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时隔10年,莫言出新作《晚熟的人》


_本文原题:时隔10年 , 莫言出新作《晚熟的人》

莫言|时隔10年,莫言出新作《晚熟的人》
本文插图
本报采访人员 路艳霞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的2013年 , 莫言忙到一整年连一本书都没有看 , 他自己都无奈地表示“2013年我不是一个读书人” 。 截至2016年 , 莫言获奖后去了全世界至少34个不同的城市 , 参加过26次会议、开了18次讲座 , 题了几千次字 , 签了几万个名 。
2020年 , 距莫言获诺奖已经过去整整8年 , 距他出版上一部小说已过去整整十年 。 昨天 , 来自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消息称 , 莫言最新作品《晚熟的人》终于出版 。
向读者“敞开”获奖后的生活
在莫言的这部新作中 , 汇集了他创作的十二部中短篇小说 , 都是莫言说给大家的“新故事” , 依然取材自“故乡人事” , 但面貌全新——聚焦当下 , 融入对于时代新生问题的观察与思考 。
十二个故事篇幅紧凑 , 却各有曲直 , 新鲜的、骁勇的、星罗棋布的叙述里塑造了一系列“应时而变”的人物 , 他们像是从我们身边走出去的人 , 健步如飞 , 从小说的这头一直奔跑到小说的那一头 。
莫言讲故事向来爱用第一人称“我” , 《晚熟的人》延续了这一习惯 。 不同的是 , 这12个故事中的“我”大都借用了作家本人当下的年龄和身份 , 莫言真正将自己写进了故事里 , 毫不避讳地向读者敞开了获得诺奖后的生活 。 读者随着小说里的这位“莫言” , 获奖后回到高密东北乡 , 发现家乡一夕之间成了旅游胜地 , 《红高粱》影视城拔地而起 , 山寨版“土匪窝”和“县衙门”突然涌现 , “还有我家那五间摇摇欲倒的破房子 , 竟然也堂而皇之地挂上了牌子 , 成了景点 。 ”每天都有人来参观 , 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 , 甚至还有不远万里前来的外国人 。
会讲故事的莫言回来了 , 但这次归来 , 还是有了不同 。 据出版方相关人士介绍 , 从新作可以看出 , 莫言的眼光不再聚焦于“英雄好汉王八蛋” , 而是转向了那些最平凡最不起眼的小人物 。 他们过于真实 , 仿佛就是从我们身边走出来的人物 。 正是这样一群人 , 组成了时代演进中的“常”与“变” 。 莫言写下他们的故事 , 好似不经意地在一张白纸上刻下一个又一个坐标 。
第一次引入当下社会“新人”
在《晚熟的人》中 , 莫言回望童年、少年 , 更会用敏感的心去捕捉时代的高速发展 , 在乡村留下的深深印记 。
童年记忆中 , 莫言实话实说自己“天生不是个割草的料儿” , “当我把那一斤草提到饲养棚时 , 在场的人大乐 。 饲养员赵大叔用食指挑着我那一斤草 , 说:你真是个劳模儿!”从此“我”有一个外号“劳模儿” 。 而关于少年时代的书写 , 莫言写道:“许多年过去了 , 我还是经常梦到在村头的大柳树下看打铁的情景 。 ”
让人惊喜之处在于 , 不同于以往所有的作品 , 莫言第一次引入了当下社会的“新人” 。 在《红唇绿嘴》中 , 莫言塑造了一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并不陌生的人物——网络“大咖”高参 。 高参深谙互联网运作规律 , 最擅长胡编乱造、添油加醋 , 靠贩卖谣言发家致富 。 她手下有上百个铁杆水军 , 让咬谁就咬谁 , 让捧谁就捧谁 , 将网络玩弄于股掌之中 。 高参有一句名言:“在生活中 , 一万个人也成不了大气候 , 但网络上 , 一百个人便可以掀起滔天巨浪 。 ”
他在《天下太平》中写到一个叫二昆的人 , 自称“我们村子里的人 , 在我的培训下 , 都有强烈的新闻意识 , 都能熟练地使用手机的录像功能 , 上到百岁老人 , 下到五岁儿童 。 ”
【莫言|时隔10年,莫言出新作《晚熟的人》】依旧是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的故事 , 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 那个用童年经验和想象力织造的高密东北乡早已一去不复返 。 对于故乡的变化 , 莫言很坦然:“将逝去的留不住 , 要到来的也拦不住 。 ”时代变了 , 故事照讲 , 《晚熟的人》又带回了我们熟悉的那个“说书人”莫言 。分页标题
“获奖八年来我一直在创作”
读《晚熟的人》 , 很容易将“我”与“莫言”融为一体 。 对此莫言回应说:“小说中的莫言 , 实际上是我的分身 , 就像孙猴子拔下的一根毫毛 。 他执行着我的指令 , 但他并不能自己做出什么决定 , 我在观察着、记录着这个莫言与人物交往的过程 。 ”
事实上 , 小说中的“莫言”更像一个故事的寻访者和记录者 , 偶然路过人生百态 , 对争执不予置喙 , 对善恶不妄下定论 , 始终冷静 , 始终淡然 。 作者的价值观始终深藏在文字背后 , 这些故事也因为“莫言”的介入更接地气 , 更加精彩 。
莫言时刻关注着家国的变迁 , 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 。 他说:“对一个作家来说 , 你所做的事 , 都可能成为小说的素材或灵感的触发点 。 ”他更为自己正言 , “获奖八年来我一直在创作 , 或者在为创作做准备 。 ”在这八年里 , 莫言写过戏曲、诗歌 , 也到过很多地方旅行考察 。 他载于2017年第9期《人民文学》文学剧本《锦衣》让人眼前一亮 , 诗歌《七星曜我》《鲸海红叶歌》《诗人金希普》《表弟宁赛叶》也于2017年、2018年刊发于几个知名文学刊物 。 2019年末 , 莫言的新作诗体小说《饺子歌》发表于《北京文学》 , 全文以诗歌形式写就 , 共计五百多行 。 今年 , 莫言新创作了长诗《东瀛长歌行》 。 这些年 , 他当然也创作了一些小说作品 , 刊登在各种文学刊物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