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多方合力抗洪保民生,硬招暖招齐发

洞庭湖城陵矶站7月4日18时涨至警戒水位 , 江西昌江、乐安河 , 安徽水阳江等16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7月4日20时 , 太湖水位3.94米 , 超过警戒水位(3.80米)0.14米 , 周边河网地区有26个站水位超警0.01米至0.53米;长江中游干流莲花塘站7月5日凌晨超过警戒水位 。 这是《经济参考报》采访人员7月5日从水利部获得的最新防汛信息 。
当前 , 我国南北方全面进入主汛期 , 强降雨天气频发 。 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 ,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 从部委到地方积极应对 , 以更有力有效举措迎接重大考验 , 在组织抢险救灾的同时妥善安置受灾群众 。 防疫防汛两手抓两不误 , 保民生硬招暖招齐发 , 众志成城筑牢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坚固防线 。
汛情严峻形势不容乐观
长江中下游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持续上涨 , 太湖水位超过警戒水位 , 北方一些江河未来可能发生洪水 , 防汛抗洪形势严峻……7月4日 , 水利部将水旱灾害防御Ⅳ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 。
“今年以来 , 我国暴雨洪水集中频繁发生 , 过程多、水量大 , 6月以来 , 珠江流域西江及北江、黄河上游、太湖等江河湖泊都发生编号洪水 , 一些中小河流洪水多发重发 , 区域性暴雨洪水重于常年 。 ”在日前水利部组织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 , 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副司长王章立介绍道 。
数据显示 , 今年以来全国累积平均降水量292毫米 , 较常年同期偏多7% , 列1961年以来第7位 , 共出现23次强降水过程 , 为2013年有统计以来第2位 。 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71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 , 较常年同期偏多4成 。 特别是进入6月以来 , 全国共计250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 , 占全部超警河流的92% 。
值得一提的是 , 今年局部灾情比往年重一点 , 但总体灾情明显偏轻 。 王章立指出 , 各地克服疫情影响 , 备汛防汛取得明显成效 。 “洪涝灾害经济损失、死亡失踪人数、倒塌房屋、受灾人口等 , 与近五年的同期均值相比都是很低的 , 有的偏低70%以上 。 ”
尽管如此 , 防汛严峻形势仍不容乐观 。 “七、八月份是我国防汛关键期 , 也是台风暴雨多发期 , 江河洪水呈现多发频发趋势 , 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 ”王章立介绍 , 据水利、气象联合预测 , 盛夏南北方均有多雨区 , 以北方雨带为主 , 黄河中游、海河南系、松花江、辽河、长江中游洞庭湖水系、珠江流域西江和北江等河流可能发生区域性较大洪水 。
部委地方集结强大力量
据了解 , 防汛进入关键期之际 , 从部委到地方密集部署 , 以更有力有效举措迎接重大考验 , 凝聚起抗洪保民生的强大力量 。
紧紧扭住预报预测预警“牛鼻子” 。 中国气象局召开专题视频会议 , 有力落实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要求 , 针对局地突发灾害性天气强化实时监测分析和短时临近预报预警 。
此外 , 水利部精准调度水利工程 , 最大程度发挥防洪减灾效益 。 入汛以来 , 先后调度大中型水库918座(次) , 共拦蓄洪水206亿立方米 , 初步分析减淹城镇250个、减淹耕地面积444万亩、避免人员转移近309万人 。 自然资源部全面动员开展巡查排查 , 特别针对城乡接合部、旅游风景区、重大工程区、交通道路沿线、农村切坡建房、小流域集中聚居区等重点部位加大排查力度;交通运输部安排部署铁路、公路、水运交通设施防洪安全工作 。
一方面 , 抗洪前线加力筑牢坚实堤坝 , 另一方面 , 救灾后方民生保障暖招不断 。
财政部提出进一步加大防汛救灾资金保障力度 , 全力满足灾前抢险备料、物资储备、汛情监测和隐患排查 , 灾后人员搜救、排危除险、受灾群众救助安置等防汛救灾各项工作经费需要;农业农村部安排部署灾后生产恢复重点工作 , 并派出6个专家组赴洪涝重灾省份指导农业减灾救灾;应急管理部利用应急物资保障平台及时调运、公平公开发放救灾物资 , 会同有关部门精准推进减灾救灾措施 , 防止因灾返贫 。 分页标题
各地也闻“汛”而动及时响应 。 比如 , 陕西组织各地对城乡低洼易涝区、城市地下空间和依山傍河居住区逐地逐项排查;广东实行隐患台账动态管理 , 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科技含量更高的抢险救援物资储备;四川最大限度发挥削洪泄洪作用 , 加强对河流沿岸、山洪灾害危险区等易受威胁区域和人员密集区的风险管控;江西滚动发布逐6小时降雨落区预报和洪水预报 , 提前组织危险区和受威胁区的群众转移避险 。
多优势助力抗洪保民生
在专家看来 , 尽管面临多重挑战 , 但我国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治理优势、制度优势 , 有巨大的政策合力和科技创新加持 , 能够确保打赢主汛期这场硬仗 , 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
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朱小玉对《经济参考报》采访人员表示 , 防灾、减灾、赈灾是中国历代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 , 目前我国已逐渐形成更加系统、完善、科学的灾害治理理念 。 应急管理部的成立是对全国应急资源的整合优化 , 是建立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的重要一步 , 将明显提高我国自然灾害防治效能 。
在她看来 , 新时代自然灾害治理是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 坚持常态救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 , 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 。 治理理念的更新和防灾减灾救灾的实践 , 不仅彰显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力以及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 , 也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凝聚力、向心力 。
制度优势、政策合力之外 , 科技创新、信息技术也成为抗洪利器 。 “水情预测预报是水害灾害防御的参谋和耳目 。 进入7月份以后 , 我国东部主雨区逐渐由江南北部、长江中下游或江淮地区 , 北抬至华北、东北 。 尤其是华北地区是我国洪水预报最难的地方 , 所以科技支撑尤为重要 , 通过科技手段来提高预测预报的精准度 , 延长预报的精度 , 缩短预知度的时间 。 ”水利部水文水资源监测预报中心副主任刘志雨说 。
【经济参考报多方合力抗洪保民生,硬招暖招齐发】专家指出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 , 面对严峻的内外部形势 , 我国保持强大定力 , 坚决打赢抗疫防汛两场硬仗 , 坚决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 在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同时 , 交出一份份暖心民生答卷 , 成为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写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