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私募备案连增4个月,7月上半月私募备案897只,量化类产品备案量抢眼
财联社(北京 , 采访人员 陈俊岭)讯 , 在前一阵子股市的赚钱效应下 , 与公募基金积极“跑步入场”的步调趋同的是 , 近期私募机构的产品备案量也连续四个月温和放量 。
截止2020年7月15日 , 7月份以来私募机构在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共备案897只证券投资类产品 。 其中 , 仅7月15日一天 , 私募机构证券投资类产品备案量就高达122只 。
这其中量化类产品备案量格外抢眼——897只产品中 , 名称带有“量化”的产品高达70只 。 除外 , 带有“多策略”、“中性”和“套利”的分别有20只、16只和12只 。 甚至有一家量化私募 , 在半个月时间 , 一口气备案了22只产品 。
量化私募备案量抢眼
7月以来 , 公募基金爆款产品频出 , 十分吸引市场眼球 。 相比而言 , 尽管私募机构的观点曝光率也在显著提高 , 但产品层面的信息则要低调不少 。 不过 , 来自基金业协会私募产品备案信息 , 则显露出一些积极的信号 。
WIND数据显示 , 2020年以来 , 私募基金产品备案量一直波澜不惊 。 在今年3月份单月产品备案量达到2372只 , 并冲至年内高点后 , 4月份备案量一度跌落到966只年内次低点 。
随着二季度恐慌情绪的消解和资本市场的见底回升 , 5月、6月私募产品备案量连续两个月回升 , 单月新增备案量分别达到1109只和1448只 , 且这一增长态势也延续到了7月上半月 。
截止2020年7月15日 , 私募机构在基金业协会共备案897只证券投资类产品 。 按照这一趋势 , 7月大概率超过6月份的备案量 , 但距离今年3月的年内高点仍有一段距离 。
梳理上述897只私募备案产品 , 备案量在10只以上的私募机构分别是:宁波灵均投资(22只)、广州玄元投资(17只)、上海迎水投资(14只)、上海通怡投资(13只)和上海明汯投资(10只) 。
以宁波灵均投资为例 , 这家成立于2014年的量化私募机构 , 共在协会备案189只产品 , 其中有75只在2020年备案 , 仅今年7月份就备案了22只私募产品 , 其中有9只为中性策略 , 5只为对冲策略 。
再以广州玄元投资为例 , 这是一家成立于2015年底的私募机构 , 共在协会备案102只产品 , 其中有56只在2020年备案 , 仅今年7月份就备案了17只私募产品 , 以股票多头策略和事件驱动策略为主 。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 , 尽管7月以来私募产品备案量有所放量 , 但也有不少百亿私募的备案量并不明显 。 淡水泉、重阳、朱雀、源乐晟、星石等知名阳光私募7月以来均无新产品备案 。
向左走 , 还是向右走?
有人说 , 上半年是成长股唱主角的“慢牛” , 尽管上证指数一直波澜不惊 , 但不少成长股走出了翻翻行情;但到了下半年 , 市场风格迅速切换——先是暴涨 , 然后又是暴跌 。
与市场一起躁动的 , 除了爆款的公募基金 , 也有不少私募机构的曝光率 。 面对市场的巨幅波动 , 相比相对收益考核的公募 , 以绝对收益为目标的私募更倾向于谨慎——这不仅体现在成立产品的速度上 , 也体现在建仓的节奏上 。
据财联社采访人员调查发现 , 尽管不少私募在直播、路演等公开场合积极唱多 , 但私下里他们却对这波行情能够走多远 , 持十分谨慎甚至比较怀疑的态度 。
早在端午节前 , 私募合伙人程峰就对成长股与蓝筹股的估值差“看不懂” , 但汹涌的做多热情并不理会这种“理性”的声音 , 在投资人群体性做多行为中 , 市场本身在短期内并不具备“纠错能力” 。
作为秉承价值投资的专业投资人 , 程峰所在的私募机构定位是挖掘成长股投资机会 , 在成长股大行其道的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 , 他所管理的一只产品收益颇丰 。
最近几天 , 市场大幅波动 , 成长股高位调整 。 财联社采访人员与程峰求证近期是否有“调仓”操作?但得到的反馈是“只看戏 , 不动如山” 。 他的理由是 , 持有的股票都是经过深入调研 , 并且在一个超长赛道上 , 并不惧怕市场的短期波动 。 分页标题
在上证指数放量突破3200点之后 , 敦安资产执行董事徐晓峰也开始明确看空后市 , 并称“休息一段时间 , 等待下一个机会” 。 这意味着即便他短期不会做空 , 也会适当推迟下一步的建仓节奏 。
相比公募基金只能做多 , 私募的投资“百宝箱”里拥有更多的工具 , 既可以做多空策略 , 也可以做对冲套利 , 而随着近期市场的巨幅波动 , 量化投资私募也在近期重获市场的关注 。
在7月备案的897只私募产品中 , 产品名称带有“量化”字眼的产品就高达70只 。 除外 , 带有“多策略”、“中性”和“套利”字眼分别有20只、16只和12只 。
“相比单边市场 , 我们更喜欢在震荡市 。 ”在此前接受采访人员专访时 , 北京一家量化私募创始人透露称 , 他们更倾向于量化多策略 , 跟随趋势同时有所作为 , 市场震荡又可以左右逢源 。
WIND数据显示 , 2020年以来 , 私募产品中坚守中性策略、套利策略和多策略的收益率 , 均明显不如单纯做多的股票策略——它们的年内收益超20%的产品占比分别为17.09%、11.54%、33.04%和43% 。
资本市场瞬息万变 , 当市场不再重复此前的“单边市场” , 并转入震荡市后 , 此前并不为市场过多关注的量化私募 , 或许才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用武之地 。
(责任编辑:李显杰 )
- 王亚伟|超7成私募认为A股牛市不会动摇 王亚伟等重仓押注
- 陶瓷|出口退税新政效果显著 潮州陶瓷出口实现环比三连增
- 机构|私募问卷调查:调整不改牛市预期,银行、地产估值修复逻辑受机构认可
- 机构|中基协公布22家疑似失联私募名单 “中兴系”旗下机构上榜
- 基金|私募基金“强力搭载”产业创新 新经济企业或最受益
- 私募|起底又一波私募“失联名单”:站在了“风口”,最后落得“一地鸡毛”!
- 格上私募圈|海正VS恒瑞:一个时代,两种结局
- 股票|头部私募停止对外募资 更有新产品锁定6年 什么信号?
- 凤凰证券|散户牛市“高位站岗”!私募大佬:为什么牛市只有少数人赚钱?
- 电子商务|6月快递单价普降超20% 顺丰业务量连增但未能躲过价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