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代|春秋吴国因谁灭亡?吴王夫差只是替罪羊,贤德兼备的他才最可怕

于春秋时吴国的灭亡 , 好多人都把责任归罪于一代霸主吴王夫差 , 说正是由于他的穷兵黩武、好大喜功等错误 , 才使如日中天的吴国退出了历史舞台 。
这些分析固然十分正确 , 但只要我们稍稍追寻吴国的历史就会发现 , 吴国的灭亡与世人公认的贤人季札有很大关系 , 也可以说他看似贤能 , 却实际扮演了一个吴国终结者的角色 。而这一切还得从吴国的一个非常优秀的传统——让国说起 。

先秦时代|春秋吴国因谁灭亡?吴王夫差只是替罪羊,贤德兼备的他才最可怕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丨吴王夫差

吴国的先祖让国的事情最早发生在商朝 。
当时周还是一个小诸侯国 。国君周太王有三个儿子 , 老大太伯、老二仲雍、老三季历 。按古制 , 继承王位的应该是老大太伯 , 可周太王却想把王位传给老三季历 。周太王之所以要这样做 , 不仅是因为三个儿子相比较老三季历更贤能 , 而且还因为季历有个有圣德的儿子姬昌 。
周太王想传位给三儿子 , 可碍于古制又不好明说 。老大太伯和老二仲雍知道了父亲的想法 , 一商量 , 为了咱周的江山社稷 , 也为了成全父亲 , 咱弟兄俩干脆离开封国让国吧!于是他们借着为父采药治病的名义跑到了荆蛮之地 , 像当地蛮人一样剪断头发、在身上刺满花纹 , 以此来向父亲和兄弟表明决心——我们现在是野蛮人了 , 不再回国继承王位了 。
两个哥哥跑了 , 季历顺理成章成为周的国君 , 他的儿子姬昌也自然而然接了班 , 成为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周文王 。
太伯和仲雍让国 , 在让出来了统治中原数百年的周王朝的同时 , 也以他们的节义感动了那些荆蛮人 。这些荆蛮人自愿追随附顺在太伯和仲雍身边 , 尤其是大哥还被奉为吴太伯 , 也成为一方诸侯 。二
太伯之后 , 吴国世代延续 , 倒也波澜不惊 , 可到了吴太伯的十九世孙寿梦当政时 , 他也面临着先人周太王当年面临的难题 。原来寿梦有四个儿子 , 老大诸樊 , 老二余祭 , 老三余眛 , 老四季札 。在寿梦看来 , 四个孩子中 , 老四最有贤德 , 如果传位给他 , 肯定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

先秦时代|春秋吴国因谁灭亡?吴王夫差只是替罪羊,贤德兼备的他才最可怕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丨季札
寿梦把想法给季札一讲 。季札说 , 这万万不可 , 传位给长子的古制怎么能破坏呢?
季札的表态更坚定了寿梦的看法——小儿子真的是贤德之人 , 有先辈的古风 , 当政一定有利于国家 。既然季札不愿破坏古制 , 寿梦就让大儿子诸樊继承了王位 。
诸樊也知道父亲想传位给小兄弟的想法 , 也认可小兄弟比自己强 , 于是继位之初就非要把君位让出来给季札 。吴国的老百姓也认为季札出来当自己的领导人最合适 , 也都纷纷要求季札勇敢地站出来去挑这负重担 。
要说此时吴国上下的心思都在季札身上 , 季札当仁不让也无可厚非 , 可季札说什么也不这样做 。他的理由是 , 大哥越是让国 , 自己越是不能去接这个王位 , 否则就有贪图王位的不义之嫌 。
大家逼迫得紧了 , 他干脆抛家舍业 , 不做贵族去做农民种田去了 。大家一看季札真的是守身如玉的节义之士 , 在赞美他的美德的同时 , 也只好作罢 。

先秦时代|春秋吴国因谁灭亡?吴王夫差只是替罪羊,贤德兼备的他才最可怕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丨诸樊
诸樊做了十三年吴王 , 临终前 , 他留下遗命 , 兄终弟及 , 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弟弟余祭 , 以此做表率 , 期望王位最后能落到贤德的季札身上 。三
到这里很多人会很纳闷 , 按常理来说国王的宝座大家都是趋之若鹜 , 打得头破血流还怕争不到 , 这季札到底有何德何能 , 竟让大家打破常规非要让他来做君王呢?事实上季札确实是个有识、有能、有德之人 。分页标题
【先秦时代|春秋吴国因谁灭亡?吴王夫差只是替罪羊,贤德兼备的他才最可怕】先说说季札的学识 。季札出使鲁国 , 当他听到鲁国乐工演唱《周南》和《召南》时 , 便一语中的道出了其中的含义 , 他感叹道:“美啊 , 从音乐中听出周朝王业基础已打好 , 但还未获得最后成功 。曲中洋溢着虽辛劳但无怨言的情绪 。”接下来他又听了《邶风》、《鄘风》、《卫风》等周乐 , 都能准确说出这些音乐背后所表达的深远意义 , 折服了鲁国君臣 。

