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成年人的潜规则:想要活得“爽”,就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_本文原题:成年人的潜规则:想要活得“爽” , 就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阿德勒|成年人的潜规则:想要活得“爽”,就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本文插图
前几天 , 刚入职场不久的朋友小西向我吐露工作后的辛酸苦楚:
普通大学毕业的小西进了一家不错的公司就职 , 她身边的同事很多都是名校毕业的 。
小西心里一直害怕得不到领导的认可 , 得不到同事的信赖 , 面对很多发言机会的时候 , 她都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 。
在一次次错失表达自己的机会之后 , 小西每次开会都选择沉默了 。
时间久了 , 小西的自卑 , 怯懦让她在工作中越来越提不起精神 , 一种无形的压力让她无法开心起来 。
她的经历让我开始思考:人要怎样才能获得幸福 , 获得自由?
在日本作家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的《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一书中 , 我看到了答案 。
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 , 他强调社会文化和自我奋斗对个人的影响 , 是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 。
阿德勒的思想主张:一个人的成功和幸福 , 与其他任何人都没有关系 , 所有的一切取决于自己 。
《被讨厌的勇气》通过一位深陷自卑、无能与不幸福的青年与深受阿德勒心理学影响的哲人之间的对话 , 揭示了一个人想要获得自由 , 获得幸福就必须要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 而这种勇气也是我们面对人生问题的最终解药 。
青年自幼缺乏自信 , 他对自己的出身、学历甚至容貌都抱有强烈的自卑感 。
对于哲人主张的理论:人可以改变 , 世界极其简单 , 人人能获得幸福 , 青年感到不惑 , 青年与哲人展开了关于怎样获得幸福的交流辩论 。

阿德勒|成年人的潜规则:想要活得“爽”,就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本文插图
【阿德勒|成年人的潜规则:想要活得“爽”,就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01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心理分析:在探讨一个人为什么会不幸时 , 总是会分析他的过去经历 , 成长过程中留下的不幸 , 认为这会成为一个人一生的阴影 。
以精神创伤说为主张的弗洛伊德强调过去的经历对人的影响 , 更加注重人潜意识中的想法 。
阿德勒心理学则否定心理创伤说:“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
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 , 即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 , 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 。
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 , 而是我们赋予经历的意义 。 ”
弗洛伊德的心理创伤说可以总结为“原因论” , 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则强调“目的论” 。
原因论强调过去对现在的影响 , 而目的论强调人的主观意识选择 , 为了达到怎样的目的而采取的行为 。
阿德勒的目的论是说:“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 , 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 。 ”
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你自己 。
我们总是把自己的不幸归结为过去的经历 , 但比起找到承认不幸 , 纠结于不幸的原因 , 更重要的是自己对未来的选择和把握 。
继续带着过去的不幸生活下去只会更加不幸 , 只有带着让未来变得更好的心态 , 选择放下过去 , 为自己创造一个更幸福的未来才是我们生活的目的 。
02
一切烦恼来自人际关系
青年对哲人说 , 他讨厌自己 , 无法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 , 用目的论也无法解释自己讨厌自己有什么好处 。
哲人举了一个曾经接受过心理咨询的女孩的例子解答青年讨厌自己的原因 。
一个患有脸红恐惧症的女孩 , 一见到人就会脸红 , 正因如此 , 她无法鼓起勇气向自己喜欢的人告白 。
女孩觉得自己只有先治好脸红恐惧症才能向喜欢的男孩告白 。分页标题
但 , 女孩脸红的真正原因 , 只是因为她害怕表白被拒 , 脸红恐惧症只是她害怕被拒绝而产生的 。
为了逃避被拒绝 , 女孩用脸红恐惧症当做了借口 。
能够治好女孩脸红恐惧症的人只有女孩自己 , 而哲人能做的只是鼓励女孩做自己 。
最后 , 那个男孩先向女孩告白了 。
因为害怕在人际关系的相处中受伤 , 害怕被别人讨厌 , 所以只会看到自己身上的缺点 , 而做不到喜欢自己 。
但 , 我们要承认的一点是:在人际关系中不可能不受伤 , 只要涉及人际关系就会有或大或小的伤害 。
阿德勒曾说:“要想消除烦恼 , 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 。 ”
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
无论是自卑的人还是自负的人 , 他们都是过于看重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存在 , 过于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 害怕被讨厌 。
当一个人陷入自己与他人的比较与权力之争中时 , 就无法在人际关系中看清自己的目标 。
只有摘掉竞争或胜负之争的眼镜 , 才能够改变完善自己 。

