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边关告急,偏偏国库还空虚?明代宗:开放国子监吧,可纳粟入监
序言:自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 , 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初命天下学校岁贡士于京师”以后 , “国子监”这一中央官学体系俨然就成了明朝的人才选拔基地 。但不知为何 , 后来的明代宗“朱祁钰” , 却史无前例的在明朝“国子监”中推行了一个可“纳粟入监”的“例监”制度 , 使得“监生”总体质量大受影响 。难道明代宗不想为明朝招纳人才吗?其实不是 , 属实是因为当时边关告急 , 偏偏明朝国库还十分空虚 , 根本就凑不齐将士所需要的军需品 , 故而明代宗这才迫不得已颁布了“例监”制度 , 以解燃眉之急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明朝国子监示意照片
很多人可能会疑惑 , 既然国子监是“明朝官员”的选拔基地 , 那么就算再缺钱 , 也不能对“国子监”下手吧 , 因为一旦推行“例监”制度 , 势必就会对“国子监监生”的质量造成冲击 , 可人才又是国家之栋梁 , 如果一个政权连最基本的人才来源都没法保证了 , 那又该如何去实现富强呢?
诚然 , 人才对于一个政权来讲 , 确实有着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 但对于明代宗而言 , 那也是要分情况的 , 在当时的时代大背景下 , 强敌这都快打到家门口了 , 如果不这么做的话又能怎么办呢?更别提明代宗其实也并非没有考虑到“例监”制度对“监生”质量的影响 , 他也是有“后手”的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明英宗御驾亲征画像
先来讲讲明朝边关形势的严峻
自明正统十四年 , 也就是公元1449年 , 随着土木之变的爆发 , 御驾亲征的明英宗朱祁镇也因北征“瓦剌”兵败而被“也先”俘虏 。
继而更是被“瓦剌也先”当成了换取利益的筹码 , “拥上皇至大同” , 而后更是不断的袭扰明朝疆域 , 进一步攻“陷紫荆关” , 明显是有着“挟天子以令诸侯” , 继而直捣京师的想法 , 明朝当局也因“瓦剌也先”的做法而被迫宣布“京师戒严” 。——《明史·景帝纪》
情势十分危急 。
如果我们按照当时的情况来分析的话 , 明朝确实还真的就只能是以一种防御的姿态来面对瓦剌的侵袭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土木之变示意插图
毕竟早在土木之变爆发之时 , 由于指挥上的失误 , 明朝就已经遭受了“死者数十万”的巨大兵力损失 , “英国公张辅 , 奉宁侯陈瀛 , 驸马都尉并源 , 平乡伯陈怀 , 襄城伯李珍 , 遂安伯陈埙 , 修武伯沈荣”等五十二名重臣更是接连战死 。——《明史·英宗前纪》
而明英宗又是御驾亲征 , 这也就意味着这次出征 , 其兵马势必会是明朝的精锐所在 , 换言之 , 经“土木堡”一役 , 明朝实则已经元气大伤 , 军事力量十分薄弱 。
否则也就不会有后面“京师保卫战”之时 , “内官数百骑欲争功 , 跃马竞前 。阵乱 , 兴被流矢死 , 寇逐至土城 。居民升屋 , 号呼投砖石击寇 , 哗声动天”的事件发生了 , 因为几百名内官争功就导致明军阵型溃散 , 如若不是百姓自发的起身反抗 , 恐怕瓦剌还真有机会就这么攻破京师 。——《明史·列传第五十八》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瓦剌军队示意画像
