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论.第四章,认识论

第四章 ,认识论第一节外部世界的定义外部世界的定义:外部世界是作为人的认识对象的包括人的精神的世界 。辩证唯物主义的本体论认为 , 精神是物质的反映 。 既然精神不是物质 , 而只是物质的反映 , 这就有个问题:精神与物质有没有同一性 。 当第一批人第一次看见翠屏山的时候 , 他们是不会想到他们头脑中的翠屏山与看见的翠屏山有没有同一性的 。 当人们开始哲学思考时 , 人们的头脑里不仅有了很多山 , 而且还有了山神 。 人们看得见山 , 看不见山神;能用脚与山亲密接触 , 不能用手与山神握手 。 于是 , 问题来了:人的大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是否真?张三对李四的认识 , 不仅仅是对李四的物质存在的认识 , 还包括对李四的精神存在的认识 。 张三对李四的认识 , 不仅有高矮胖瘦 , 还有善恶智愚 。 个人要认识自身 , 人类也要认识自身 , 而个人人类 , 都不仅有物质存在 , 而且有精神存在 。 某个人有什么思想 , 某个人群有什么观念 , 都是不以认识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的 。 因此 , 认识的对象既有物质存在 , 还有精神存在 。 我们把认识的对象称作认识的外部世界 。“外部世界”与“客观存在”是近义词 , 前者多指整体 , 后者多指个体、部分 , 都包含认识的对象中的人的思想、精神 。 一个人作为另一个人的认识客体 , 他想什么 , 他的精神 , 也是另一个人的认识的认识内容 。 客是对主而言 , 客观是对主观而言 。 认识是主 , 认识的对象是客 。人的大脑对外部世界的反映是否真?人的大脑是怎样反映对外部世界?这就是认识论要讨论的问题 。第二节 , 认识论的前提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有一个前提 , 这个前提就是人的能知道有主动性 。 按已有的说法 , 人的认识有主观能动性 。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的这个前提也是不证明的 。第三节 , 认识认识的定义:认识是人的大脑对外部世界的主动反映 。人的大脑有对外部世界进行主动反映的功能 。 人的大脑对外部世界进行主动反映的过程 , 即认识过程 , 也称“认识” , 动词的“认识” 。 人的大脑对外部世界进行主动反映的结果 , 也称“认识” , 名词的“认识” 。整个人类的外部世界 , 没有人 。 单个的人的外部世界 , 有人 , 有其他人 。 人都有思想 。 单个的人的外部世界 , 既有物质的人 , 也有这些物质的人的思想 。 我不仅知道毛泽东这个人 , 还知道毛泽东这个人的思想精髓是为劳动人民服务 。我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 , 来源于毛泽东的思想 。 毛泽东的思想 , 来源于毛泽东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 人的思想 , 人的精神 , 最终来源于物质世界 。第四节 , 感性认识感性认识的定义:感性认识是人的大脑通过感官直接从外部世界获得的认识 。人的眼睛看见了太阳 , 人的大脑中就有了太阳的映像;人的皮肤感受到了太阳的温暖 , 人的大脑中就有了温暖的映像;人的耳朵听到了青蛙叫 , 人的大脑中就有了青蛙的叫声的映像 。 这些映像 , 都是人的大脑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 这些认识 , 都是人的大脑通过感官直接从外部世界获得的 。 把这些认识称作“感性认识” , 非常恰当 。人的感官对外部世界的感知 , 有选择性 。 视而不见 , 听而不闻 , 就是把一些能够看到的和能够听到的选择性地忽略了 。 人的感官是受人的大脑支配的 。 人的大脑通过人的感官对外部世界的感知 , 也有主观能动性 。一个人看见几根大小不同的板凳 , 选择性地把它们大小不同的特征忽略了 , 它们在这个人的头脑中的映像 , 成为没有差别的板凳映像 。 这个没有差别的板凳映像 , 既于来那几根大小不同的板凳 , 又不同于那几根大小不同的板凳 , 我们把这个没有差别的板凳映像 , 称作那几根大小不同的板凳的抽象 。人对外部世界的感知的选择能力 , 使人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具有抽象能力 。 人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有选择性和抽象性 。没有人看见过方太阳 。 也没有人能证明太阳是方的 。 既然既没有人看见过方太阳 , 也没有人能证明太阳是方的 , 我们就只有说 , 人的眼睛看见的太阳 , 就是圆的 。由人的感官传递给人的大脑的感性认识 , 只要没有被证误 , 即只要不是错觉 , 就是人脑对外部世界的真实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的第十四个结论:不能证误的感性认识是人的大脑对外部世界的真实反映 。