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随火箭军“穿越火线”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肖欢欢、程依伦通讯员肖振华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苏俊杰、肖欢欢、程依伦
油墩街镇位于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西北部 , 紧靠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 , 总面积一百五十多平方公里 , 辖区内总共有29个村委会 , 1个居委会 。 从油墩街镇的县城驱车半小时 , 便可到达其下辖的桥头村 。
桥头村位于西江圩堤之上 , 村内有支流西河穿城而过 。 7月8日 , 由于洪水涌入 , 西江圩堤出现多处决口 , 桥头村以西 , 6个村委会下辖的40个村庄被淹 , 其中 , 桥头村是受影响最严重的村庄之一 。 村庄内有上千名群众的生活受到影响 , 目前大部分受灾群众已转移出村庄 。
7月18日 , 广州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搭乘中国火箭军部队的冲锋舟 , 深入受灾村庄 , 直播当地汛情及中国火箭军战士们转移村民的全过程 。
广州日报采访人员实地探访受灾群众安置点
午餐两荤一素能洗澡能看赣剧演出
三庙前一中是此次鄱阳县洪灾的规模最大的安置点之一 , 这里安置着726名受灾群众 。 这个安置点从7月10日开始启动 , 接收受灾群众入驻 。 在这里安置的村民 , 多数都是昌州乡的 。 本报采访人员日前实地探访受灾群众安置点发现 , 群众在这里生活安稳 , 不仅一日三餐有保障 , 而且还可以看赣剧 , 每天也可以洗澡 。 为使受灾的学生感受到来自社会多方的关爱 , 志愿者们还筹备了许多活动 。
志愿者出资出力救助灾民
前天 , 采访人员来到三庙前一中受灾群众安置点看到 , 晚上8点 , 老人们聚集在帐篷中看电视或纳凉 , 孩子们在专门的区域写作业 。 采访人员在现场看到一名刚刚参加完高考的高三学生 。 她说 , 原计划考试结束后出去旅游 , 结果家乡遭遇了洪灾 , 自己也没有心情出去玩了 , 就报名参加了志愿者过来安置点帮忙 。 “在这里 , 我可以做很多事情 。 帮助小学生辅导功课和画画 , 孩子们都很开心 。 每次我一来 , 他们都黏着我不让我走 。 ”
上饶市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书记许军告诉采访人员 , 志愿者们在这一次受灾群众救助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得知鄱阳县遭遇洪灾后 , 上饶市志愿者协会党支部就向全体党员发出倡议 , 号召大家行动起来 。 7月10日晚 , 首批队员就采购了受灾群众所需的物资 , 包括灾民需要的粮食、油、面条、饼干等 , 考虑到灾区的孩子们 , 志愿者协会还购买了一批书籍、糖果 , 还有牙膏、牙刷、席子等生活用品 。 还有很多爱心企业 , 听说鄱阳县受灾后 , 也积极为鄱阳县捐款捐物 。 7月11日 , 就将物资运送了过来 。
【广州日报|随火箭军“穿越火线”】多种活动场所向孩子们开放
