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之意|传梁山之名、扬梁山之威:梁山泊五绝


明末清初小说家陈忱曾赞扬说:
“戴宗之神行法 , 张青之石子 , 花荣之射 , 燕青之厮扑、安道全之医 , 可称梁山泊五绝 。 ”

路之意|传梁山之名、扬梁山之威:梁山泊五绝
本文插图
一、“神行太保”戴宗
“有一等惊人的道术 , 但出路时 , 赍书飞报紧急军情事 , 把两个甲马拴在两只腿上 , 作起神行法来 , 一日能行五百里;把四个甲马拴在腿上 , 便一日能行八百里 。 ”
正因为有此超人道术 , 他荣任梁山泊“总探声息头领” , 大概相当于“保密局局长”吧 。 堪称是梁山一位功勋卓著的杰出谍报人员 , 为发展梁山谍报组织 。 联络八方豪杰 , 为刺探军事情报 , 加强梁山通讯联络 , 他不辞辛劳 , 四处奔波 , 立下了大功 。
为搭救宋江 , 戴宗不顾个人安危 , 勇敢地承担起“传假信”的重担;为破除高廉的妖法 , 他和李逵长途跋陟 , 到蓟州连续几日寻取公孙胜;为保证“三打祝家庄”的胜利 , 他山上山下来回奔驰 , 及时传递信息 , 调兵遣将;他多次潜入北京城等 , 获取了重要情报 , 为梁山的攻城略地做出了贡献 。 在宋江患重病期间 , 也得力于他的神法 , 及时请来神医安道全 , 救了宋江一命 。 因此 , 戴宗在梁山的地位是比较高的 , 很受其他头领的尊重 。
作品表现戴宗的“道术”专长 , 虽然涂抹了神话色彩 , 但人们并不觉得荒唐 , 这不能不归功于作者胜人一筹的功力 , 即把人物的性格与神法统一起来 , 把“神化”描写与“现实”描写协调起来 , 达到了艺术的和谐完整 , 鲜明地体现了人物典型的“这一个” , 以致人们把他的“神行”看作人物固有的本事 , 而似乎忘记了那只不过是神化了的“道术” 。 尤为高明的是 , 作品对戴宗道术本身的描写 , 不作无所限制的夸张和简单化的艺术处理 , 而是细腻地描写出施展道术的某些“约束性”和生动情景 , 这不仅把一些“现实”的因素揉进了“道术”里 , 增添了一种“似是而非”的现实“真实”感 , 而且显得情趣横生 。
如写戴宗与李逵到蓟州寻取公孙胜的情景 。 临行前 , 戴宗要求派个同伴 。 吴用担心别人跟不上 , 戴宗便说:“若是同伴的人 , 我也把甲马拴在他腿上 , 教他也走得许多路程” 。 李逵要跟着去 , 戴宗又讲:“须要一路上吃素 , 都听我的言语” 。 这煞有介事的“拴甲马”、“吃素”和“听我的言语”的要求 , 便是施展“神行”术的“约束性” 。 显然这比那简单地“念念有词”便祭起神法来的描述 , 更具体生动 , 更有真实感和感染力 。

路之意|传梁山之名、扬梁山之威:梁山泊五绝
本文插图
二、“没羽箭”张清
张清是最后上梁山的几名好汉中的一个 , 可是他以飞石的绝技 , 为自己涂抹了一层光彩 , 也在群雄中赢得了地位与荣耀 。 张清是个猛将 ,
“善会飞石打人 , 百发百中 , 人呼为没羽箭 。 ”
没羽箭 , 原是说“箭不用羽 , 可谓精巧 , 其屋藏之” , 《水浒》引申为石子 。
以石子为兵器 , 用之于兵争 , 历史上有记载 。 《左传》记载:
“战于繻葛 , 命二距曰:‘旝动而鼓’ 。 ”
《三国志》里也曾写到著名虎将许褚“飞石掷之”的事例 。 《水浒》中写张清的“飞石打人” , 既有其动人的感染力 , 也难免有“尽善尽美”之处 。
张清的飞石 , 首先是强调飞石的准确性和强大威力 。
第一个吃石子的是徐宁:“石子眉心早中 , 翻身落马 。 ”第二石子击中燕顺的“镗甲护镜上 , 铮然有声 , 伏鞍而走” 。 接着 , “韩滔鼻凹里打中” , 击中呼延灼的“手腕上” , 刘唐被“打倒在地” , “铮的打在杨志盔上” , 雷横“额上早中一石子” , 朱仝“脖项上又一石子打着” , 正中着关胜的刀口 , 那石子抹董平“耳根上擦过去” , 那石子打在索超脸上 。 就这样 , 前后有十五员大将被飞石击中 , 以致 分页标题
“宋江再与卢俊义、吴用道:‘我闻五代时 , 大梁王彦章 , 日不移影 , 连打唐将三十六员 。 今日张清无一时 , 连打我一十五员大将 , 虽是不在此人之下 , 也当是个猛将 。 ’众人无语 。 ”
其次 , 作品细腻展示出了张清飞石所以奏效的辅助条件 , 增强了真实感 。
由于石子是随身携带的 , 打了出去就回不来 , 因而必须有一定数量 , 又不能太大 , 同时还得防备对方各种兵器的袭击 。 这就决定了使飞石时 , 必须有羽翼作掩护 , 方能顺利施展其技能 。 正如宋江所说:“我看此人 , 全仗龚旺、丁得孙为羽翼 。 如今手足羽翼被擒 , 可用良策 , 捉获此人 。 ”当张清和董平“两个搅做一块” , 索超出马的时候 , 作为羽翼的“龚旺和丁得孙两骑马齐出 , 截住索超厮杀” , 以防张清之不测 。 再如 , 飞石子 , 实质上是一种暗器 , 于是作品便多次描写张清那“伺机偷袭”的动作神态 。 打董平 , 是在董平“忘了提备石子”的瞬间 , 抓住机会飞出石子击中的 。 此外 , 作者写飞石击中十五员大将 , 也能写得各有异处 。 别具特色 。 这样写更符合战场的实际情况:两马四处奔逐、变化无穷 , 能击中就算高超了 , 如果写成飞石击中鼻子或嘴巴一个部位 , 反而失去了现场的真实感 。
当然 , 飞石描写也有缺点 。 从实战观点看 , 石子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 论威力 , 它不及大刀枪棒;论远射之功 , 它不如弓弩 。 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暗器 , 石子可以逞一时一地之威风 , 但作为常规的主要兵器 , 它不可能久用皆有效 。

