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开卷|我是一个编辑,我患有起书名PTSD
_本文原题:我是一个编辑 , 我患有起书名PTSD
编者按:一本书的制作需要经过很多个流程 , 起书名就是编辑们遇到的第一个头疼的问题 。 如何将书名起的既符合内容 , 又让人看了就想买?策划过《我是个年轻人 , 我心情不太好》《一个人的朝圣》等畅销书的磨铁图书副总编辑冯倩将为我们分享她关于起书名的一些经验 。
编辑的两大核心能力 , 一是选题策划 , 一是产品制作 。 产品制作的第一步是翻译 , 接下来就是想书名、写文案、做封面 。 今天 , 咱们就来聊聊书名这件事 。
当一本书真正进入编辑流程之后 , 想书名是编辑们遇到的第一个头疼的问题 。 千万别小看它 , 不夸张地说 , 书名是一个图书编辑业务能力的集中体现 。
我们对书名的要求很高 , 既要符合内容 , 又要让人看了就想买 , 而且它是要高度凝练成几个字——当然 , 现在不少书的书名很长 , 十几个字也都是很常见的了 。
外版书的书名 , 很多时候没办法直接翻译过来使用 。 原因有两个 , 一来 , 外版书的书名逻辑跟我们不是那么一致;二来 , 语言环境、文化环境都有差异 。
01
起书名要“直击灵魂”
我的职业生涯中第一次感受到书名的威力 , 还是出版 《我是个年轻人 , 我心情不太好》的时候 。
这本书的原书名叫做 Na?ve Super, 直译过来是《天真 , 非常》 。 可是 , 一本叫《天真 , 非常》的书 , 你会买吗?这听起来不知所云 。
但是 , 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 这本书的其他语言的版本 , 都是叫这个名字 。 是其他国家的编辑太懒了吗?我其实相当怀疑这件事 。
本文插图
外版封面
记得在做这本书的那段时间 , 我几乎是白天想 , 晚上想 , 各种冥思各种苦想 。
有一天 , 我又在看这个书稿想书名 , 看到小说里主人公“我”给保罗教授写了一封信 , 开头是这么写的:“保罗教授你好 , 我是个年轻人 , 并且心情不太好” 。 我想 , 干脆书名就叫这个算了 , “我是个年轻人 , 我心情不太好” , 数了数 , 12个字 , 还有一个标点 。
之后拿到我们的选题委员会上讨论 , 可想而知被群起而批判 。 “太冒险了 , 书名太长了” , “不像个能卖的书名” , 等等 。
那是2012年 , 市面上还不太流行长书名 , 那个时候 , 中国的亚马逊还挺好的 。 亚马逊中国好像是自动把两本书关联在一起 , 一本是我们的这本《我是个年轻人 , 我心情不太好》 , 一本是周濂老师的《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 字符数一样 。
但我还是坚持用了这个书名 。 而这本书 , 也成了那一年磨铁的畅销书 。
我为什么坚持这个书名?不是因为我秉持了“创新”的理念 , 勇于开先河和冒险 , 我不关心这个 。 之所以坚持这个书名 , 是因为我反反复复咂摸过 , 我知道这句话就是这本书的灵魂 , 它太合适这本书了 。
这个书名得到了作者本人、该书的挪威出版方、挪威代理的喜爱 , 也被网友们当成签名或者金句转来转去 , 甚至上了芒果台的《天天向上》 , 市面上还出现了几本抄袭我们书名的书 , 这都是后来的事情了 。
02
好的书名要有“交流感”
《我是个年轻人 , 我心情不太好》这本书上了《天天向上》是在作者的第二本书出版后 , 第二本书你猜叫什么?它叫 《我已经结婚了 , 我心情还不好》 。 我记得这本书 , 当时在节目上被当成一个好笑的礼物 , 由嘉宾送给主持人 , 还是主持人送给嘉宾 , 我记不太清了 。
本文插图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当时节目的一个截图 , 不过他们第二本书的字幕标错了
在第二本书出版后 , 读者们已经自行开始为第三本书取书名了 , 比如《我年纪很大了 , 我心情更不好》等等 , 但是第二本书的反响就远不如第一本 。 后来我们复盘这个事 , 认为这个名字好玩是好玩 , 但是有点过于戏谑了 。
所以做再版的时候 , 我们改成了 《我不喜欢人类 , 我想住进森林》 , 这个名字改得还是成功的 , 直接击中号称自己有社恐的丧气的文艺青年 。
本文插图
本文插图
左图: 原版封面右图: 再版封面
我分享这个幕后故事 , 是想讲一讲我认为好书名的核心标准 。 我认为 , 好的书名要构成一种交流感 。 《天真 , 非常》是没有交流感的 , 而《我不喜欢人类 , 我想住进森林》的交流感 , 要好过《我已经结婚了 , 我心情还不好》 。
这是取书名里改动最大的一个例子 , 直接推翻了重来 。 同样的思路还有 《忧伤的时候 , 到厨房去》这个书名 , 它的原名叫 Soufle, 舒芙蕾 , 大家知道这是一款蛋糕的名字 。
一个叫《舒芙蕾》的小说 , 会有多大的市场呢?可能首先吸引的是那些对烘焙有点兴趣的小说读者 。
我读完这个小说之后发现 , 虽然主人公总爱做一款叫做舒芙蕾的蛋糕 , 但是这个小说的核心想表达的还是「厨房和食物对人的抚慰」 。
