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工业化背后的秘密 | 地球知识局


苏联工业化背后的秘密 | 地球知识局
(⊙_⊙)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NO.1544-苏联工业化背后作者:北落师门校稿:猫斯图 / 编辑:养乐多十月革命后的苏联还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国家 。尽管自革命胜利后 , 苏俄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 , 工业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 , 但经过连年战事和革命的消耗 , 到1924年 , 苏联的工业生产才刚刚恢复到20世纪初的水平 。很显然 , 还是和资本主义合作了(1920,漫画显示列宁消灭了全球的国王 , 神父和资本家)(图片: Viktor Deni / wikipedia)▼
苏联工业化背后的秘密 | 地球知识局
斯大林刚上台时 , 苏联仍然停留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水平 , 汽车、化工、能源等重工业的布局几乎为零 。 因此 , 建设一套全新的工业体系对苏联当局来说就是执政的头等大事 。在后来工业化进程中 , 尽管苏联与美国有着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 , 但是后者的资本与财阀仍然与苏联进行了不少的利益互换 , 进而对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美国资本 , 入局任何国家要进行工业化 , 原始资本与工业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 当时的苏联虽然通过工农业剪刀差的方式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金 , 但在技术这块的积累 , 无论是行业专利数量还是人才体系建设 , 苏联几乎都是一片空白 。俄国革命后 , 苏俄的状况并不好美国的服装行业及一些俄移民开始了对其工业援助的计划主要是纺织行业 , 1922年还成立俄美工业公司(俄美公司标志 图片:wikipedia)▼
苏联工业化背后的秘密 | 地球知识局
因此苏联当局决定进行技术引进 , 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最先进的工业国家 , 也就是美国、德国引进工艺技术 。 这就是斯大林上台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遭受一战和内战破坏的苏联相反 , 当年的美国在战争中大发横财 , 仅靠出售军火、提供主权贷款就积累下大量财富 , 从战前的债务国变为债权国 。 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强劲 , 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富有 。一战后拥挤的交税大厅国富人人富呗(图片:Underwood/ wikipeida )▼
苏联工业化背后的秘密 | 地球知识局
然而好景不长 , 30年代末期 , 美国进入了史上最为严重的大萧条 , 国内的各行各业都开展了大裁员 , 业务大规模缩水 。 这种萧条和苏联对技术的渴望恰好形成互补:美国企业急需大量的外部订单来续命 , 苏联则需要美国企业在危机期的廉价支持 。大萧条期间纽约市的失业人员在临时搭建的家里和现在美国的街头成排的帐篷一样都是失业者的栖身之所按今年的状况 , 会不会赶上大萧条时的”盛况“呢?(图片: Berenice Abbott / wikipeida)▼
苏联工业化背后的秘密 | 地球知识局
于是美苏双方在利益的诱惑下搁置了意识形态的冲突 , 一拍即合各取所需:美国方面以大型金融资本为主要推手 , 推动各大财阀旗下的大中型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技术出口 , 而苏联方面也就此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技术引进之路 。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是由美国建筑公司设计 , 工厂钢结构都是在纽约造好的不过苏联也是掏了钱的建成2年就开始产步兵战车了...(图片:Wikipedia)▼
