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财经|青岛两大“神器”助阵北斗卫星发射 青岛力量闪耀太空


“发射成功!”6月23日上午 , 守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指挥控制站配电机房内的刘晓露得到消息 , 自己挥了挥拳头 , 算是庆贺一下 , 脸上也洋溢出胜利的笑容 。
刘晓露是青岛平度市云山镇人 , 2017年12月大学毕业后来到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 因为学的是电器自动化专业 , 他被安排到了配电岗位 。 从最初的跟班学习到如今的高压主操作手 , 如今刘晓露已经成功保障了40余次航天发射任务 , 安全保障设备用电1000小时 。 这一切虽看似顺其自然 , 其实离不开他自己日复一日的辛勤努力与永不放弃的钻研精神 。

青岛新闻网财经|青岛两大“神器”助阵北斗卫星发射 青岛力量闪耀太空
本文插图
“输出电压正常、功率正常、UPS电压正常……”发射前 , 每天晚上十点半的配电机房内 , 刘晓露完成了当天最后一趟机房巡视 , 仔细地做好登记 , 方才安心地去休息 。
“当我第一次看见机房内大大小小的设备 , 眼花缭乱的电压表、电缆线时 , 我真的特别发愁 。 但转而一想 , 电工岗位虽小 , 但是责任重大 , 保障用电涉及我们各个关键岗位和所有重要设备 , 如果说电出了问题 , 就像是人没有了血液 , 所以保电就是保成功!能为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 不也正是我来到这里的初心吗?”电话中 , 他笑着对采访人员说道 。

