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凡时间.|抱怨的本质是一种“能量泄漏”


_本文原题:抱怨的本质是一种“能量泄漏”
【伯凡时间.|抱怨的本质是一种“能量泄漏”】
伯凡时间.|抱怨的本质是一种“能量泄漏”
本文插图
1、不公与抱怨
常常抱怨的人其“怨气”大多来源于内心某种“不公”的感觉 。 当一个人对现实的状况有了不公平、不公正的念头 , 潜意识会产生拒绝和抵触的想法——不愿意通过积极的办法改变现状 , 而是紧紧地抱着怨气不撒手 , 将所有的能量都用于责备 , 甚至产生某种幻觉 , 错将情绪上的宣泄当成改变现实的手段 。
比尔·盖茨曾经说 , 世界充满了不公平 , 不要想着去改造它 , 而是要去适应它 。 也许所谓的公平并不是绝对的平均分配 , 而是一种有差异的动态平衡 , 是一种“远离平衡态的平衡态” 。 过于强调绝对公平的人 , 往往是以一种静态的、终局的视角和“受害者”的心态来看待这个世界 , 由此产生满腹的牢骚——这其实是对自己懒惰与无能的愤怒 , 将不公的因素夸大为自己不努力、不作为的借口和托词 。
2、心理暴力与行动孱弱的矛盾体
“无事生非”一词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处于闲散的、无所事事的状态 , 就容易对周围的一切指指点点 , 形成一种“批评家人格”——只有否定 , 没有前进 。 持续地抱怨虽然没有表达某种真实的东西 , 但一定真实地表达了某种东西——抱怨其实是一种自我消耗的心理暴力 。 爱抱怨的人一定是在潜意识当中预置了一种叫做“应该”的预设场景 , 以自我愿望和意志作为绝对的标准 , 依靠一种绝对的权利使别人屈服 。

伯凡时间.|抱怨的本质是一种“能量泄漏”
本文插图
爱抱怨者其实是一种矛盾体:一方面把自己的感受看得过于重要;另一方面又忽略了主动作为的积极作用 , 在思想上表现为过度依赖 , 在行为上表现为持续地拖延——在这种矛盾的落差当中形成能量耗散 。
3、抱怨的本质是一种“能量泄漏”
一个人之所以养成抱怨的习惯 , 往往是由于缺乏清晰的目标 , 找不到前进的路径和步骤 , 没有发力点 。 如果大部分心智都被抱怨所占据 , 就不会真切地面对当下 , 更不能将现在的每一个动作与未来建立链接 。
举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有一次着急赶火车 , 由于时间紧张 , 在挤公交的时候被一个人重重地踩了一脚 , 对方连一声“对不起”都没说 。 如果是在平时 , 一定会停下来将心中的不满和责备发泄出来;但是那个时候一门心思赶火车 , 根本不允许在这件突发的小事上耗费多余的时间和精力 , 也就没有感觉到脚面有多疼 。 于是这件小事很快就略过了 , 丝毫没有影响赶火车的进度 。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 , 当一个人将过多的精力用于抱怨这件事上的时候 , 一定说明他的脑中缺乏明确的指向性 , 对生命能量的管理是耗散的、不集中的 。 因此 , 经常抱怨的人是将宝贵的能量在无意中泄漏出去——他们不懂得生命的能量管理 。

伯凡时间.|抱怨的本质是一种“能量泄漏”
本文插图
同样 , 如果一个公司当中非议的声音太多 , 只能说明这个组织的冗员太多且目标不一致 , 这样的机构当中必然有大量的内耗 。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 , 这是一种“责任病毒” , 通过侵入组织文化蔓延开来 , 直至侵蚀企业健康的机体 。
4、意识雷达该指向何方
意识雷达(心理雷达)是个体在认知世界时基于某种特定的生活经验对周边事物探索与扫描的直接感受 , 这是一种“被意识操控的雷达” 。 例如 , 当太太怀孕的时候 , 你会发现街上突然多了很多孕妇;如果你新买的汽车是一辆小众车型 , 你就会发现街上“冒出”很多同类车型——其实街上的孕妇还是那么多 , 某个品牌的小众车型也没有突然增多 , 只是因为过去你的利益没有与“孕妇”及“小众车型”相关 , 所以没有相应的意识 , 雷达自然也就检测不到相关现象 。分页标题
《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 , 整个宇宙都会赶来帮你” 。 抱怨者的意识雷达指向了不公、亏欠、怨恨……只能说明抱怨者的内心是渴望失败的 , 所以你会发现爱抱怨的人埋怨的事情会越来越多;但如果一个人目标清晰 , 他的意识雷达一定会将当下的每一个细节都与目标紧密相连 。 当一个人被明确的目标感牵引 , 就会被强烈的使命驱动 , 沿途当中的磕磕绊绊都不会真正地影响到自己——在宏伟的使命面前 , 这些小事完全不足以引发抱怨 , 自动屏蔽了能量耗散 , 转而收集所有能够助力目标的信息 。
还是借用《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当中的一句话——没有一颗心 , 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 。 当你有一个明确而清晰的目标时 , 就会沉浸在追逐梦想的过程当中;虽然困难重重 , 但你享受着奋斗带来的快感和克服困难带来的成就感 , 心流激荡 , 无暇抱怨 , 意识雷达在敏锐地搜寻每一个靠近目标的细节……
守护心智的带宽
让我们安详的来说一说“安详”
我们身处于三个世界 , 你在哪一个?
“远方”只是另一种眼前的苟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