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中国礼仪文化】见面礼仪之唐代叉手礼
古代的中国人 , 守礼重义 , 崇尚礼仪往来 , 社会祥和有序 , 人们恭谦有礼、相处和睦 , 被世人赞誉为“衣冠上国 , 礼仪之邦” 。
上古中国礼仪文化并非仅指人们的社交礼仪 , 其范围涵括了上至国家的政治制度、律法典章 , 社会的道德伦理、思想文化;下至黎民百姓的做人准则、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规则规范 , 无不包含在内 ,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
中国礼仪文化是自天而来的文明 , 蕴含着神的智慧 , 内涵博大精深;“礼”为天的意志 , 是天道在人间的体现 , 造化人世间的万事万物 。《左传?文公十五年》曰:“礼以顺天 , 天之道也 。”
个人和国家守礼而行 , 便是遵循了天道 , 可得佑之 , 故社会是否祥和有序 , 国家是否兴盛昌隆 , 全赖于礼仪文化的推行是否得法 。对此 , 先人留下了众多的论述 , 如:
《左传?隐公十一年》曰:“礼 , 经国家 , 定社稷 , 序民人 , 利后嗣者也 。”
《苟子?修身》曰:“人无礼则不生 , 事无礼则不成 , 国无礼则不宁 。”
“礼”涵括天地法则 , 是人们立身行事的准则和规范 , 孔子曰:“不学礼 , 无以立 。” , 又《礼记?曲礼上》说:“人有礼则安 , 无礼则危 。”;因而 , 古代的中国人 , 懂礼习礼 , 守礼重礼 , 敬天信神 , 在生活中致力于自身品行的修养和提高 。
“仪”是“礼”的载体 , 是“礼”的具体呈现形式 , 人们在社交生活中所使用的礼节 , 便是“礼”的一种呈现 。见面礼仪既是礼仪文化的表征 , 也是社会秩序的展现 。本节介绍唐朝的见面礼仪——叉手礼 。唐代叉手礼
叉手礼 , 又称为交手礼 , 是一种地位低者向地位高者所行的表示尊敬的见面礼节 , 不论男女老少、尊卑良贱 , 任何人都可以使用 。除用作见面礼外 , 叉手礼也常在回话时使用 , 如下属叉手给上司回话等 。
唐代叉手礼的行法是:两手相交于胸前 , 左手在外 , 右手在内 , 左手握住右手拇指和掌部 , 右手大拇指上翘 , 站立肃身朝对方行礼;如遇地位很高者 , 则需下跪向对方叉手行礼 。人们在行叉手礼时 , 可伴随着口中唱喏 , 通常多在回话时叉手唱喏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与其它见面礼节不同的是 , 叉手礼行完之后 , 双手并不放开 , 仍可维持在胸前呈行礼状 , 用以表示尊敬之意 , 直至事情完毕 。五代顾闳中的画作《韩熙载夜宴图》中行叉手礼的男子 , 便很好地展现了这个情形 。叉手礼的来源
叉手礼并非出自中国最早的礼仪制度《周礼》 , 是在朝代更迭的历史中半途发展而来的礼节 。对于它的起源 , 目前说法不一 , 大多认为其起源于西晋 , 由外族礼节演变而来 。有关的起源说法有:
一说是从西域波斯单手附胸礼演变而成 , 古代中国人凡事物以成双成对为佳 , 行礼也当以双手为敬 , 因而单手附胸礼便演变为两手相交于胸前的叉手礼了 。
有说自佛教的叉手法演变而来 , 《观无量寿经》曰:“合掌叉手 , 讃叹诸佛 。” , 佛教的叉手也是表示尊敬 , 这种叉手礼节后演变为僧俗通用的俗世礼节 , 《韩熙载夜宴图》就绘有一和尚在叉手行礼 。
也有说早于汉代就有“叉手”示敬的礼节了 , 如《后汉书?马援传》记有:“岂有知其无成 , 而但萎腇咋舌 , 叉手从族乎?”;又如《后汉书?灵帝纪》李贤注引《献帝春秋》:“(张)让等惶怖 , 叉手再拜叩头 。”
【礼仪|【中国礼仪文化】见面礼仪之唐代叉手礼】在《三国志》、《晋书》、《北史》、《魏书》、《隋书》这些史书中 , 都有不少关于“叉手”的记载 , 显示著叉手礼节源远流长的历史 。
- 爱红聊旅游|在中国的外国游客人数正在迅速增加,外国人对中国的发展感到惊讶
- 旅行趣事现场|中国“最坑人”的4大景点,鼓浪屿上榜,游客表示不愿去第二次
- 爱旅游的小米啦|中国人一生“必去”的4座城市,时间在忙也要去,看看你去过几座
- 中国易经风水宝典|独家【每日宜忌】2020年7月21日
- 中国旅游新闻网|探索三江源国家公园的首批先行者
- 西双版纳|云南的夜探,才是中国夜探活动的王炸
- 旅游与摄影media|永兴中国第一银楼,耗银五万余两,却曾入围十大丑陋建筑!
- 奇葩|盘点一下那些让人哭笑不得奇葩死亡的中国古代皇帝
- 中爱文化传媒|《中国爱情诗刊》江飞荐诗(第二期)
- SADE文化|两性世界的问题没有一个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