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文章图片
作者:赣州房掌柜李启军
前几天亲自去了一次铁盔塘 , 这类巷子晚上经过估计都会害怕 , 为什么?因为这里在明清时期 , 有过一次轰轰烈烈的以死殉国的英烈故事 , 不知道就没事的 , 而且 , 铁盔塘和照磨巷明清都是官府衙门的米仓粮仓 , 后来干脆以衙门名称照磨署命名为照磨巷 , 这两个巷子的特点都是非常的短.
铁盔塘巷详细的位置在赣州城区西北部 , 东接小新开路与大新开路交会处 , 西接挹翠楼 , 中可通新赣南路中段北侧小巷道 。 长280米 , 宽1.5至5米 。 现在属居民区 , 但是前几天去的时候发现 , 巷子里已经没有了人家 , 估计是街巷改造 , 整体拆迁了 , 只剩下墙上的拆字格外的显眼.在巷道北侧原有水塘两口相连 , 呈长方形 , 故巷道北侧百余米曾经也无居户 , 直到十多年前 , 水塘榕树边才被覆盖上几层高楼 。 如无这几幢高楼 , 铁盔塘成了空名、虚名 , 便是塘中曾经包容的故事也被沉淀了 。 今天 , 我们述及铁盔塘时 , 我们无疑是在挖掘历史 , 而且是可歌可泣的历史. 今天的铁盔塘 , 只剩下寂寥和英雄的泣歌.据清同治《赣州府志》记载 , 铁盔塘原来真实名字叫铁柜塘 , 清末类似人口普查地址登记时候口音错为铁盔塘 , 其实赣州许多这样的地址的.
说故事吧 , 明末清军大举进犯中原 , 清兵大兵压境 , 围困赣州半年之久 , 杨廷麟在破城之日 , 投了清水塘 , 而另外一个官员卢观象、名绅月世光相约率全家赴塘殉节 。 这一壮烈情节与杨廷麟赴清水塘殉节同样都写入了史册 。
据说 , 当时往清水塘、铁盔塘赴塘殉节的人非常多 , 杨廷麟甚至是拨开层叠的死躯才走入塘之深处的 。 查看史书可以大概明白守城人为什么在城破之时会有如此许多的人宁死不屈 , 只因为清兵每破城池皆大肆屠城 , 造成血流成河情景 , 而作为最后攻破的城池之一的赣州城官兵百姓们知道 , 抵抗得愈坚久的 , 必定死亡得愈惨烈 , 与其惨烈地被屠杀 , 不如壮烈地殉节 。 理解到这一点 , 便不难理解卢观象赴铁盔塘殉节之举了 。 只是 , 卢观象的悲壮成分更加厚重些 , 因为他选择的不仅仅是自己殉节 , 他选择的是率全家殉节 , 何其壮哉!清朝的政策就是破一城屠一城 。 过一村不留人 , 更别说抵抗了半年之久的赣州 , 大家可以想象惨烈.
赣州明末登记固定户二十余万口 , 流动户数万人口 , 总数大约三十余万口 , 赣州城内池塘众多 , 水井更多 , 皆被自尽的人填满了 , 清兵更是杀红了眼 , 几乎赣州的百姓和军士都是铮铮铁骨 , 只有个别的愿意抬尸体清洗街道 , 为清兵做饭的老弱妇孺 , 从水东逃出去的也有万余 , 实体全部从杨公路位置抛下西河 , 冲水而下 , 整个赣州尸臭冲天 , 清兵都退出外围 , 只留残余人口清洗街道 , 清洗古井 , 从外省和周边迁入之时 , 城内仅剩50000余人 , 这里包括了数万各种手段突围返回的人口 , 清军安抚政策不追究 , 尽快恢复农耕生产 , 可被屠自尽人口达到20余万 , 这些人永远回不来了 , 这一段历史也被篡改的一笔带过甚至歪曲 , 若不是南明朝廷部分见证人写下的经历 , 谁都不会知道杨廷麟 , 卢观象 , 赣州也不存在这么一场惨绝人寰的战役 , 那一段时间 , 传说部分街巷晚上还可以听到刀枪拼杀的声音 , 甚是慎人.
十月三日城破 , 卢光象全家四十余口面朝北方 , 叩拜哭泣 , 然后全家毅然决然的投了铁盔塘 , 包括他年仅14岁的儿子 , 卢梵本身是74岁 , 身体尚可 , 老来得子 , 可在民族大义面前 , 毅然选择了投塘. 铁盔塘就是这么有包容性 。 明末包容了卢观象等英烈的忠魂 , 清时又成了官府粮仓 。 据清同治《赣州府治》所记 , 清代在虔城建有三所平仓 , 三仓共储谷二万五千石(一石为75公斤) , 用来供城区军营月支兵米 。 这三所粮仓分别建在塔下寺左、县署右、铁柜塘 。 铁柜塘之常平仓建在巷之西段南侧 。 而到了今天 , 铁柜塘也罢铁盔塘也好 , 它都已经没有了住户 , 似乎它的历史使命也就要就此终结 , 只是英雄 , 不应该被忘记 , 忘记英雄 , 同样等于背叛. (赣州房掌柜写于7月12日凌晨4时47分)
【静花园主|铁盔塘英雄浩气长存 忠烈不该默默无闻 赣州房掌柜街巷日志九】码字不易 , 加一个关注吧 , 热爱的本土历史的房掌柜 , 愿意为您了解本土历史 , 出一分自己的绵薄之力!
来源:(网络)
【】网址:/a/2020/0714/1594689812.html
标题:静花园主|铁盔塘英雄浩气长存 忠烈不该默默无闻 赣州房掌柜街巷日志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