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次资讯|《上新了故宫》袁姗姗周一围神还原“甄嬛传”,讲述故宫的正史


北京卫视的《上新了·故宫》第三期播出 。 这期节目在同时段的收视率表现非常抢眼 , 基本上坐稳了卫视同时段所有节目的第二位置 。 之所以这么多人观看 , 是因为这一期的故宫节目当中 , 宫内的文史专家们首次曝光了正史当中的甄嬛到底是什么样的 , 她的居住环境及其环境背后的故事又是什么 。

胖次资讯|《上新了故宫》袁姗姗周一围神还原“甄嬛传”,讲述故宫的正史
本文插图
电视剧观众对“甄嬛”这个角色并不陌生 , 无论是《甄嬛传》还是《如懿传》 , 这个角色都已经深入人心 。 不少观众都是按着这两部电视剧的剧情来看待乾隆皇帝的母亲的 。 而在《上新了·故宫》当中 , 宫内的文史专家们却给出了不一样的说法 。
这期节目 , 首先是从皇帝选秀开始 , 讲述了皇帝和皇太后在御花园选秀的一些规矩 。 当时的王公大臣们 , 有了13岁到17岁的闺女 , 要先送到宫里边来选秀 , 皇帝没有选中的 , 才能出宫嫁人 。 而这个电视剧当中的“甄嬛” , 文史专家们给出了一种说法 。

胖次资讯|《上新了故宫》袁姗姗周一围神还原“甄嬛传”,讲述故宫的正史
本文插图
说“甄嬛”是康熙皇帝为雍正这个儿子选的 , 只是作为侍妾存在的 , 根本不算什么正经的福晋和侧福晋 。 所以 , “甄嬛”当时在这个皇子的行宫里边 , 根本算不上什么有地位的人 。 只是后来 , 突然发生的一件事情 , 让她顺利上位成功了 。
周一围和袁姗姗则在《上新了·故宫》里边通过情景再现的方式神还原了这段“上位戏” 。 原来 , 这个四皇子当时生了传染病 , 别的福晋和侧福晋都不敢前来服侍 , 唯独这个“甄嬛” , 不仅服侍四皇子 , 而且还积极侍寝 , 最终感动了四皇子 , 才有了后面的上位 , 怀上儿子 , 怀上儿子 , 也就是后来的乾隆 。
【胖次资讯|《上新了故宫》袁姗姗周一围神还原“甄嬛传”,讲述故宫的正史】
胖次资讯|《上新了故宫》袁姗姗周一围神还原“甄嬛传”,讲述故宫的正史
本文插图
故宫的文史专家们也表示 , 《清史稿》中对这位“甄嬛”的记载只有寥寥数字 , 根本无法勾勒她完整的一生 。 等到四皇子正式成为雍正皇帝之后 , 这个“甄嬛”也开始晋升为熹妃 , 最终晋升为熹贵妃 。 但是 , 这个熹贵妃(甄嬛)除了弘历(乾隆)之外 , 再也没有子嗣 。 因此 , 被论证为 , 雍正帝根本没有宠幸熹贵妃 。
当乾隆皇帝登基之后 , “甄嬛”才真正开始了自己在历史上的辉煌时刻 。 《上新了·故宫》展示了一些平常参观故宫所不能参观的地方 , 尤其是进入了这个“甄嬛”的寝室 , 并且打开了她的名贵的大橱子 。 当然 , 橱子里边已经没有了当年的宝物 。 但是 , 里边的文史专家讲 , 这个黄花梨的橱子 , 也是这个宫殿里边搬不动的宝贵文物了 。

胖次资讯|《上新了故宫》袁姗姗周一围神还原“甄嬛传”,讲述故宫的正史
本文插图
乾隆皇帝一生写过两万多首诗歌 , 其中有八百多首提到了自己的母亲 , 也就是电视剧当中的“甄嬛” , 可见 , 还是非常孝顺的 。 文史专家们讲 , 乾隆把很多好东西都送到母亲的宫殿里边来 。
基于这些正史的介绍 , 我们可以看到 , 《甄嬛传》和《如懿传》当中 , 有很多都是出于电视剧的需要而杜撰的 。 乾隆确实是“甄嬛”的亲生骨血 , 并非后来的电视剧中讲的那样 。 而“甄嬛”的上位史 , 也并非是《甄嬛传》当中所说的与皇帝两情相悦 。
其实 , 清宫电视剧之所以可以随便写 , 是因为《清史稿》并未正式成书结版 。 这部《清史稿》是民国初年集体创作的 , 但只是“稿” , 还不是最终的版本 。 《唐史》、《宋史》、《元史》、《明史》等等都是最终的定稿版本 , 唯独《清史稿》 , 一直没有定稿 。分页标题
为何没有最终定稿呢?这里边的原因很多 。 有不少是面对如何臧否人物的犹豫不决 。 即使《清史稿》 , 也存在不少的关外版本和关内版本 。 因此 , 对于清代的皇宫 , 可以影视剧艺术创作的东西很多 。

胖次资讯|《上新了故宫》袁姗姗周一围神还原“甄嬛传”,讲述故宫的正史
本文插图
对于《上新了·故宫》这部有文化的综艺节目而言 , 更多的不在于介绍清宫的历史 , 而在于向观众展示一种中国的传统美学诉求 。 我们在最新这些年的建筑、服饰及其艺术品的追求上 , 更多的趋向了西化 。 而中国艺术有着自己独具东方魅力的美学追求 。 而这种美学追求 , 则正是中国人保持自己一种独特生活方式的外在闪现 。 最近几年来 , 讲中国传统美学的节目多起来 , 也是国人重拾一种传统文化生态的表现 。
不过 ,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在著述《国史大纲》里边早就讲过 , 中国人的美学追求 , 重精神而不重器物 。 我们在器物上找中国传统精神 , 或许失之于小了 。 所以, , 中国文化在一种历史精神当中 , 文史哲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在一宫一殿一盆一碗的得失上 。 只有看明白这点 , 才能做好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