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海滩|双鞭呼延灼的悲壮结局:与金军头号猛将大战五十回合,为国捐躯


在《水浒传》中 , 双鞭呼延灼是赫赫有名的梁山马军五虎将之一 。 他原本是宋军将领 , 曾奉命率部征讨梁山 , 其间与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花和尚鲁智深等人打得难解难分 。 此后 , 呼延灼也归顺了梁山 。 大聚义时 , 呼延灼位居天罡 , 排名第八位 。 梁山受招安后 , 呼延灼随众参加四大战争 , 幸免于难 , 得到朝廷的封赏 。 至于呼延灼的结局 , 小说中只是简单地提到 , 他曾经在淮西与金兀术大战 , 最终壮烈殉国 。 而在《说岳全传》中 , 呼延灼的故事就是从金军南侵开始的 。

灿烂海滩|双鞭呼延灼的悲壮结局:与金军头号猛将大战五十回合,为国捐躯
本文插图
在该书第三十六回中 , 金兀术听从军师哈迷蚩的建议 , 分兵五路南下 。 金兀术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直取金陵 。 金军到达长江边上时 , 宋军将领杜充献江请降 , 被金兀术册封为长江王 。 在杜充的引导下 , 金军没费一兵一卒顺利渡过长江进入金陵 。 得知金兀术进城的消息后 , 宋高宗惊慌失措 , 跟着李纲、王渊等几位大臣从通济门逃出 , 向临安方向狂奔而去 。 得知宋高宗逃走 , 金兀术大怒 , 命杜充为前部先行出发追击 , 自己率主力紧随其后 , 企图将宋高宗生擒活捉 。

灿烂海滩|双鞭呼延灼的悲壮结局:与金军头号猛将大战五十回合,为国捐躯
本文插图
高宗等君臣七人经过一个昼夜的狂奔 , 穿过平江府的秀水县来到海盐县境内 。 海盐县县令路金得知高宗逃难至此 , 赶忙率部将众人接进县城 。 路金表示:“临安虽然离海盐县不远 , 但是一路上皆有金兵出没 , 加上节度使听闻金军南下消息后早已弃城而逃 , 就算到了临安也未有军队保驾 , 不如就在海盐县召集各路勤王大军 。 ”为此 , 路金还向高宗推荐了隐居在县中的老将呼延灼 。

灿烂海滩|双鞭呼延灼的悲壮结局:与金军头号猛将大战五十回合,为国捐躯
本文插图
大臣王渊提出了自己的疑虑:“梁山五虎将呼延灼确实是位英雄 , 但现已年老体迈 , 不知本领如何?”不过 , 此时急于脱困的宋高宗也顾不上那么多了 , 随即命路金前去征召呼延灼前来见面 。 呼延灼赶到县衙大堂与高宗等人见面后不久 , 士卒来报说金军已兵临城下 。 呼延灼当即手提双鞭骑着战马出城迎敌 。 高宗也在众人的陪护下 , 一同登上城楼观战 。

灿烂海滩|双鞭呼延灼的悲壮结局:与金军头号猛将大战五十回合,为国捐躯
本文插图
得知金军的主将是叛将杜充 , 呼延灼不禁勃然大怒 , 跃马扬鞭朝着杜充的头上打来 。 杜充提刀招架 , 却被呼延灼一鞭打落马下 , 当即丧命 。 眼看主将被杀 , 金军溃不成军 , 落荒而逃 。 呼延灼也不追赶 , 取了杜充的首级 , 回城复命 。 高宗在城头看到白发苍苍的呼延灼神勇不减当年 , 高兴地说道:“爱卿真乃神勇!”他当场许诺 , 若能平安回到南京 , 必对呼延灼加官进爵 。 随即 , 宋高宗又命人将杜充的首级高悬城楼之上 。 然而 , 高宗等人只高兴了片刻 , 金兀术亲率追兵已经来到城下 。

灿烂海滩|双鞭呼延灼的悲壮结局:与金军头号猛将大战五十回合,为国捐躯
本文插图
高宗一见金兀术 , 不仅泪如泉涌 , 悲伤道:“这就是拿我二圣的兀术 , 孤与他有不共戴天之仇!”呼延灼听闻此言 , 重新整装出城迎敌 。 临行前 , 呼延灼对高宗表示:“如果我不能取胜 , 主公可速速出城 , 前往湖广见了岳飞再图恢复大计 。 ”金兀术看来者是一员鹤发童颜、威风凛凛的老将 , 好奇地问道:“这位老将军是什么人呀?请报上姓名 。 ”

灿烂海滩|双鞭呼延灼的悲壮结局:与金军头号猛将大战五十回合,为国捐躯
本文插图
分页标题
得知来人是梁山泊的五虎将呼延灼时 , 金兀术不禁惊讶道:“早就听说梁山泊聚义了一百零八位好汉 , 个个都是武艺高强的英雄 , 以前我还不信 , 今日得见将军 , 果然名不虚传!”随后 , 呼延灼手提双鞭与金兀术在城外展开了一场殊死较量 。 金兀术虽然年轻体壮 , 身有万钧之力 , 但迎战呼延灼时依然感到十分吃力 , 心中暗想:“呼延灼果然是位英雄 。 他若再年轻几岁 , 我还不是真不是他的对手 。 ”
【灿烂海滩|双鞭呼延灼的悲壮结局:与金军头号猛将大战五十回合,为国捐躯】

灿烂海滩|双鞭呼延灼的悲壮结局:与金军头号猛将大战五十回合,为国捐躯
本文插图
不过 , 金兀术毕竟是金军的头号猛将 , 不仅年轻力壮 , 武艺亦非常高强 。 与金兀术大战了五十多个回合后 , 呼延灼渐渐体力不支 , 不得已调转马头向城中败走 。 不料 , 海盐县城的吊桥年久失修 , 其中有几块木板已经严重腐朽 。 呼延灼来到吊桥时 , 战马的前蹄踩断了两块朽木 , 直接将呼延灼掀翻在地 , 被金兀术所杀 。 就这样 , 堂堂的梁山马军五虎将呼延灼为国捐躯 。参考书籍:《说岳全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