青岛新闻网财经|青岛两大“神器”助阵北斗卫星发射 青岛力量闪耀太空
本文插图
刚接触高压岗位的时候 , 刘晓露实际操作中的各种知识原理、操作技巧可谓是一窍不通 。 面对挑战 , 抱着“啃的就是块硬骨头 , 面对技术难题就是要刨根问底!”这个心态 , 那段时间刘晓露总是“泡”在机房里 , 除了吃饭 , 几乎看不到他的人影 , 白天他和老师傅一起熟悉设备、装机调试 , 晚上加班加点学习供电系统建设的基本概念、基本组成、工作流程以及设备的原理知识 , 那时候 , 他工作服的口袋中永远都揣着一本《高压岗位要点手册》 。
凭着一股不服输的拼劲 , 刘晓露用了近三个月的时间学习了大量的设备知识和操作常识 , 吃透了高压岗位上各种设备的性能 , 硬是从一名新手“磨”成了一名熟练的老师傅 , 自身业务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
在一次发射前演练过程中由于断路器损坏 , 机组突然出现供电不稳定的状况 , 同时电压、频率也出现大幅度跳变……所有设备都处于运行状态 , 跳变电压不稳定随时会产生断电的风险 , 一旦断电很有可能会造成重要设备的损坏 。 “必须马上切换备用机组!”刘晓露迅速进行线路切换操作 , 在向上级报告情况后 , 立即开展故障排查 , 很快便发现断路器线圈有明显烧黑迹象 。 凭借自身的工作经验和对日常故障案例的研究 , 刘晓露迅速对烧黑的线圈进行更换 , 随后拉开手车断路器 , 拆装各种元器件 , 检查配电位二次回路 。 从发现问题到进行各项操作 , 整个过程仅用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 , 机组恢复正常 , 电压可以正常供电 , 主机组和备用机组电压均显示正常 , 故障被成功排除 。
在航天事业高速发展的今天 , 每一次火箭发射都举世瞩目 , 而在成功的喜悦背后 , 有着一群头顶一片天 , 脚踏一方土 , 勤劳苦干 , 默默奉献的“无名之辈” 。 虽然刘晓露所在的高压岗位常年要值守在指控大楼内 , 火箭发射时也是守在机房里 , 少了航天发射该有的壮阔 。 但刘晓露明白航天事业是万人一杆枪的事业 , 需要无数人在背后奉献坚守 , 面对前方的新征程 , 他坦言到:“我会一直追逐属于我的航天梦 , 始终保持一颗认真负责和学无止境的心 , 用成熟可靠地操作 , 打好每一场‘战役’!”
现场
发射成功!青岛航天老人心落地了
“我早早就打开了电视 , 等着看发射直播 。 ”昨天上午9点 , 采访人员来到高泽锴家中 , 这位曾经亲手将几十颗卫星护送上天的青岛人 , 早早就和妻子一起坐在电视旁边 , 通过央视直播观看北斗卫星发射 。分页标题
“快看 , 这就是我工作过30年的卫星发射塔台 , 每次卫星准备发射的前10多分钟 , 我们才撤离……”采访人员注意到 , 高泽锴和妻子坐的离电视很近 , 一个是眼晴的原因 , 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离得近看得清 。 作为从一线退下来的航天人 , 他不想错过直播现场的每一个细节 。 面对熟悉的工作岗位 , 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 , 想想在30多米高的发射塔台上奋战了几十年 , 高泽锴心里充满了激动 , 边看直播边兴奋地和妻子说着当年的事情 。
“发射成功了!”当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传来这一消息时 , 虽然已经听惯了“成功”的消息 , 但每一次都令高泽锴兴奋不已 。 尤其是这次 , 心情格外不一样 。 高泽锴说 , 以前都是在现场忙碌 , 即便是妻子在西昌的那几年 , 俩人也没有在家一起看过发射直播 。 高泽锴和妻子一起边看边回忆 , 说到兴奋处还不时用手比划着 , 仿佛回到了当年的发射现场 。
“心终于落地了 , 可以举杯庆祝一下 。 ”发射成功的消息传来 , 高泽锴第一个电话打给了昔日一起护送卫星上天的同事刘哲理 。 两人在10多分钟的通话里 , 不断回忆着护送卫星的往事 , 互相表达着兴奋的心情 。 其实 , 作为航天老人 , 每次发射卫星时的心理压力都很大 , 在宣布发射成功之前 , 他们的心都一直悬着 , 直到发射成功 , 悬着的心才慢慢落地 。
新闻延伸
北斗产业链的青岛元素
随着北斗三号卫星系统第30颗 , 也是系统最后一颗卫星的发射 , “北斗导航”又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 可你知道吗?这里面也有不少“青岛元素”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青岛高新区作为岛城北斗产业高地 , 辖区内的青岛市光电工程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青岛光电院)研发的“监视器”和“敏感器”两大“神器”为北斗三号卫星系统提供支持 。
■关键词1:“监视器”——关注卫星“翅膀”动态
卫星进入太空后 , 需要太阳能帆板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 以支持卫星完成各项工作 , 这就是我们通常看到卫星“翅膀” 。 太阳能帆板由多块太阳能板组成 , 在进入轨道前为折叠和锁紧的状态 , 进入预定轨道后帆板打开吸收太阳能转化和提供电能、支持卫星运行 。 因此太阳能帆板是否顺利打开对于卫星来说至关重要 。
■关键词2:“敏感器”——让卫星有方向感
卫星作为一项为人类服务的高端设备 , 无论是采集信息 , 还是追踪位置 , 大部分功能都要“面向”地球才能实现 。 但是升空的卫星远在天边 , 怎样才能知道它是否“面向”地球、有没有“看”偏呢?这就需要设备来“探测”一下 。 而敏感器就是专门负责解决这一问题的 。 据了解 , 敏感器可分为太阳敏感器、星敏感器、地球敏感器三类 , 所有卫星都会配备其中一种 , 其中太阳敏感器是在航天领域应用最广泛的一类敏感器 , 青岛光电院为北斗三号系统研发提供的便是太阳敏感器 。
北斗卫星系统对于市民来讲最直接的利好便是定位和导航 , 相应地 , 也诞生了涵盖数据、研发、生产的北斗导航全产业链 。 以一台导航仪为例 , 这类定位和导航产品要顺利研发和使用 , 还需要一系列产品的辅助 , 因此除了直接供应航空航天产品 , 包括光电院在内的多家青岛的企业、单位也将科研触手延伸到北斗导航下游 , 为这些终端产品做配套 。
新闻链接
6月23日上午 , 大凉山腹地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发射场 。

青岛新闻网财经|青岛两大“神器”助阵北斗卫星发射 青岛力量闪耀太空
本文插图
推迟一周发射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矗立在发射塔架旁 , 乳白色箭体上的“中国航天”四个大字与火箭整流罩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志的搭配显得格外醒目 。
【青岛新闻网财经|青岛两大“神器”助阵北斗卫星发射 青岛力量闪耀太空】

青岛新闻网财经|青岛两大“神器”助阵北斗卫星发射 青岛力量闪耀太空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9时43分 , 伴着山呼海啸般的巨响 , 腾空而起的长征火箭底部拖曳着耀眼的白色尾焰 , 托举着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飞向太空 。 约30分钟后 , 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 至此 , 我国提前半年完成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 。
(来源 青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孙启孟 通讯员 车元元 张天泽、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