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以徒步方队形式参阅,仪仗队如何在无参照物的沙场精确到秒?

"八一”建军节之际 , 十集文献纪录片《大阅兵》在央视播出 。 8月4日 , 第七集《沙场点兵》纪录片披露了中国仪仗队首次以徒步方队形式参加阅兵的诸多细节 。

首次以徒步方队形式参阅,仪仗队如何在无参照物的沙场精确到秒?
文章图片
南都采访人员注意到 , 1981年的此次阅兵 , 是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阅兵仪式后 , 时隔22年再次进行的一次全军规模的阅兵仪式 , 同时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在天安门以外的地方举行 。 这无疑在阅兵标准和场地变化上 , 都增加了仪仗队此次阅兵的难度 。

为达视觉效果 , 使用直升飞机拍照定人数
根据纪录片介绍 , 此次阅兵最先出场的是由仪仗队组成的护旗方队 ,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 仪仗队首次以徒步方队的形式出现在全军规模的阅兵仪式上 。
仪仗队作为常年担负迎送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队高级将领及纪念庆典等重大国事活动任务的部队 , 全军专门进行队列训练 , 为中国军队队列训练的最高标准 。
然而 , 因时隔22年再阅兵 , 阅兵的标准很难确定 。 此外 , 仪仗队排面往往不会超过4个人 , 从没有进行过大排面方队的训练 。 因此 , 这支仪仗队徒步方队在阅兵前的几个月 , 仍在探讨和研究大排面方队训练 , 甚至一排站几人都未确定 。

首次以徒步方队形式参阅,仪仗队如何在无参照物的沙场精确到秒?
文章图片
后来 , 仪仗队徒步方队用了一个土办法 , 那就是“走着瞧” 。 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原1连连长张友祥说:“直升飞机照下来以后 , 根据后边的方队怎么样好看 , 进行随时的增减人数 。 ”
张友祥带领仪仗队员在排面上一个人一个人的增加 , 再一个人一个人的减少 , 反复观察方队组成的视觉效果 , 最后决定采用11个人的排面人数 , 进行下一步的徒步方队训练 。
在无参照物的荒凉机场 , 仪仗队训练标准精确到秒
对于仪仗队来说 , 解决排面问题仅仅是一个开始 。 如何确定口令下达和行进位置更是一大难题 。
据介绍 , 此次阅兵是新中国成立以来 , 首次在天安门广场以外的地方阅兵 。 阅兵地点选取了张家口榆林机场 , 而阅兵台则是在机场跑道边临时搭建的 。
由于场地荒凉 , 没有了天安门广场东华表和西华表作为参照 , 受阅方队的口令什么时候发? 受阅徒步方队行进至什么位置进行步伐转换?通过阅兵台一共要走多少步?这一切都是未知 。 “我带上几个人 , 带上枪 , 带上皮尺 , 到那去量 。 ”张友祥说 。

首次以徒步方队形式参阅,仪仗队如何在无参照物的沙场精确到秒?
文章图片
最终 , 在张友祥等人的精细规划下 , 仪仗队在训练中采用了正规化、标准化的训练流程和手段 , 为徒步受阅方队总结出一套距离精确到厘米、时间准确到秒的训练标准 , 为阅兵提供了数据和技术上的保障 。
实习生王佳欣 南都采访人员潘珊菊发自北京
【首次以徒步方队形式参阅,仪仗队如何在无参照物的沙场精确到秒?】编辑:潘珊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