反观瓦剌 , 作为明朝时期的蒙古三大部族之一 , 其虽然在同年八月的“京师保卫战”中兵败退走 , 但按照其与当时明朝的另外一个劲敌“鞑靼”势不两立的态度来看 , 其在瓦剌境内所保存的实力定然也少不到哪里去 。分页标题
简而言之 , 明朝北方一带的威胁依旧存在 , 其严重程度也并没有因京师保卫战的胜利而有所削减 , 就好比景泰元年(1450年)二月 , 此时京师保卫战才结束不久 , 但瓦剌就卷土重来 , “寇宁夏” , 而后“三月己酉 , 瓦剌寇朔州” , 这还没完 , 没几天又再次袭掠了宁夏、庆阳等地 。——《明史·景帝》
与此同时 , 南方沿海一带的倭寇 , 对明朝同样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 而且其势力影响范围也是与日俱增 , 就好比后面嘉靖年间的“嘉靖倭患” 。
面对如此严峻的边关形势 , 明代宗除了被动防御 , 又还能做得了什么呢?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明代宗朱祁钰画像插图
明朝国库空虚
除了这边关告急的严峻形势以外 , 明代宗朱祁钰自登基之后其实还面临着另外一个巨大的问题 , 即“国库空虚”的问题 。
这还没算“土木之变”以及“京师保卫战”之时阵亡将士的抚恤金 , 以及整修民房时所需要的巨额花费 。而据史书记载来看 , 早在明代宗执政之前的明英宗时期 , 因自然灾害所导致的饥荒问题仿佛就没有断过 。
就好比宣德十年(1435年)四月 , “畿南、山东、河南、淮安蝗”;然后五月 , “浙江、苏、松荒田税粮减除二百七十七万余石” , 同样因天灾导致粮食减产;紧随其后的七月 , 山西又遭灾 , 明英宗又下令“免山西夏税之半” , 要知道 , 这可还只是宣德十年这一年 。也是明英宗登基的第一年 。——《明史·英宗前纪》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明英宗画像
而且 , 据同年八月 , 明英宗下诏“减光禄寺膳夫四千七百余人”的情况来看 , 显然明英宗也意识到自然灾害已经对明朝财政造成了巨大影响 , 故而这才想方设法的开始“节衣缩食” , 以资国用 。
【明朝|边关告急,偏偏国库还空虚?明代宗:开放国子监吧,可纳粟入监】继而按照《明史·英宗前纪》上的记载 , 截至正统六年 , 明英宗几乎每年都会遇到一些地区遭遇旱灾、水灾、或者是地震、蝗灾什么的 。
明代宗继位后同样是如此 , 从正统十四年登基后就开始了不停的赈灾、救济、免灾区赋税等工作 , 这都是相当巨大的花费 。
笔者之所以要从这些案例去描写 , 属实是因为没找到正统、以及景泰年间的财政收支情况 , 但相信单凭这些案例 , 以及后来王安石在变法之时所指出的明朝“冗官冗兵”的现象来看 , 是足以证明景泰年间的财政局势确实是不容乐观的 。
毕竟天灾不断 , 赋税征收自然也就少了 , 而明代宗不但得减免赋税安抚灾民 , 还得同时开仓放粮救济灾民 , 再加上养兵的巨额花费、官员的俸禄、朝廷的日常国用等等 。国库又怎么能不空虚呢?恐怕能保证不亏空就已经是很不错了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明朝边防将士示意画像
明代宗推行“例监”制度 , 开放国子监
因此 , 面对这内忧外患的严峻局势 , 明代宗也就只能是先想办法解决国库空虚的问题 , 毕竟国库是否充实 , 就等同于维持国家机器运转的“汽油”是否足够 , 否则军需品不够 , 边防将士没办法行军打仗;同时也没钱赈灾 , 势必会让百姓民心离散 , 那又该如何去治理明朝政权呢?
