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明代的朱柏庐没有想到,他写了一篇文章,竟被人印到清朝银票之上

在古代社会 , 银票在社会上流通 , 又是如何进行防伪的呢?让人想不到的是 , 明代的朱柏庐曾写了一篇文章《治家格言》 , 就被搬上了银票 。朱柏庐的文章和银票防伪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小编为您解密:

钱币|明代的朱柏庐没有想到,他写了一篇文章,竟被人印到清朝银票之上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本文所有图片 , 全部来自网络 , 感谢原作者 , 如侵犯您的权利 , 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 。图片与内容无关 , 请勿对号入座)
银票的防伪 , 一方面靠法律保证 , 谁敢仿制印刷 , 直接下狱砍头 。另一方面靠防伪技术的支持 。防伪技术到了清朝 , 已经日臻成熟 , 银票已经难以仿造 , 其中的防伪技术 , 就包括以下几项:

钱币|明代的朱柏庐没有想到,他写了一篇文章,竟被人印到清朝银票之上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禁止民间私自采购楮皮川纸
楮皮川纸 , 是用楮树皮制作的纸 , 因为产于四川 , 所以叫楮皮川纸 。楮皮川纸光亮洁白、经久耐用而且工艺复杂 , 一般纸厂难以伪造 , 于是楮皮川纸就成了印钞的专用纸 , 同时官方禁止民间私自采购 。采购这种纸和伪造银票一样是重罪 。

钱币|明代的朱柏庐没有想到,他写了一篇文章,竟被人印到清朝银票之上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二、印制银票的图案相当复杂
银票的印制图案都很复杂 , 其中大部分为手工雕刻 , 有八仙 , 二十四孝 , 花草 , 山景 , 或者是采用名家的画作 。在宋元时代的纸币图案以房屋、花鸟、人物居多 , 外做花纹边框 。
可以想见 , 想伪造银票 , 必须要过雕刻关 , 能达到银票雕刻图案的雕工 , 国内并不多 , 冒着杀头的风险 , 去雕刻这些图案 , 估计没有多少人会干 , 因为官府会很容易地查到雕刻者 。

钱币|明代的朱柏庐没有想到,他写了一篇文章,竟被人印到清朝银票之上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三、印版使用有期限
在当时已经有人进行假银票的制作 , 为此 , 官方和银号就不停地更换印版 。在明代早期的时候 , 纸钞是用木版印制的 , 后来换成了铜版 , 同时规定印版只使用一年 , 到期就更换新的 , 并及时将旧版销毁 。如此高的更换频率 , 让制造假银票的作坊 , 难以跟上印版使用频率 , 让造假变得很难 。
除此之外 , 还有一项防伪技术 , 那就是微雕文字防伪 。这项技术的要点 , 就是在票面印有大量的防伪微雕文字 , 选取的内容一般是名人的名言 , 或者是劝人为善的作品 。这种微雕技术不是一般的人能做到的 , 它要求精益求精 , 往往需要业内的雕刻高手才能完成 。

钱币|明代的朱柏庐没有想到,他写了一篇文章,竟被人印到清朝银票之上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有的时候 , 为了更好的防伪 , 还需要故意将微雕里面的个别字雕错 。王羲之的《兰亭序》因为代表行书的最高成就而著名 , 它曾被印刷到了银票之上 , 上面还故意刻错了几个字 , 让造假者变得无所适从 。被称为银票制作的最高峰——北京日升昌银两票 , 其内层的防伪技术 , 就是将明朝朱伯庐516字的《治家格言》印到了上面 。
朱柏庐写的《治家格言》 , 为何能堂而皇之地登上银票的封面?我们首先要说一下朱柏庐这个人 , 他是明朝末期著名的理学家 , 教育家 。他的《治家格言》全文516字 , 文字虽然简洁 , 但含义博大精深 , 是三百年来最具影响力 , 也是内容最为详尽的一部治家规范书 。分页标题

钱币|明代的朱柏庐没有想到,他写了一篇文章,竟被人印到清朝银票之上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我们看看这部书上都具体写了啥:
一粥一饭 , 当思来处不易;这句话说的意思是:一碗粥 , 一碗饭 , 我们在吃的时候 , 都要想一想 , 它们的来之不易 。
处世戒多言 , 言多必失:这句话说的意思是:君子行事 , 首先要管住自己的嘴巴 , 话要少说 , 一旦说得多 , 就会出现失误的地方 。

钱币|明代的朱柏庐没有想到,他写了一篇文章,竟被人印到清朝银票之上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钱币|明代的朱柏庐没有想到,他写了一篇文章,竟被人印到清朝银票之上】施惠无念 , 受恩莫忘:你帮助过别人不要放在心里 , 而别人帮助过你 , 一定不要忘记 。
这些格言朴实无华 , 用通俗的话来说 , 就是非常浅显的大道理 , 可是让人读来有一种亲切感 , 看似淡如白水 , 却令人回味无穷 。
《治家格言》与《兰亭序》相比 , 前者绝对没有后者的骈散结合 , 工整华丽;若论通俗易懂地让世人受到教育 , 明悟处世的道理 , 后者与前者根本没法比 。刻板师将格言刻到了银票之上 , 不仅起到了微缩防伪的功能 , 还起到了亲民、惠民和教民的作用 。

钱币|明代的朱柏庐没有想到,他写了一篇文章,竟被人印到清朝银票之上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银票不仅是当时社会的货币流通的一种手段 , 更是值得我们现代人收藏的佳品 。在没有高科技的古代社会 , 当时银票的印刷水平已经达到了如此的顶峰 , 我们作为现代人 , 也应该为此感到了骄傲 。
当年朱伯庐在写《治家格言》时 , 他一定不会想到 , 自己的作品会被刻到了银票之上 , 这对《治家格言》广而告之的传播 , 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