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与贾宝玉思想相通:都不具备建构性

胡适与贾宝玉思想相通:都不具备建构性——胡适先生的问题意识和人世间的信仰答案一部《红楼梦》 , 大观园里贾宝玉和一众女子 , 应该只有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仙魂入凡 , 其他人还都是肉眼凡胎 。 所以只有宝黛二人心意相通 , 薛宝钗和贾宝玉思想也不投缘的 。 按书中之意 , 大约也正因为宝黛是仙魂入凡 , 所以他二人真心瞧不上凡俗世界人们的那些价值追求 。 可是此二人的思想只具备劣等文明的瓦解性 , 就不具备高级文明的建构性 。 所以其实百无一用是宝黛 。 相反 , 薛宝钗的思想倒是具备劣等文明的建构性的 。 按现代说法 , 贾宝玉的思想 , 其实属于白左路线 。 胡适先生 , 世称新红学开山者 。 笔者相信胡适先生的思想与贾宝玉的思想是相通的 。 说胡适先生的思想不具备建构性 , 可能很多人并不同意 , 他们会认为胡适先生的路线有其具备建构性一面 , 何况胡适先生的思想也是分期的 。 这里说胡适先生思想也属于白左一脉 , 是针对其名言“少谈些主义、多研究问题”而来的 。 明显 , 胡适先生很具备问题意识 , 但就缺少主义(即信仰)的自信 。 终胡适先生一生 , 这个断语恐怕也是成立的 。 何为这里的问题意识?白左一脉的问题意识 , 通常是微观改善性质的 , 就是生活中碰到问题/不公 , 那么就要想办法改善 。 可是微观局部的改善 , 可能恰恰是宏观整体的恶化 。 微观局部和宏观整体不是没有协调一致的可能 , 但微观与宏观的悖论始终存在 。 这是由边际效应递减法则和系统论的要求所决定的 。 那么对于人类社会而言 , 要想微观局部与宏观整体协调一致 , 就只有【责权对等、契约精神、宗教引领、民间组织】十六字方针能够很好的贯彻于全社会 。 这样的十六字方针 , 是不能避免人世间微观局部的很多痛苦的 。 比如责权对等、民间组织 , 就不能政府福利去养懒人 。 很容易发现 , 白左伦理基本上与这十六字方针是背道而驰的(当然不只是有白左伦理如此) 。 比如既然宗教引领 , 就要重视家庭 , 总不能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都不对了 , 搞不婚主义 , 社会普遍少子化 。 那么为什么胡适先生有很好的问题意识却找不到信仰层面的答案?这是一个不小的历史课题 , 窃以为专业胡适研究者们应该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课题去研究 。 笔者粗粗想来 。 大约是 , 按中国俗话说 , 财为水 , 那么信仰如空气 。 人们生存最离不开空气 , 可是由于空气免费 , 谁也很少关注到空气 , 一直到空气中PM2.5严重超标 , 社会才有所反应 。 这也是因为空气属于公共领域 , 适用公地悲剧法则 , 人们都愿意去糟蹋它 , 却没有人愿意为它的改良而付出成本 。 信仰如空气 。 虽然人们其实也最离不开信仰 , 可是按孔子说的是“百姓日用而不知” , 人们通常不会意识到自己信仰的存在 , 即便意识到了 , 一个成年人拿自己已经在成年过程受教育不自觉中建立起来的信仰没有多少办法 。 可是或者有人会质疑说 , 胡适先生不是普通人 , 他不会不意识到信仰层面的存在 。 这大约就是所谓的历史局限性了 。 胡适先生所处的时代 , 是知识分子群体普遍无神论信仰的时代 。 他们相信无神论 , 以至于不认为无神论是一种信仰 , 而认为是一种事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