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的艺术世界|看这本书,我发现自己又被自己蠢哭了
_本文原题:看这本书 , 我发现自己又被自己蠢哭了
我那时二十二岁 ,
正是一个似乎无论做什么都可以被原谅的年纪;
我刚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数学系毕业 ,
论文做的是代数拓扑学 ,
拿奖学金要去牛津留学一年 ,
心中却暗自怀揣着要转向逻辑学的研究 ,
或至少能进安格斯·麦金泰尔教授的研究班的打算 。
——《牛津迷案》
本文插图
吉列尔莫·马丁内斯(阿根廷)
看这本书 , 我发现自己又被自己蠢哭了
——读《牛津迷 案》
文/laetitia
来源/森林21天共读
编辑/小站
凌晨一点 , 我发现自己又被自己蠢哭了 , 原因是我明知道这本书很好看 , 可为什么还是选择在这个时间段读完它?!—— 现在我给自己的解释:我知道它很好看 , 但是没有想到它会如此好看!!
这应该是我对一本推理小说的最高评价了!
《牛津迷案》 , 打开之前我就知道它会很好看 , 理由是我之前读过这本书的作者 , 阿根廷作家吉列尔莫·马丁内斯的另一本书《象棋少年》 , 他比茨维格的那本优秀多了 , 当然 , 跟小川洋子的还差得很远 。 当然它们的中心思想(追求)并不一样 , 但是 , 放在一起的话 , 谁比谁更有才华 , 还是显而易见的 。
说到底 , 一本推理小说能够让自己意识到自己很蠢 , 是一件非常优秀的事情 。 这个“蠢” , 有可能是“唉 , 我怎么就没看出来” , 当然这是最basique(最低一层的) , 案子看多了 , 留给作者机会就会越来越少 , 很快就会变成“连我这种智商都能猜出来 , 我怎么给你好评呢?!(你=cf. 东野大叔)” 。
推理小说之所以吸引人 , 首先并且唯一的原由就是它的目标明确:“找出凶手” 。 这跟数学本身有一点点相像:“找出答案” 。 那么 , 如何将读者带入一个破案过程、解题思路 , 这个时候就看作者的功力如何了:“如何来让你的阅读者信服”“用错误的定理/假设是不可能推断出来正确的答案” 。 《牛津迷案》 , 在我这本200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纸书里 , 一共199页 。 然而 , 只有读到了第198页时作者才让我满意了我的逻辑需求 , 这可以说是一件太令人兴奋的事情 。 凌晨一点我没办法让我脑细胞全部安静下来:“哈哈哈 , 我没错 , 我的所有怀疑都是有理由的”—— 如此这般 , 反复重读过结尾以后 , 我又翻回了开头 , 然后高潮来了:疑点再次出现!—— 换句话说 , 这本书 , 得是有多精彩!
读这本书之前 , 我就知道作者的专业就是数学 , 然而大可不用担心 , 就算你数学学得不太好也不见得就看不懂这本书 , 数学 , 永远不会是杀人工具 。 书里的人物因为数学很“民主”、数学很“安全”而选择了数学;我喜欢数学是因为数学很“公平” 。 在数学的对话里 , 基本不会出现鸡同鸭讲 , 对牛弹琴 。 数学里 , 我们说的是同一种语言 , 拥有同一个定义的语言 。
这本书 , 让我感到无比惊叹的是 , 不是因为作者是学数学的 , 书里的数学内容作为同学数学的我半点也不陌生 , 而是他作为一个文学作品的作者 , 一本推理小说的作者 , 将现实(历史真实事件*)与虚构完美地重叠起来 , 而不单单是摆出几个数学理论来吓唬读者(cf.东野大叔) , 用一种“符合”逻辑、故事场景的叙述 , 将一些值得花点时间思考的事情不经心地说出来 。 比如:“照片所捕捉到的真相永远少于绘画”;“一个没有秘密的女人会是什么样儿”;倒着读“从pythagore到jesus”会怎样?......
思考 , 永远大于序列 。
*建议先看电影“模仿游戏”ps..不要看导读 , 太烂 。
2020.07.03
好书推荐 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带回家
本期编辑 森林
【村上春树的艺术世界|看这本书,我发现自己又被自己蠢哭了】推荐一本好看的推理小说
- |下半年旅行时间表,2020的出游机会还很多!想去哪看这篇就够了
- 术后|整形术前后有什么心理变化?看这一篇就够了!
- 九子|为什么龙生九子各不相同?看看这九子的母亲都是谁
- 郭碧婷|看这个细节就知道郭碧婷还头脑清醒,并不是傻白甜
- 朋友|一个人能不能深交,看这三点就知道了
- 励志|老祖宗识人术:一个人是否值得“来往”,看这2样“东西”,很准
- 美发|“姐姐们”拍了拍你,真·女团发型看这里
- 奶奶|年龄大身材发福又怎样?看看这位82岁微胖奶奶的穿搭,时髦又年轻
- 少年大世界|明日“记者星”!看这里就对啦。
- 九阶狐狸仙|显肩宽的泡泡袖景甜也敢穿?看看这锁骨,什么都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