苏联工业化背后的秘密 | 地球知识局
和人们印象中的情况不一样 , 这样的技术转移其实一直持续到冷战中期 , 是人类技术转移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 包括投资联营设厂、驻派工程师、战争期间直接提供军火以及互派留学生等等 , 范围则几乎涉及到苏联所有重工业部门 , 例如汽车制造、军用卡车与装甲车、化工、能源、飞机制造等等 。为以后成为超级大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感谢美利坚的“前期哺育“(图片:http://mil.ru/winner_may/lessons/win_fash.htm)▼
苏联工业化背后的秘密 | 地球知识局
总而言之 , 苏联前几十年的工业化进程 , 基本上是美国手把手援建的 。 斯大林也直言:“在我们所有重工业工厂中 , 约有三分之二是在美国的技术援助下建成的 。 ”而斯大林没有提到的另外三分之一 , 是在德国、英国、瑞典、捷克斯洛伐克、日本等工业国家的资助下建成的 , 这其中也包括大量的美国在欧洲的子公司 。二战期间 , 新鲜出厂的英国产坦克 ,立马就要被运到苏联去了(图片:Wikipedia)▼
苏联工业化背后的秘密 | 地球知识局
技术转移造就苏维埃帝国以苏联引进的汽车工业为例 。著名的福特公司就在1929年与苏联签下价值约1300万美元的合同 , 其中包括了苏联汽车工业中最重要的高尔基厂的建设援助与技术转移 。 福特公司的到来不仅仅是援助建厂 , 它实际上带来了整个美国汽车产业链上下游 , 包括了底盘装配、联动装置、齿轮、车轴、自动化的生产线等等 。参加莫斯科胜利日游行的GAZ-2975军工企业实锤(图片:Kremlin.ru)▼分页标题
苏联工业化背后的秘密 | 地球知识局
除了高尔基厂 , 同一时期苏联上马的汽车工厂多达数十所 。 其中的设备、生产线绝大部分都来源于美国 , 苏联方面人员的培训也多数由美国公司驻派的工程师完成 。除了汽车工业外 , 化工也是苏联重点引进的行业 。 1932年 , 美国杜邦公司与苏联达成价值高达2700万美元的协议 , 双方约定杜邦将为苏联建设一座年产35万吨的硝酸工厂 , 并向相关化工厂驻派工程师与化学家 , 为苏联培养技术专员 。横向对比来看 , 1957年时美国最大的硝酸工厂的年产量也不过约43万吨 。类似的过程也发生在拖拉机制造、装甲车、造船业、飞机制造业、电子半导体行业等其他重工或军工领域 。在美国工程师的指导下设计建造的第聂伯水电站那个时候 , 劳动红旗勋章还是可以发给资本主义国家的人的(图片:Wikipedia)▼
苏联工业化背后的秘密 | 地球知识局
就这样 , 苏联依靠数十年的技术引进 , 为自己的重工业与军工体系打下基础 。 然而在二战期间 , 仅凭这套军工生产线 , 就算满负荷运作 , 仍然无法挡住纳粹德国疯狂的进攻 , 因此苏联仍然需要美国的援助 。波兰第一军使用的吉普车是美国按照租借计划提供的此时的波兰第二共和国当然是属于苏联盟的(图片:wikipedia)▼
苏联工业化背后的秘密 | 地球知识局
这一次 , 苏联就没打算要生产线 , 而是想要直接的制成品了 。 美国本身也自然是愿意做这桩生意 , 毕竟发战争财是美国的老本行 。根据美苏两国在1941年签订的租借法案 , 美国向苏联提供了价值超过100亿美元的军工成品 。 横向对比一下 , 同期美国对中国的援助只价值大约8亿美元 。罗斯福签署租借法案本不想下场 , 只想搞一些交易(图片:Associated Press / wikipeida)▼
苏联工业化背后的秘密 | 地球知识局
这些军用物资主要为军火、机械运输设备以及食品 , 包括了大约1.4万架飞机 , 49.5万辆军用卡车 , 1.2万辆装甲车 , 各种防空火炮7944门 , 冲锋枪10.8万支 , 以及数不胜数的石油、铝、钢材、炸药等等战略物资 。二战期间美国援助苏联的贸易路线(图片:http://www.ibiblio.org/hyperwar/USA/BigL/BigL-5.html▼
苏联工业化背后的秘密 | 地球知识局
就拿军用卡车来说 , 二战中苏联卡车的总产量也不过20万辆 , 而美国这一项的援助就达到了50万辆 。而苏联自己这20万辆卡车的轮胎生产所需要的橡胶 , 也几乎完全依靠于英美的原材料供给 , 另外美国又为苏联直接提供了几百万条成品轮胎 。“伟大的卫国战争”一方面是红军将士浴血奋战的结果 , 另一方面也有美国工业的暗中支持 。就连某些杂志都是美国产▼
苏联工业化背后的秘密 | 地球知识局