而且按照笔者先前提到的“瓦剌”频繁袭扰明朝边境地区的情况来看 , 显然给明代宗改善财政问题的时间也并不充裕 。分页标题
那么势必就不能再按照常理来出牌了 , 因为一旦对赋税体系进行改革 , 暂且不提灾情严重之下 , 这赋税能不能收上来 , 单是时间上显然就来不及 , 强行征收也势必会导致百姓更加不满 , 从而使得百姓民心更加离散 , 甚至是发动起义 , 反而得不偿失 。
可如若“节衣缩食”的话 , 也只会是九牛一毛 , 根本就不足以满足军事上的需求 。
故而 , 明代宗脑洞大开 , 于景泰元年 , 也就是公元1450年 , 下发了一道诏书 , 创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例监”制度 。即“以边事孔棘”为理由 , “令天下纳粟纳马者入监读书” 。——《明史·选举一》
顾名思义 , 百姓只要向朝廷交纳一定的“粮食”或者“马匹” , 就可以进入国子监读书 , 赫然是开放国子监 , 拿“国子监”的“监生”名额来换取边关将士所需的“军需用品” 。
如此一来 , 明代宗便可以不用改革现有的政策 , 也不用太刻意的节衣缩食 , 同时还能满足补充国库的需求 , 继而满足边关将士的需求 , 属实是一举多得 。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 , 再来分析下“例监制度会对监生总体质量造成冲击”的问题 , 也就是“例监”制度的弊端之所在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国子监监生”学习情境画像插图
“例监制度”的弊端
诚然 , 如若放在以往 , 这国子监作为“明朝官员”的选拔基地 , 其收录门槛向来都是比较高的 。
要么就是通过考试来“中举” , 然后以“举人”的身份进入国子监 , 即“举监” 。要么就是像笔者开头所说的 , 通过让地方上推荐 , 然后以“贡生”的形式进入国子监学习 , 也就是所谓的“贡监” 。再以外就是只有“官户”才能享受到的“荫监”待遇了 , 也就是由皇帝特批的“监生”名额 。这也就相当于在推行“例监”制度之前 , 绝大多数的监生都是有着真才实学的监生 。而“例监”制度开始推行以后 , 其所呈现的景象正如明朝名臣“姚夔”所说的 , “太学乃育才之地 , 近者直省起送四十岁生员 , 及纳草纳马者动以万计 , 不胜其滥 。且使天下以货为贤 , 士风日陋 。”——《明史·选举一》
顾名思义 , 一方面说明了这通过“纳粟入监”形式进入国子监的代价并不低 , 另外一方面也足以证明就是因为通过“纳粟入监”的监生太多 , 从而导致“国子监”的监生质量大受冲击 , 导致士风日陋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黄儒炳画像示意插图
再比如后世的万历十二年 , 也就是公元1584年 , 明朝“黄儒炳”说了这样一句话 , “入赀者俊秀居九 , 学员居一 , 至有不解习字 , 无从施教者 。”——《续南雍志》
意思就是十个监生里面 , 只有一个是学员 , 剩下的九个都是“俊秀” , 也就是“官民子弟” , 说白了就是通过例监制度进入国子监学习的人 。而且在这些“俊秀”里面甚至还有不识字 , 导致老师没办法教学的监生 。
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 属实是因为在明代宗以后 , 后世的明朝统治者把“例监”制度当成了“定制”来推行 , 故而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
而反观明代宗 , 其在推行之时非但对人数有所限制 , “限千人止” , 而且“行四年而罢” , 赫然只推行了四年 。——《明史·选举一》
这也就足以证明明代宗其实是把这“例监”制度当做“权宜之计”来推行的 。
如此一来 , 即便会因为开放国子监导致“监生质量”受到冲击 , 但也基本都是处在可控范围之内的 , 所以对于“明代宗”而言 , 这个弊端属实算不上什么大的弊端 。分页标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更别提“明代宗”其实还有“后手”
而这个“后手” , 也就是早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便已经制定好的“官员考核制度” 。
大家看哈 , 明代宗开放国子监 , 让百姓得以通过纳粟入监的形式来进入国子监学习 , 但是普通的老百姓又有几个能承担的起这般巨大的花费呢?