先秦时代|春秋吴国因谁灭亡?吴王夫差只是替罪羊,贤德兼备的他才最可怕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丨晏平仲
再说说季札的能力 。季札出使齐国 , 一来到齐国就对齐国的晏平仲说:“你快些交出你的封邑和官职吧 , 不然齐国的政权马上就要发生动乱 , 你也要牵连其中 。”晏子一听赶快照办 , 果然逃过了齐国的内乱 。
季札出使晋国 , 刚要在戚邑住下 , 就听到鼓钟之声 , 一问身边人 , 说是孙文子在欣赏音乐 。这时季札感慨地说了一句千古名言:“异哉!吾闻之 , 辩而不德 , 必加于戮 。夫子获罪于君以在此 , 惧犹不足 , 而又可以畔乎?夫子之在此 , 犹燕之巢于幕也 。君在殡而可以乐乎?”
大意是说 , 有才无德 , 就会引火烧身 , 国君死了还没有安葬 , 孙文子就开始玩乐 , 这不是像燕子在帷幕之上筑巢一样危险吗?孙文子听了季札的话 , 时时以此为戒 , 终身不再听音乐 。这段故事 , 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燕巢于幕”的成语 。

先秦时代|春秋吴国因谁灭亡?吴王夫差只是替罪羊,贤德兼备的他才最可怕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丨春秋时期地图
在晋国季札还对叔向说 , 晋国终将落入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之手 。后来的历史发展果然应验了季札的猜测 , 晋国最终被这三家所分 。这此事例无不说明季札洞谙世事 , 分析判断能力极强 , 身处吴国而心怀天下 。
再来看看季札的德行 。当初季札在出使途中路过徐国 , 便去拜访了徐国国君 。徐君喜欢季札的宝剑 , 他虽嘴里没明说 , 但季札心里已清楚 , 只是因为自己还要到中原各国去出使 , 所以就暗想等自己出使回来后再把宝剑献给徐君 。谁知当他出使回来又到徐国时 , 徐君已死 。季札在感叹人生短暂的同时 , 亲自去拜祭徐君 , 并解下宝剑挂在徐君坟墓的树木之上 , 算是兑现了心中对徐君的承诺 。当随从人员劝阻他时 , 他说:“当初我内心已答应了他 , 怎能因为徐君死了我就违背我自己的心愿呢!”
从这些事例中我们也确实能看出季札是个有能力、有品行、得民心的人 , 这样的人做国君 , 也确实会是国之幸、民之幸 。四
诸樊的两个兄弟在先后做了吴王后也像哥哥一样做到了王位传弟不传子 。可当余眛临终前要把王位传给兄弟季札时 , 季札又玩起了让国的“高风亮节”来 。在他看来 , 自己此时让国不接受传位则更能表明自己是个有道义的人 。可这次他错了 , 正是他的这个看似正确的“高风亮节”的错误决定 , 掀开了吴国动乱及覆灭的序幕 。
季札不愿继位 , 吴国国人就议论开了 , 说 , 当年先王诸樊说“兄死弟继位” , 目的就是要把君位传给弟弟季札 , 现在季札说什么也不肯继位 , 我们总得有个国君吧?既然余眛是他们兄弟四个人当中最后一个当国君的人 , 现在他死了 , 就让他的儿子当国君吧!于是余眛的儿子僚就当上了吴王 。
僚当吴王引起了诸樊儿子公子光的不满 。在公子光看来 , 自己父亲兄弟四人相互传国 , 最后应该传国给叔叔季札 。现在叔叔季札不愿当国君 , 而自己的父亲是最先当国君的 , 既然不传国于季札 , 就应该传国于自己才是正道 , 而不是传国给王僚 。公子光有了这样的想法 , 就决定干掉王僚 , 于是就有了历史上有名的“专诸刺王僚”的故事 。分页标题

先秦时代|春秋吴国因谁灭亡?吴王夫差只是替罪羊,贤德兼备的他才最可怕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丨专诸刺王僚
当公子光杀死王僚 , 自己当上吴国国君时 , 季札还在出使的途中没有回来 。等他回到国内 , 面对内乱乍起、骨肉相残的血的事实 , 他是无可奈何 , 只得到王僚的墓上痛哭一番 , 然后自我安慰道:“只要对先君的祭祀不废止 , 人民不至于没有国君 , 社稷之神得到奉祀 , 不管是谁当国君那都是我的国君 , 我都得听命于他 。”
季札是安心做他的臣子了 , 可公子光 , 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吴王阖闾以及他的儿子吴王夫差 , 却不是吴国老百姓心中理想的国君 , 他们穷兵黩武、好大喜功、贪得无厌、四处征战、远贤亲佞 , 终于在短短的数十年间葬送了吴国 。五
史传季札死于公元前484年 , 而吴国灭亡于公元前473年 , 也就是季札死后仅仅11年 , 吴国就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
我们可以这样说 , 吴国是在季札的关注下一步步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而面对阖闾、夫差父子的祸国殃民行径 , 我们不知道季札是否后悔过自己当初的让国决定 , 是否幻想过吴国要是在自己的带领下该会走向何等的辉煌……确实 , 如果季札顺应“兄终弟及”的规则当上国君的话 , 吴国的历史应当重写 。然而 , 历史不能假设 , 季札在让出君位的同时 , 也为吴国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 因此上与其说吴国亡于阖闾、夫差之手 , 还不如说吴国灭于季札的让国之举 。
人们常说 , 好人不上位,坏人就当道 。从季札让国这一历史事件中 , 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 当天将降大任于自己的时候 , 如果自己有能力的话 , 就要以“舍我其谁”的勇气去担当 。如果逃避就有可能让坏人当政 , 误了国家前程与人民幸福 。
作者:我方团队特邀作者赵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