第五节 , 思性认识思性认识的定义:思性认识是人的大脑对感性认识进行加工后的认识 。真理的定义:真理是合符客观存在的思性认识 。人的眼睛能看到今年的荷花 , 却看不到明年的荷花 。 人的眼睛看不到明年的荷花 , 人的大脑想得到 。 人的大脑能想到的有很多 , 从天上的雷公雷婆 , 飞机火箭 , 到地下的十八层地狱和丰富的宝藏 。 凡是物质世界没有的 , 或还没有出现 , 却在人的大脑中出现了的映像 , 都是人的大脑的产物 。 这些产物 , 我把它们称作思性认识——经过思维的认识 。我用“思性认识”这个概念 , 是因为“思性”是个中性词 , 它的内容只是经过了人的思维 。 “理性”则包含有“非冲动”的含义 , 是褒义词 。已经有的事实应该可以证明 , 人的大脑没有产生映像的功能 。 人的大脑的功能是重组由感官感知到的映像 。 二郎神是人的额头多了一只眼睛 , 哪吒是人的身子上多了两颗头和四支胳膊 。我站在池塘边 , 看见满池荷花 , 心里想到 , 明年今日此塘中 , 又将是满池荷花 。 一年的时间过去了 , 我又来到此池边 , 果然又是满池荷花映日红 。我在地里锄禾 , 看见一只兔子箭一样地跑来 , 撞在地边的一颗树上 , 不动了 。 我走过去 , 把兔子拣起来 , 心里想到 , 明日此时 , 又将有一只兔子撞在这颗树上 。 第二天 , 我坐在树边等了一整天 , 连兔子的影子都没有看到 。明年荷花和明日撞兔都是我经过思维得到的映像 , 明年荷花出现了 , 明日撞兔却没有出现 。人各有心 , 心各有见 。 古今中外人类已经想了很多 , 将来还会想更多 。 不管过去现在将来人类能想多少 , 全都可以归结为两类:能够在物质世界看到的;不能够在物质世界看到的 。 明年荷花开了;明日撞兔现在也还没有来 。 科学家想到的飞行器上了天;文学家想到的筋斗云永远也不会出现 。明年荷花和明日撞兔作为人的大脑的功能的结果 , 作为人的思性认识 , 是相同的 , 作为与物质世界相关联的精神 , 却不一样 。 明年荷花能够在物质世界看到 , 明日撞兔不能够在物质世界看到 。 去年的明年荷花今年开了 , 证明去年的明年荷花这个人的思性认识是对外部世界的真实反映 , 昨天的明日撞兔今日没有来 , 证明昨天的明日撞兔这个人的思性认识不是对外部世界的真实反映 。 人的思性认识分为两种 , 一种是对外部世界的真实反映 , 另一种是对外部世界的非真实反映 。真实地反映外部世界的思性认识 , 我们称作真理 。 非真实反映外部世界的思性认识 , 我们称作想象或谬误 。 孙悟空腾筋斗云是想象 , 守株待兔是谬误 。 真理是合符客观存在的思性认识 。去年的“明年荷花”之所以是真理 , 是因为今年的荷花确实开放了 。 没有今年的荷花 , 去年的“明年荷花”就是谬误 。 真理之为真理 , 是因为得到了事实的证明 。辩证唯物主义的第十五个结论:事实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辩证唯物主义者有一个结论:实践是真理的标准 。 这个说法强调了实践的重要 。 事实上成功的实践是有满意的结果的 , 这个结果是事实 。一年的时间过去了 , 我来到去年我说了“明年这里还要开荷花”的水池 , 水池里的荷花开了就开了 , 没有开就没有开 。 而这就是说 , 我去年我说了“明年这里还要开荷花”要么是真理 , 要么是谬误 。 物质世界只有一个 , 因此 , 合符物质世界的思性认识也只能有一个 。辩证唯物主义的第十六个结论:真理只有一个 。一年过去后 , 池子里要么开了荷花 , 要么没有开荷花 。 因此 , 明年荷花要么是真理 , 要么是谬误 , 没有什么相对绝对 。 认为真理有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错误的 。我的大脑因为我今年看到的荷花 , 产生的感性认识是真的 。 我的大脑去年产生的明年荷花 , 因为荷花的又一次盛开 , 证明也是真的 。 我的感性认识和思性认识中的一部分都是真的 。 这就是说 , 我的大脑能够真实地反映外部世界 。 能够看见荷花和想到明年荷花的人决不止我一个 。 “我的大脑能够真实地反映外部世界” , 可以换成“人的大脑能够真实地反映外部世界” 。辩证唯物主义的第十七个结论:物质世界是可知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第二个结论认为 , 物质世界是无限的 。 由此推论 , 人的认识是无限的 。辩证唯物主义的第十八个结论:人的认识是无限的 。第六节本章小结人的大脑反映外部世界 , 一是通过感官感知 , 二是通过大脑对感官感知到的外部世界进行思维 。 人的感官能感知外部世界 , 人的大脑能通过思维 , 反映到不能直接用感官感知到的外部世界 。 一句话 , 人的大脑能真实地反映外部世界 。精神能真实地反映物质 。人的大脑能正确反映外部世界 , 但不是只要反映了外部世界 , 其反映就是正确的反映 。 去年的明年荷花今年开了 , 今年的明年荷花明年还开不开?昨天的明日撞兔今天没有来 , 今天的明日撞兔明天会不会来?荷花开不开问题不大 , 只要有饭吃 , 荷花不开肚子也不会饿 。 兔子来不来就与肚子相关了 。 怎样才能正确地反映外部世界?这是方法论讨论的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