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宝宝需要的是幸福感 , 而不是被遗弃感//----
----“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宝宝需要的是幸福感 , 而不是被遗弃感//----
----“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宝宝需要的是幸福感 , 而不是被遗弃感//----
----“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宝宝需要的是幸福感 , 而不是被遗弃感//----
----“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宝宝需要的是幸福感 , 而不是被遗弃感//----
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这样的经历 , 被自己的父母吓唬说“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你到底走不走?你不走我走了 , 不要你了”类似的话 , 我自己也不例外 。
记得我上小学时 , 有一次考试成绩不太理想 , 被妈妈责骂 。 说“你咋这么笨?”、“我看你这辈子就完蛋了”、“我都懒得管你了”之类的话 。 在妈妈看来是在激将我努力奋斗学习 , 可那时候的我却认为妈妈是不想管我了 , 以至于后来为了讨好父母 , 我努力学习 , 成绩再也没差过 。 甚至认为只要我学习成绩好了 , 爸爸妈妈才会给我更多的关爱 。
现在回想起来 , 那时候的时光一点也不快乐、幸福 。
现在我自己也做了母亲 , 明白婴幼儿的内心是脆弱敏感的 , 你一句“妈妈不要你了”足以敲碎宝宝渴望被爱的玻璃心 。 所以我一直在努力做一个好妈妈 , 当宝宝闹脾气时 , 我也努力用正确的语言方式引导宝宝让自己安静下来 , 而不是用粗暴、伤人心的话语来刺激宝宝、用权威来镇压宝宝 , 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
宝宝只会惊恐地认为:妈妈真的不要我了吗?这样会给宝宝一种被遗弃的感觉 , 久而久之可能会导致宝宝受到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 。
儿童心理学专家统计 , 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在心理方面大比例不如双亲家庭和家庭幸福和睦的孩子健康 。 因为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基本上经历过父母婚姻不和、爸妈争吵、害怕被一方遗弃的各种因素影响 , 导致孩子在日常里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 , 甚至随时都在害怕剩下的爸爸或者妈妈有一天会突然离开自己 , 所以心里满满的都是被遗弃感 , 长时间处于焦虑、惊恐的情绪中 。
被遗弃感从何而来?会给宝宝带来哪些“心理阴影”?
01、夫妻关系差带给宝宝的不安全、不信任感
幼儿的心理发育从出生到3岁前都处于重要阶段 , 这个过程中如果孩子父母关系不好 , 经常吵架、闹矛盾等容易把这种婚姻上的负面情绪带给宝宝 , 从而导致在护理和教育宝宝的时候力不从心或者刻意采用不好的手段故意冷漠宝宝以达到报复对方的目的 。 此时宝宝得不到最亲爱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 , 就会产生焦虑感 , 心理上没有安全感 , 对父母也会失去信任感 。 只要有一方突然离开或者久久不见宝宝就会性格开始怪癖以及大哭大闹 。 遗憾的是宝宝太小不会表达内心的想法 , 所以有时候会被新手父母所误解 , 认为宝宝难带 , 脾气差!