结合我自己的经历 , 当我觉得低落或者悲伤的时候 , 我也喜欢去厨房给自己做点好吃的 , 总是有很治愈的感觉 。
我们身边的朋友、网络上数不清的美食达人 , 其实他们都在表达同一件事情 。 所以我觉得 , 这种表达肯定是有共鸣的 , 于是这样一个书名就诞生了——《忧伤的时候 , 到厨房去》 。
本文插图
【北京开卷|我是一个编辑,我患有起书名PTSD】03
好书名要避免“理解障碍”
也有一些书名 , 不需要动作那么大 , 只需要修修剪剪 , 就可以成立 。
比如 《一个人的朝圣》这个书名 , 它的原名是 The Unlikely Pilgrimage of Harold Fry , 这个英文书名看着特别顺眼 , 但是翻译成中文——“哈罗德·弗莱不可能的朝圣”就显得太奇怪了 。
首先 , 中文的书名里是不能出现“哈罗德·弗莱”的 , 因为不知道是谁 , 而且“不可能的朝圣” , 这个表达也不够清晰 , 不够准确 。 什么叫“不可能”?你需要去解释 。
大家记住一点 , 如果一个书名里存在需要解释的东西 , 除非你要故意制造陌生感 , 否则都不可取 。
《一个人的朝圣》这个书名里 , 就保留了原书名的核心词语“朝圣” , 然后把其他的枝枝叶叶都剪掉了 , 换成了“一个人” , 整个书名看起来就比较和谐了 , 而且还很有故事感 。
说到这里 , 插播一个“不科学”的发现 。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 书名中带“人”这个字的 , 很容易畅销 , 比如《追风筝的人》《偷影子的人》《别相信任何人》《一个人的朝圣》《摆渡人》……
另外 , 还有一些很流行的书名 , 喜欢叫xx男孩 , 或者xx女孩 。 这个就不举例了 , 你们肯定能找到一大堆 。
还有一本书的书名值得一提 , 那就是 《天空的另一半》 , 这是磨铁大鱼的另一本销量过20万的书 。
它的原书名叫做 Half the Sky, 直译过来是“半边天” , 而作者之所以用这个名字 , 就是取自我们中文语境下“妇女也顶半边天”的“半边天” 。
最后 , 我们想来想去 , 没有用这个表达 , 为什么呢?是出于以下三个考虑: 分页标题
1、“半边天”这三个字在中文的语境下 , 已经是一个习惯用语了 , 容易让人直接联想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 有些陈旧;
2、读者可能会因为对这三个字过于熟悉而不再深思里面的内涵 , 改成“天空的另一半” , 是希望通过词语表达的轻微变动所带来的一种不同印象而引起读者的注意;
3、避免跟曾经CCTV的某档节目混淆 。
这个书名 , 看起来很简单 , 实则不然 。从“半边天”到“天空的另一半” , 这是一个化腐朽为神奇的转化 。 这么说也不是在自夸 , 因为这个书名也不是我想到的 , 是我们当时的同事王来雨老师的灵感 。
本文插图
我认为 , 书名里不能有理解障碍 。 怎么判断有没有理解障碍呢?通常情况下 , 如果你告诉别人一个书名 , 同时还需要跟对方解释一番 , 或者你把书名放在封面上 , 还需要在腰封的文案里头再写一两句话 , 免得读者看不懂 , 这就是有理解障碍了 。
但是 , 也有一些书名 , 它是故意制造阅读障碍 , 或者说 , 故意制造陌生感 。 因为陌生 , 所以更容易被记住 , 让人产生兴趣 , 所以它依然实现了前面所说的交流感 。 我们举两个例子:
1、《乌克兰拖拉机简史》 , 这是一个小说 。 据豆瓣网友反馈 , 大家都是第一眼就被这个怪诞的书名所吸引 。
2、《项塔兰》 , 书名直接音译的原文书名 Shantaram, 意思是“和平之人” , 这是小说主人公的印度名字 。 这三个字组成的中文 , 让人看不懂 , 但是能让人记住 , 对吧 。
还有一本美国小说 《斯通纳》 , 也是差不多这样的情况 。
总结一下就是:好书名的标准是有交流感 , 能跟读者产生交流 。 达到这个标准的核心是 , 要懂得内容 , 同时要懂得人心 。
这听起来这个很高深 , 其实也没有 , 最朴素的道理 , 我们先懂得自己 , 想想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 推己及人 , 就能更好地懂得读者的需求 , 从而找到某个表达 , 使它通向读者 。 这样的表达 , 当然就是一个好书名 。
但同时 , 不是每一本书都需要再创造 , 有些书名浑然天成 , 有些书名只需要微调 。 除非是要制造陌生化的效果 , 否则 , 书名切记不要让读者有理解障碍 。 否则 , 当一个书名需要被解释的时候 , 就像一个人拄着拐杖 , 它就没办法跑得太快太远了 。
- 财运|9月财运上上签,事业红火,吃香喝辣的四生肖
- 横财|9月一到,运势逆袭,生活改头换面的3生肖
- 财运|9月运势亨通,财从天降,大富大贵的三生肖
- 58汽车|明明白白换新车 林荫大道换北京越野BJ40
- 焦刚|专访焦刚:反派也具有正面意义
- 席慕蓉|邯郸V音
- 行动营|剽悍一只猫的剽悍财富行动营——乘风破浪的老铁们
- 灵魂|思想简史【六】:原始祭祀与宗教的诞生
- 信风|等你,是一种久违的美丽〈外一篇〉
- 陈桂兰|进城入园,“迁”出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