除了驻派工程师、投资运营工厂、售卖军火外 , 美苏双方还有一条互派留学生途径 。 有趣的是 , 文献表明 , 在1965—1967年间 , 美苏双方互派的留学生数量差不多 , 美国人到苏联大多数学习语言、文学、历史;而苏联人到美国大多学习一些理工科 , 包括数学、物理、化工、冶金等专业 。两国的实际社会发展阶段 , 从这个对比中也能看出端倪 。国会与白宫的猫鼠游戏背后的政治博弈其实美国人并非不知道 , 这样的技术转移有可能武装起一个强大的潜在敌人 , 国会对布尔什维克政党也没有政治好感 。 但苏联给的实在太多了 , 经济危机当头 , 美国政商两界都愿意冒这个险 。1933年 , 美国与苏联建立了外交关系 , 更是从政治上为美国金融与工业资本进入苏联运营投资、联合建厂提供了保障 。社会主义外表下的资本主义实业(图片:wikipedia)▼
苏联工业化背后的秘密 | 地球知识局
为了让这种买卖低调地进行 , 美国政府设置了严格的新闻审查体系 , 使得促进美苏贸易的政府高官与相关产业的大型企业不会受到美国国会和公众的舆论追查 。 时任政府一直在强调这些项目的“和平”与“民用” , 甚至搞出一些欺骗性极强的白皮书报告浑水摸鱼 。然而美国的低调却常常被商业伙伴出卖 。 苏联方面的党报自30年代起就已经开始宣称这些工业未来将要被用于军事用途 。二战结束后 , 苏大国就开始在工业化上内涵资本主义的不行了(图片:wikipedia)▼
苏联工业化背后的秘密 | 地球知识局
从技术角度上来看 , 这些“民用”工厂转为军用生产的成本实际上是相当低的 。 事实也是如此——高尔基厂从福特公司完成合同协议撤走工程师后 , 立马就开始“转行”生产军用卡车 , 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出了更多功能的军用设备 , 比如人们耳熟能详的“喀秋莎”火箭炮车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 , 一排的“喀秋莎”火箭炮车向德军发起进攻(图片:Zelma / wikipeida)▼分页标题
苏联工业化背后的秘密 | 地球知识局
同时 , 苏联自美以及西方引进的化工行业的所有制成品 , 几乎都对制造炮弹的原料——炸药的生产起重大作用 。莫斯科卫国战争博物馆中的喀秋莎火箭炮在租借来的卡车上(图片:Nick Lobeck / wikipedia)▼
苏联工业化背后的秘密 | 地球知识局
即使是在冷战背景下 , 这样的买卖也仍然在悄悄进行 。1959年到1967年的8年间 , 苏联从西方国家大肆采购了化工技术解决方案 。 仅在头三年中 , 苏联就购买了五十家完整的化工厂与相关设备 , 每个工厂订单的价值都价值数千万美元 。1968年 , 苏联又从美国与意大利方面订购了卡车厂建设项目 , 决心将其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卡车厂 。 尽管华盛顿方面对于30多年前高尔基厂的军事生产已经了然于胸 , 白宫的官员们仍然大肆宣扬这座新工厂的“和平用途” 。1974年的苏联邮票就有以这个品牌的大卡车为主题的(图片:Wikipedia)▼
苏联工业化背后的秘密 | 地球知识局
在这些工厂建设项目的利益线条上 , 获益最大的是美国的金融、工业大资本 。为了援建苏联的卡玛兹车厂项目 , 美国政府的进出口银行就提供了约8600万美元贷款 , 而大通曼哈顿银行(如今的JP Morgan Chase , 美国第一大商业银行)就为该项目提供了约1.9亿美元的贷款 。 这些金融寡头吃着高额的贷款利息的同时 , 将绝大部分订单分配给他们银行旗下控股的制造业企业 , 养肥了产业链的上下游 。几乎每年都去视察一下普通的的车厂可没这种待遇(图片:premier.gov.ru)▼
苏联工业化背后的秘密 | 地球知识局
而这样的事情在苏联工业化过程中发生了成百上千遍 。意识形态从来都只是一个借口 。 在巨大的利润面前 , 工商业巨头们有充分的动力说服国会 , 并以各种花式手段隐藏交易信息 , 瞒天过海 。 虽然尼克松执政时 , 白宫方面开始承认美国出口到苏联的部分工厂有可能是具有军事用途的 , 这些出口的细节仍然对国会和公众保密 。疯狂搞外交 , 和谁都想好(尼克松与勃列日涅夫会面)(图片:Knudsen, Robert L. / wikipedia)▼
苏联工业化背后的秘密 | 地球知识局
真正受到损失的是被蒙在鼓里的美国民众 。 因为大萧条期间失业的是他们 , 上战场打仗的是他们 , 遭受冷战阴影威胁的是他们 , 为国家诚实纳税养军队的还是他们 。而在大多数时候 , 这些被多头收割的韭菜 , 连知道真相的机会都没有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 , 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封面图片来自:Knudsen, Robert L. / 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