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关键词阅读:
----孩子更喜欢奶奶 , 而不是姥姥 , 多半是这三个原因 , 值得家长反思//----
----孩子更喜欢奶奶 , 而不是姥姥 , 多半是这三个原因 , 值得家长反思//----
年轻一辈的父母由于压力大 , 分身乏术 , 所以老人帮忙带孩子已成为常态 。 而李老太最近就遇到了烦心事 。
李老太家有个女儿莉莉 , 但是外嫁出去了 , 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回来 。 正好暑假莉莉公司要出差 , 一段时间不在家 , 平时和奶奶相处时间又多 , 平时李老太又念叨着想见外孙女 , 便将女儿送回老家和李老太过一个暑假 。
刚来的一段时间李老太开心坏了 , 别人看着祖孙俩也着实羡慕 , 就有人逗孩子说:“球球你看你一回来 , 姥姥就给你买好多好吃的、好玩的 , 这么疼你 。 那你更喜欢奶奶 , 还是姥姥啊?”
球球不假思索的说:“当然是奶奶啦!”孩子这句话一出来 , 李老太愣住了 , 脑子一片空白 , 一时不该如何是好 , 竟惹得人看笑话 。 旁白聊天的人也傻了眼 , 丢了面子的李老太赶紧抱着球球灰溜溜的回家了 。
其实李老太对孩子的爱一点没变 , 只是在不懂事的球球看来那就是不爱 。 莉莉刚将孩子送过来 , 就叮嘱不要惯着球球 , 对于孩子的一些无理要求要拒绝 。 认同女儿教育方式的李老太在爱孩子的同时也时刻保持着边界 , 不过度溺爱 。
比如每天都会按时按点让球球睡觉 , 而奶奶则喜欢顺着孩子心意;吃饭时 , 李老太喜欢每种菜都让球球尝试 , 注重营养均衡 , 而奶奶则是专挑球球爱吃的菜;最关键的看电视、玩手机 , 李老太都会规定时间 , 而且劳逸结合 , 但是奶奶却一点家务都不让孩子碰 , 孩子抱着手机玩也不会制止 。
正是存在上面这些偏差 , 球球才会说出更喜欢奶奶的话 , 而且球球也不是个别情况 。 那么究竟有哪些原因造成了孩子更喜欢奶奶 , 而不是姥姥这种现象的出现呢?
造成孩子和奶奶更亲的现象离不开以下这些原因:1、男婚女嫁的传统 , 孩子和奶奶相处的时间更长 , 几乎是从小带到大
首先要说一点 , 男婚女嫁的传统习俗 , 造成了女儿长大都是要嫁出去的 , 所以孩子出生后天天都能和奶奶见着面 , 关系自然更加亲近 , 而和姥姥见面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 , 自然会更陌生些 。
对于从小将自己带大的奶奶 , 孩子更加熟悉 , 所以和奶奶在一起也会更加自然 , 放得开 。 和姥姥的相处时间要短 , 所以孩子会显得局促 。 正是这一心理上的偏差 , 让孩子自然而然的偏向奶奶 , 而不是姥姥 。
2、姥姥在教育上更偏向女儿 , 通常站在孩子的对立面 , 而奶奶则更偏爱孩子
细心观察会发现 , 奶奶和妈妈在家对孩子的教育通常处在对立面 , 奶奶更多的是唱“白脸” , 而妈妈则是“黑脸” 。 正是因为这样 , 孩子犯了错奶奶喜欢偏袒 , 而妈妈则是会教训孩子 。 一好一坏之间孩子自然选择对自己好的奶奶 。
由于是自己的女儿 , 所以姥姥知道当妈的辛苦 , 也更懂妈妈的良苦用心 , 所以感同身受 , 在对待孩子上更偏向女儿 , 因此不可避免的走向孩子的对立面 , 自然就没有更偏爱孩子的奶奶能够收获孩子的喜爱 。
3、奶奶的爱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 而姥姥则更多是心里的爱
不管怎么说 , 奶奶和姥姥都是爱孩子的 , 只是孩子的感受不一样 。 和奶奶是朝夕相处 , 一针一线、一茶一饭孩子都能真切的感受到 , 这种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爱 , 让孩子非常有归属感 。
而姥姥与孩子之间比较存在距离 , 有的爱也只能放在心里 , 孩子无法实际感受到 , 得不到姥姥爱的有效反馈 , 孩子心里难免和姥姥生疏 。 也正是由于奶奶和姥姥对孩子表达爱的方式不一样 , 产生孩子更偏爱奶奶的错觉 。
![首页](/images/logo2.png)
来源:(树上的向日葵)
【】网址:/a/2020/0702/ahbb160232.html
标题:孩子更喜欢奶奶,而不是姥姥,多半是这三个原因,值得家长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