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上世纪20年代 , 大量俄罗斯作家流浪国外 , 欧洲开放大城市成为首选//----
----上世纪20年代 , 大量俄罗斯作家流浪国外 , 欧洲开放大城市成为首选//----
----上世纪20年代 , 大量俄罗斯作家流浪国外 , 欧洲开放大城市成为首选//----
德国是当时唯一一个与苏俄有外交和贸易联系的欧洲大国 。 当时德国还在为战争付出代价 , 不仅要缴纳赔款 , 还受到西方战胜国强加的贸易禁运 , 于是它希望苏俄能成为自己的贸易伙伴和外交盟友 。 在20年代初 , 有50万俄国人涌入德国首都柏林的夏洛滕堡和其他西南郊区 。
01 , 齐聚欧洲其他城市
柏林人给城市的主要商业街选帝侯大街起了个译名“涅瓦大街” 。 柏林有自己的俄国咖啡馆、俄国剧院、俄国书店和俄国歌舞夜总会 。 至于在郊区 , 俄国的一切就应有尽有了:俄国理发店、俄国杂货商、俄国当铺 , 还有俄国古董店 。 那里甚至还有个俄国交响乐队和俄国足球队(年轻的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当守门员) 。
柏林是俄国流亡群体无可争议的文化首都 。 那里的音乐异彩纷呈 , 有很多著名的学者和音乐家 , 海菲兹、霍洛维茨和内森·米尔斯坦随时可能同台献艺 。 在茨维塔耶娃1922年到来的时候 , 俄国先锋派中一些最杰出的文学天才都已经在柏林当了寓公(霍达谢维奇、纳博科夫、贝蓓洛娃、雷米佐夫) 。 这座城市有数量惊人的86家俄语出版商 , 轻松超过了德语出版商的数量 。 其发行的俄语报纸在全世界销售 。
对高尔基、别雷、帕斯捷尔纳克、阿列克谢·托尔斯泰和伊利亚·爱伦堡等还没下定决心在苏俄还是西方扎根的作家来说 , 柏林也是他们中途停留的地方 。 它成为来自苏联的作家、西方的文学同行 , 还有已经建立起来的俄国流亡群体的会面之地 。 柏林的出版成本非常低 , 若干苏联出版社和期刊都在这座德国首都设立了办事处 。 在20世纪20年代 , 柏林的俄罗斯群体中还没有形成苏维埃文化与流亡文化的明确分隔 。
02 , 努力寻找转折点
这座城市是左翼先锋派的中心 , 在1917年之后 , 认为苏维埃俄国与流亡者共享同一种俄罗斯文化的意见占主流 。 这样的想法在其他流亡者聚集地一般是不被接受的 。 但是柏林不一样 。 作家一度可以在莫斯科与柏林之间自由往来 。 然而在20年代中期 , 有一群被称作“路标转换”的流亡者发起永久返回苏联的运动 , 并在苏联支持下创立了自己的期刊《黎明》 , 从此氛围就变了 。
1923年是转折点 , 历史小说家阿列克谢·托尔斯泰回到莫斯科 , 此事在柏林引发了流言蜚语 。 侨民群体迅速左右两极分化 , 一派希望与苏联祖国建起沟通的桥梁 , 而另一派则想将桥梁烧毁 。 20世纪20年代中期 , 德国马克的币值稳定下来 , 经济也开始恢复 , 于是对俄国流亡者来说 , 柏林突然住不起了 。 当地的俄国人纷纷去往欧陆其他地方 , 人囗减少了一半 。 茨维塔耶娃和她的丈夫谢尔盖·艾伏隆去了布拉格 , 以便他能在查理大学学习 。 布拉格是当时俄罗斯研究中心之一 。 捷克斯洛伐克的很多政治家同时也是研究俄国的知名学者 。
捷克人很欢迎这些“白俄” , 将他们视为斯拉夫同胞以及俄国内战中的盟友 。 1918年 , 有一支捷克民族主义者组成的部队站到了反布尔什维克一边 , 希望能让俄国重新加入与同盟国的战争 。 当年捷克斯洛伐克独立建国 , 布拉格政府甚至给艾伏隆这样的俄国学生发放了奖学金 。 这是一个俄罗斯文化史上很重要的事情 。
来源:(小李趣说)
【】网址:/a/2020/0704/ahbb160705.html
标题:上世纪20年代,大量俄罗斯作家流浪国外,欧洲开放大城市成为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