因此 , 除了有钱的地主阶层以及官家子弟以外 , 剩下的寒门士子依旧只能是继续通过“中举”、或者“贡士”的途径来进入国子监学习 。
这也就等同于明代宗推行“例监制度”以后 , “优质监生”的数量并不会减少多少 , 只不过由于“纳粟入监”的监生数量暴增 , 这才让优质的监生在“监生总数”的占比上呈现了缩减的景象 , 其实真实数量并没有多大变化 。
这也就意味着“明朝”的人才选拔体系依旧还能满足正常的运转 , 不过就是增加了一些“筛选”难度罢了 。
而这个“筛选”的工作 , 便是由明朝的“官员考核制度”来完成 , 按史料记载 , 明朝的官员考核制度主要可以分为两个大方向 , 一个是“考满法” , 另一个则是“考察法” 。
毕竟 , 监生的最终目的 , 基本都是为了当官 , 而针对这些“例监”监生的 , 主要便是这个“考满法” , 谁让这“考满法”主要针对的就是“新任官员”呢!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明朝官员考核制度框架图
明太祖规定 , “三年给由 , 曰初考 , 六年曰再考 , 九年曰通考” , 顾名思义 , 每一个新上任的官员 , 在任第三年都会迎来第一次“初考” , 然后每三年一考 , 直到第九年通过最后一次“通考”以后 , 才算是通过了“实习期” 。——《明史·选举三》
而且这九年的期限还不能贸然更改 , “必考满始实授” , 与此同时 , 在官员在完成考核以后 , “考满法”会对新任官员在这九年里的表现做出一个综合评估 , “其目有三:曰称职 , 曰平常 , 曰不称职” 。——《明史·选举三》
表现不好的 , 自然是卷铺盖回家 , 表现平常的 , 依旧还是原来的低等职位 , 不会被升迁 。只有表现称职的 , 也就是优秀的 , 才能得到“升迁”的机会 。
同时 , 在这九年的时间里 , “考察法”也并不是闲置的 , 而是与“考满法”相辅相成 , 会从“曰贪 , 曰酷 , 曰浮躁 , 曰不及 , 曰老 , 曰病 , 曰罢 , 曰不谨”等八个角度对官员进行全方位的考核 。——《明史·选举三》
试问 , 在如此严格的“官员考核体系”之下 , 那些通过“例监”进入“国子监” , 且没有真才实学的“监生” , 会有机会进入到明朝真正的“政治核心”吗?显然机会十分渺茫 , 即使有 , 那也必定是有其“闪光点” , 故而才得到了明朝统治者的欣赏 。
所以 , 如果这么看的话 , 那这“例监”制度对明代宗而言 , 显然是要利大于弊的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寒门士子画像插图
结束语
综上所述 , 相信大家不难发现 , “例监”制度之所以会推行 , 属实是因为边关告急 , 而国库也恰好面临着一个空虚的尴尬局势 , 所以明代宗这才迫于无奈选择了开放国子监 , 通过“纳粟入监”的形式来完成对“国库空虚”状态的改善 , 继而改善边防将士军需不足的困境 。
与此同时 , 就像前文曾说的 , “纳草纳马者动以万计” , 想通过“例监”进国子监的代价并不低 , 但也正是由于其换取“监生”名额的“代价”并不低 , 所以普通的寒门士子其实并未因这个“例监”制度而受到太大的影响 , 依旧该怎么学还怎么学 。分页标题
这其实也就间接的保证了国子监中的“人才数量” , 要说缺憾 , 也只不过会在“总数占比上”呈现出一个锐减的“假象”罢了 。
再加上明朝那严格的“官员考核体系”的影响 , 导致每一个新上任的官员首先就会面临着“考满法”那长达九年的“实习期”考核 , 同时还有着“考察法”对官员德行、能力等诸多方面的考核 。
从而也就进一步的保证了明朝官僚体系的正常运转 , 以及人才的收录 。毕竟单是这“大浪淘沙”一般的考核体系 , 就足以让那些滥竽充数之人卷铺盖回家了不是吗 。
所以 , 如果单就明代宗执政时期来讲的话 , 显然这“例监”制度的推行 , 对明代宗缓解国库空虚之困局、保证边防将士军需、稳固边防、甚至是赈灾救济 , 继而稳定民心等诸多方面都是有着极为积极的意义存在的 。
【end】
- 王臣|明朝成化年间,妖道以邪术魅惑皇帝、祸乱江南,终被斩首示众
- 朱元璋|失业,没存款,没房子,父母双亡明朝皇帝朱元璋到底有多惨?
- 朱棣|徐达的后人在哪里?他们后来结局如何?
- 皇帝|明朝一位出生在正确节点上的皇帝,最有趣也最能折腾,可惜死早了
- 明朝|从肮脏的“养瘦马”产业链入手,来看看明朝食盐开中制如何崩溃
- 光明网|又一省告急!主雨带即将北抬!
- 初三励志当学霸哇嘎嘎|我喜欢你,胜于昨日,略匮明朝
- 明朝|在宋朝,明朝,汉朝和唐朝普通百姓的生活体验分别怎样?
- 明朝,朱棣|“妖僧”姚广孝一生到底追求什么?《大明风华》里为何如此潇洒?
- 明朝,袁崇焕|能让明朝灭亡推迟15年的关宁铁骑,为何却会被世人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