“从清理床铺 , 打扫房间 , 到洗菜、做饭 , 只要启动了 , 就闲不下来了 。 第一批做的饭根本不够吃 , 因为有受灾群众陆续转移过来 。 我们只好将采购来的面条煮好 , 挨个送到受灾群众的房间 。 ”当时很需要志愿者 , 这所学校有两栋楼 , 每栋楼一共4层 。 有的房间住的有十多人 , 有的住的有20多人 , 志愿者们要去登记他们的信息 , 很多志愿者每天爬楼都汗流浃背 , 甚至有志愿者中暑了 。 前几天 , 有一位老师工作到晚上8点半 , 又累又饿 , 就晕倒了 。 “只有等到受灾群众吃完饭了 , 有剩余的饭菜我们才能吃 , 否则 , 我们就吃方便面 。 ”许军说 。
安置点的厨师介绍说 , 安置点每天中餐跟晚餐都是三个菜 , 两荤一素 , 主食大米 , 早餐是包子、馒头加白粥 , 红烧肉、红烧牛腩等都是常见菜 。 为丰富学生们的生活 , 学校还向孩子们开放图书室、音乐教室、乒乓球室等活动场所 。 傍晚时分 , 消防救援队开来了一台可以洗澡的多功能后勤车 , 受灾群众男女分开 , 开始排队洗澡 。
昌洲乡北旺滩下村的曹大爷告诉采访人员 , 几十年前出现洪灾时 , 自己曾经睡过大坝 , 现在的安置条件比过去好太多了 。 随后 , 潘阳县赣剧饶河戏迷协会的工作人员在院内开始搭建戏台 , 准备晚上为受灾群众表演 。 晚上7点多 , 受灾群众洗完澡吃过晚饭 , 早早地坐在戏台前等待演出开始 。 现场的志愿者告诉采访人员 , 鄱阳县是曲艺之乡 , 曲艺社团十分活跃 , 老百姓都比较着迷赣剧 , 安置点的教室内原本就有投影 , 村民们想看赣剧演出 , 考虑到村民们的需求 , 安置点便联络了相关曲艺社团 , 于是 , 安置点的村民们经常可以看上赣剧演出 。 分页标题
电线环绕水草丰茂行船入户均不容易
采访人员看到 , 由于不少电线杆和房屋已经被洪水冲垮 , 村庄的道路原貌基本上无法分辨 , 因此行船途中 , 冲锋舟时不时会碰到缠绕的电线、房屋建筑 , 抑或是高出水面一米的水草植物 。
为保证行船安全 , 战士们不得不随时根据水面上出现的特殊状况进行应急调整 。 采访人员亲身体验 , 为让两米长的救生艇能够穿越数根缠绕着的电线电缆 , 士兵们时不时需要用船桨撩起电缆 , 再低身匐下;在行船途中 , 救生艇还碰到了茂密的水草 , 士兵们不得不关掉马达 , 通过划桨的方式来调转船头方向 , 以免水草卷入到发动机中 。
行船不易 , 走入居民家中的过程也颇为困难 。 由于目前大部分房屋的一楼已被洪水淹没 , 因此士兵们往往需要通过一道木梯攀登上二楼的阳台或过道处才能走进居民家里 , 而这道木梯上端是被绳子绑在阳台栏杆上的 , 因此在攀爬梯子时 , 需要两名士兵分别在梯子的上下端进行扶撑 。
火箭军里最小的18岁最大的49岁
在油墩街镇 , 随处可见“洪水不退 , 我们不退”“火箭军来了”等振奋人心的横幅 。 据了解 , 此次中国火箭军一共为抗洪抢险派遣了上百名防洪官兵战士 , 从7月10日起 , 这群战士便前往江西省鄱阳县古县渡镇向阳圩堤坝 , 主要担负鄱阳县47.5公里的大堤巡坝、堵塞管涌、疏散群众等任务 。 7月17日 , 在接到上级命令后 , 火箭军某部的70余名战士又前往油墩街镇进行群众的疏散工作 。 两天内 , 共疏散群众76人 。
据火箭军某部营长张刚介绍 , 此次参与一线抗洪的官兵中 , 年龄最小的一位 , 今年18岁 , 是新征入伍的士兵 , 年龄最大的一位老班长今年已经49岁 , “他已经快到退伍的年纪了 , 但是这次也和我们一同搬沙包 , 扛沙袋” 。
“只希望洪水早点退去” 。 张刚说 , 虽然目前洪水状况有些缓解 , 但依然不能放松警惕 。 “我们在处置大坝管涌时发现有些地方的堤坝是有非常严重的问题的 , 如果不进行及时处置 , 容易造成溃坝的风险 。 这两天虽然水位有些下降 , 但总深依然很深 。 ”
因此 , 在这样灾情不可控的情况下 , 人民子弟兵必须挨家挨户进行排查 , 以便将滞留在村内的村民全部安全转移出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