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宝宝可能偶尔脾气暴躁 , 偶尔又心事重重 , 对周围人群的交往缺乏自信 , 性格会有点孤僻 , 害怕与人交往 , 甚至不懂得人际关系的常规交往技巧 。
02、不恰当的暂离方式导致宝宝失去精神寄托
年轻的父母需要工作 , 有时候不得不把孩子交给家里老人、托儿所或者幼儿园 。 但是经常有父母害怕孩子纠缠 , 耽误自己的上班时间 , 居然无视孩子的分离焦虑、任凭哭闹、狠心的把孩子一丢便匆匆离去 , 还有的宝妈喜欢在趁宝宝不注意之下悄悄离去 , 留下宝宝无辜眼神的凝望 。 这样的分离方式是不可取的 , 常常如此会失去母子之间好不容易建立起的信任感 , 并容易给宝宝造成一定的心理创伤 。
父母是孩子的精神寄托 , 如果父母和孩子失去了信任感 , 宝宝会有一种被遗弃感 , 他们随时都在害怕爸爸妈妈一走就不再回来 , 所以总是在父母准备出门上班的时候努力纠缠 , 就是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和安抚 。 所以父母要正面引导宝宝 , 呵护宝宝的心灵 , 采用正确的方法告知宝宝爸爸妈妈永远不会离开 , 很快就会回来 。
03、哄骗、吓唬式带娃
对于2岁左右的宝宝总是容易唱反调 , 也是心理需求最高的阶段 。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认为2岁的宝宝最是可怕的 , 甚至恨不得“塞回肚子里” 。 但是玩笑归玩笑 , 2岁宝宝是独立性格和思维思想初建成阶段 , 此时他们总是有很多自己的想法 , 却无法分辨好坏以及不会很完美地表达出来 , 所以容易被大人误解 。
比如宝宝走路累了 , 希望妈妈能抱抱自己 , 当遭到妈妈的拒绝后可能会在地上打滚或者闹脾气 。 此时很多妈妈就会用“再不走 , 我就不要你了”、“你走不走?你不走我自己走了!”之类的话来吓唬宝宝 , 宝宝当真后便会大哭大闹 , 并试探着观察妈妈的神色 , 以为妈妈真的要丢下自己不管了 。 不管你有用什么方式吓唬宝宝 , 或者说了“不管”、“不要你”、“警察抓走”之类的话 , 都容易引起宝宝与生俱来的被遗弃感 , 从而造成心理创伤 。
宝宝的幸福感从何而来?
01、母亲的态度
宝宝3岁前和宝妈相处过程中 , 母亲对宝宝的态度和处事方式尤其重要 , 甚至决定了孩子未来的发展格局 。 那么母亲应该如何在亲子关系中给宝宝更多的幸福感呢?
①长情陪伴:宝宝从八个月开始会渐渐感到无聊和寂寞 , 并开始以扔东西为乐 , 如果手里没有玩耍的东西或者嘴里没有奶嘴便会有不被关注和被遗弃感 , 这样会让宝宝觉得没有安全感 。 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宝宝 , 母亲的陪伴对其来说尤为重要 , 所以在宝妈们不忙碌的情况下一定要多多陪伴宝宝 , 哪怕说一些宝宝听不懂的话语 , 做一些无法配合的小游戏 。 对宝宝来说都是满满的幸福感!
②心灵呵护:亲子关系的良好发展从建立最基本的信任感开始 , 所以宝妈在陪伴宝宝的过程中不要哄骗、吓唬宝宝 , 不要给宝宝被遗弃的感觉 , 只有建立的充分的信任感 , 成为互相的精神寄托 , 宝宝才不会害怕分离 。 所以在宝妈要去上班或者有事需要暂离宝宝时 , 应该在分离前做好精神准备 , 先跟宝宝说一会话 , 相处过程中让宝宝明白妈妈只是暂时离开很快就要回来 , 多几次 , 宝宝就会明白妈妈并不是不要自己 , 妈妈会准时回来 , 妈妈永远爱我 。
02、夫妻良好的婚姻关系、和睦的家庭环境
在一个家庭和睦、父母恩爱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往往情商更高、处理人际关系更自信、心理更健康 。 他们总能乐观地看到每件事 , 认为生活总是那么美好 。
夫妻关系的好坏对孩子的成长也很重要 , 如果爸爸妈妈经常吵架 , 总是闹着要分开 , 孩子就会认为其中一方会离开自己 , 长时间处于患得患失、内心不踏实的焦虑中 。 所以夫妻恩爱、关系融洽也是给宝宝最好的幸福感 。
平时如果有什么问题和矛盾 , 切忌给宝宝使脸色 , 也不要让宝宝知道实情 , 当宝宝问起的时候可以小声地对宝宝说大人在玩游戏或者开玩笑 , 以免宝宝吓唬到宝宝 , 或者触及到心灵深处的底线 。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良好的家庭中 , 父母善良和睦、互敬互爱和互让是教育影响的主要力量 。 由此可见父母行为对孩子教育意义的重要性!
来源:(清淡辣妈)
【】网址:/a/2020/0708/ahbb162025.html
标题:“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宝宝需要的是幸福感,而不是被遗弃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