗牵着走 。
由此 , 那些以“考古专业也有钱途”“北大考古专业毕业不愁找工作”为由辩解的人 , 实质上对教育的目的同样存在误解 。
“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 。 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 ,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 。 ”不管是什么专业 , 都需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青年才俊接力 。 一代青年如果孜孜以求的是“钱途” , 拿什么守护我们民族的前途?
- 看剧入迷太深!女孩探索“外面世界”迷路后 被警察蜀黍送了回来|看剧入迷太深!女孩探索“外面世界”迷路后 被警察蜀黍送了回来
- |全国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百场宣讲进工地”活动走进青岛地铁6号线
- 上映|92年出生的云南女孩,24岁获得金像奖影后,她能超越周冬雨吗
- 男子|男子当众猥亵殴打女孩? 警方:刑拘!
- 中国青年报微信|“一字马”女孩考上中国美院被嘲?这段回应超霸气
- 奇史怪侃|美国夫妻跨国领养,改变人生,中国“蓝眼睛”女孩一出生就遭遗弃
- 情感|男子和相亲女孩吃饭,对方带来8个人蹭吃:这3种人,请远离
- 情感|结婚前夜女孩被要求检察贞操,检查人还是男方父亲
- 励志|因为热爱!全盲女孩凭肌肉记忆弹奏悲怆奏鸣曲,憧憬能考上北京的大学
- 夜晚公园莲花池漂着一个女孩,活着!一声不吭!网友:教科书式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