阿德勒|成年人的潜规则:想要活得“爽”,就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本文插图
03
学会课题分离
阿德勒把人成长过程中产生的人际关系分为三大课题:“工作课题” , “交友课题”和“爱的课题” , 这三者统称为人生课题 。
阿德勒说:“如果想要和谐地生活在一起 , 那就必须把对方当成平等的人 。 ”
在这些课题中 , 所有人的课题都是相互独立的 , 只有专注于自己的课题才能获得自由 。
一味地为获取他人的认可 , 为满足别人的期待或者让别人满足自己的期待 , 都会失去获得幸福的自由 。
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源于自己或他人对别人课题的妄加干涉 。
只有进行课题分离 , 人际关系才能发生很大的变化 。
在我们生活中 , 进行课题分离似乎很难做到 , 正因为这种相互干涉的关系才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和羁绊 。
当你学会放下别人的课题 , 不再在意他人的眼光和评价的时候 , 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自由和勇气 。
04
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正如本书的题目《被讨厌的勇气》 , 每个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 , 都应该能够清醒地认知自己 。
人要怎样才能获得勇气?
阿德勒的见解是:人只有在能够感觉到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能获得勇气 。
哲人在回答青年关于怎样觉得自己有价值的问题时 , 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人只有在可以体会到“我对共同体有用”的时候才能感觉到自己有价值 。
这也是阿德勒心理学给出的答案 。
简单来说就是我通过对他人做出贡献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 而不是通过别人的评价说“很好”或“不好”来评判自身的价值 。
通过对他人的贡献来体现自己的价值获得价值感和贡献感 , 至于贡献是否有用则是他人的课题 。
而感到幸福即感受自己的贡献感 。 这也就是哲人对青年说的:幸福即贡献感 。
自己对于他人的贡献不需要特意寻求他人的认可 , 在共同体中做到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就能获得幸福感 。

阿德勒|成年人的潜规则:想要活得“爽”,就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本文插图
05
活在当下
每个人的存在都是特别的 , 但是每个人又都是平凡的 , 没必要纠结于自己没有成为“特别优秀”的自己的束缚中 。
敢于接受普通的自己 , 学会自我接纳 , 要有甘于平凡的勇气 。
但甘于平凡不是让自己停滞不前 , 而是在攀登人生这座高山时 , 要关注的不是最后登上山顶的那刻 , 而是关注脚下的路——当下的这一刻 。
哲人说:“人生就像是在每一个瞬间不停旋转起舞的连续的刹那 。 并且 , 暮然四顾时常常会惊觉:已经来到这里了吗?” 分页标题
人生是连续的刹那 , 根本不存在过去和未来 。
只有认真地活在“此时此刻”才不会纠结于过去的不幸和未来的未知 。
聚焦“此时此刻”是认真而谨慎地做好现在能做的事情 。
对于我们而言 , 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 , 而是“此时此刻” 。
06
结语
在青年和哲人的对话中 , 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青年的疑惑 , 更是每个感到不幸福的人都有的疑惑 。
在阿德勒心理学中 , 作为社会个体的我们 , 想要获得幸福 , 首先要拥有被世界讨厌的勇气 。
正如哲人所主张的理论:人可以改变 , 世界极其简单 , 人人能获得幸福 。
共勉!
作者:周瑶 , 精读读友会会员 。 在尘埃里修炼 , 在俗世间求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