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界|中芯国际背后的男人


【市界|中芯国际背后的男人】 作者丨市界 冯晨晨
编辑丨朗明
张汝京可以安心了吗?
7月16日 , 是中芯国际登陆科创板的第一天 。 截至当日收盘 , 在大盘大跌的情况下 , 中芯国际-U依旧大涨201.97% , 总市值高达5918亿元 。 即便17日中芯国际收跌 , 一天蒸发435亿市值 , 但其仍是科创板市值第一高 , 为第二位的四倍 。

市界|中芯国际背后的男人
本文插图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是中国大陆技术最先进、配套服务最完善、跨国经营的专业晶圆代工企业 , 为客户提供0.35微米至14纳米多种技术节点、不同工艺平台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及配套服务 。
在这傲人成绩的背后 , 是创始人张汝京的不断斡旋与奋斗 。 他曾在半导体巨头德州仪器学习二十载 , 并用十年打造出世大与中芯两大巨头 , 其中世大被台积电以5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 。 在创办中芯期间 , 张汝京以产业升级为优先为核心诉求 , 导致连续9年亏损而忍受辱骂 , 最终因被台积电“摆了两道”引咎辞职 。

市界|中芯国际背后的男人
本文插图
“什么时候去大陆建厂?”
在德州仪器学习二十载 , 斡旋良久培养大陆中坚力量
1948年 , 张汝京出生于江苏南京 , 其父张锡伦是一位有名的炼钢专家 , 抗战爆发后 , 张锡伦所工作的炼钢厂被编入兵工厂 , 这也成为其随父母迁居中国台湾的原因之一 。
成绩优异的张汝京从台湾大学毕业后 , 又在美国留学一段时间 。 直到29岁那年 , 张汝京加入美国半导体巨头德州仪器(TI) , 并进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集成电路的发明人杰克.基尔比的团队 , 开启了注定不平凡的一生 。
张汝京从研发工程师做起 , 在邵子凡博士的提携和栽培下迅速成长 , 直到成功主持TI在美国、日本、新加坡、意大利和中国台湾多座半导体工厂的建设和运营 。 就在张汝京习惯这样的生活时 , 心系祖国的父亲一句话惊醒了他 , “你什么时候去大陆建厂?”
实际上 , 张汝京很早就有到大陆建设集成电路制造工厂的想法 。 1989年 , TI在多重评估后决定在中国台湾建厂 , 张汝京便想招聘大陆的工程师到台湾培训 , 以便解决未来大陆的人才难题 , 可台湾并不允许这样的做法 , 张汝京只得再度寻找时机 。
机会出现在1992年 。 当时 , 张汝京在新加坡建设芯片厂 , 在斡旋良久后 , 他终于得到新加坡政府的允许 , 在大陆前后招聘300来人加入TECH新加坡工厂 , 而这其中的一部分人 , 也成为后来中芯国际成立时的中坚力量 。
从世大到中芯国际
开发“最先进”0.5微米芯片 , 世大被台积电50亿美元收购
1997年 , 在微电子专家王阳元院士的邀请下 , 在TI工作20年的张汝京选择提前退休 , 开启回国创业的新征程 。
在当时的特殊背景下 , 张汝京做出两手准备 。 他不仅回到台湾创办世大半导体 , 并计划将其第三厂到第十厂全放在大陆 , 还开始参与华晶上华的建设 , 并带领团队开发0.5微米芯片产品 , 而这是当时大陆最先进的技术 。
在张汝京的带领下 , 世大半导体迅速崛起 , 仅3年就成为全球第三大代工企业 , 产能超过行业龙头的台积电1/3 , 并引起其警惕 。 最终在2000年 ,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以超8倍的高溢价 , 耗资50亿美元收购世大 。
由于世大并非张汝京一人说了算 , 面对这样的天价收购额 , 没有人不心动 。 可张汝京还是提出一个要求 , 那就是让台积电到大陆建厂 , 但并没有得到其同意 。 于是 , 就在收购的第二天 , 张汝京选择辞职 。
台积电为此甚至警告张汝京 , 只要离开你在台积电的大量股票将被收回 , 可张汝京不为所动 。 在与台积电闹翻后 , 再无顾忌的张汝京毅然离开台湾到大陆建厂 , 中芯国际就此诞生 。分页标题
刚刚成立的中芯国际势头很猛 , 不仅创造当时全球最快的芯片厂建厂纪录 , 还创下创造半导体行业最快上市纪录 。 2003年 , 中芯国际成为仅次于台积电、台联电的全球第三大半导体代工企业 。
在世大被台积电收购仅3年后 , 另一个“更可怕”的世大出现了 。
“以产业升级为优先”
连续9年亏损引各界不满 , 被台积电“摆了两道”引咎辞职
现实哪有童话般美好 , 中芯国际飞速发展背后是无尽的麻烦 。
实际上 , 中芯国际正是靠着张汝京东奔西走拉融资 , 一分分省出来的钱搭建起来的 。 可以说 , 掌管着上百亿资产的张汝京过着最节俭的生活 , 他在大陆的第一辆车就是个桑塔纳 , 而且直到几年后才换成菲亚特 , 有时甚至睡在厂区的铁皮屋里都不住宾馆 。
一切以产业升级为优先 , 这是张汝京的核心诉求 。 在他看来 , 实现技术赶超 , 缩小中芯与国际上的技术差距 , 比什么都重要 。 因此 , 为带动产业升级 , 中芯国际开启急速扩张战略 , 8英寸生产线的成本还未收回 , 12英寸生产线又上马 。
“如果不投12英寸生产线 , 中芯会是大陆所有半导体企业中盈利最好看的 , 但这样中芯有前途吗?中国半导体产业有前途吗?”张汝京无数次这样问自己 。 可由于利润无法覆盖投资成本 , 中芯国际迎来连续9年亏损 , 这不仅使得投资者对张汝京不满 , 甚至无数媒体都开始指责“光靠砸钱做不起芯片” 。
福无双至 , 祸不单行 。 2003年8月 , 也就是中芯国际在香港上市的前几天 , 台积电以中芯员工盗取台积电商业机密为由 , 在美国加州对其进行起诉 , 并索赔10亿美元 , 而当时的中芯年收入只有3.6亿美元 。 相比于上次收购世大 , 台积电对这家位于大陆的企业表现得很不友好 。
但无可厚非的是 , 中芯国际的工程师的确有很多来自台积电 , 这无疑让张汝京陷入劣势 。 在经过长期的诉讼拉锯战后 , 中芯最终选择庭外和解 , 6年分期赔偿台积电1.75亿美元 , 并“耻辱”的将所有技术交其“自由检查” 。
遗憾的是 , 台积电并未就此放过中芯 。 2009年 , 台积电在加州法院再次胜诉 , 中芯国际要再赔2亿美元 , 外加8%的股份 , 以及授出2%认股权 。 事件传出后 , 有台湾媒体得意地称 , “我们从此控制了大陆芯片业的半壁江山!”同年11月 , 张汝京引咎辞职 , 这位老人开始逐渐淡出大众视野 。
直到2020年7月16日 , 中芯国际登陆科创板 , 创始人张汝京的故事再度被人提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