路之意|传梁山之名、扬梁山之威:梁山泊五绝
本文插图
三、“小李广”花荣
神话中射九日的羿 , 历史上的李广、养由基等皆因神箭而千古流芳 。 在没有火器的时代 , 箭术异常重要 。 两千多年前的孔老夫子就把“射”作为六艺之列 。
《水浒》中着重描写了以花荣为代表的一批神箭手 , 展现了箭术的动人风貌 。 如确切描绘了射箭的基本动作 , 一靠眼力 , 靠臂力 , 讲究“心平、力正、劲满、瞄准”的诸般动作要领 , 有所谓“左手如托泰山 , 右手如抱婴儿 , ”“弓开如满月 , 箭去似流星”之类赞词 。 我们不妨先看一段比箭的情景:
周谨纵马赶来 , 将缰绳搭在马鞍鞒上 , 左手拿着弓 , 右手搭上箭 , 拽得满满地望杨志后心飕地一箭 。 杨志听得背后弓弦响 , 霍地一闪 , 去镫里藏身 , 那支箭早射个空 。 周谨见一箭射不着 , 却早慌了 , 再去壶中急取第二支箭来 , 搭上弓弦 , 觑的杨志较亲 , 望后心再射一箭 。 杨志听得第二支箭来 , 却不去镫里藏身 , 那支箭风也似来 , 杨志那时也取弓在手 , 用弓稍只一拨 , 那支箭滴溜溜拨下草地里去了 。 周谨见第二支箭又射不着,心里越慌 。
这里着重刻划的拉号搭箭和“觑”的动作 , 十分逼真形象 。 至于号称“小李广”的花荣的箭术 , 更是神箭手中的佼佼者 。 他在笫三十三回出场时 , 作者就写道:“百步穿杨神臂健 , 弓开秋月分明 , 雕翎箭发迸寒星 。 ”作品还集中用几个场面去渲染他的神箭 , “智赚卢俊义”时 , 花荣从山上“飕地一箭 , 正中卢俊义头上毡笠儿的红缨 , ”这是居高临下的低射;在水浒山寨玩赏山景时 , 他一箭射中空中飞翔的大雁 , 这乃是由下而上的高射;在刘知寨诸将面前 , 连发二箭射中寨门的门神骨朵头 , 这是平射 。 此外 , 还有明射、暗射、静射、动射 , 真是五花八门 , 技艺惊人!

路之意|传梁山之名、扬梁山之威:梁山泊五绝
本文插图
四、“浪子”燕青
厮扑 , 即是相扑 , 已有二千年历史 。 最早称之为角抵或角抵戏 , 起源于春秋战国 。 宋时 , 称之为相扑或“争交” 。 在《水浒》所描写的相扑高手中 , 燕青是技盖群雄的头号名手 。 何以见得?作品着重写了三个相扑争斗场面 , 来渲染和突出燕青的绝技 。分页标题
其一 , 为何李逵怕燕青?
原来燕青厮扑天下第一 。
“因此宋公明着令燕青相守李逵 。 李逵若不随他 , 燕青小厮扑 , 手到一交 。 李逵多曾着他手脚 , 以此怕他 , 只得随顺 。 ”
其二 , 燕青智扑擎天柱 。
相扑双方都极力争取去首先抓住对方 , 结果燕青先得手 , 接着就使招 。 此招同所谓“大背挎”绝招很有相似处 。 都用一只手首先去抓住对方;都有迅速的转身;都把对方托起;都有把对方抛出的动作 。 此外 , 燕青还采取了“后发制人”的办法 , 避实就虚 , 待任原三击不中 , 步法自乱之际 , 抓住战机 , “抢将入去” , 终于得机得势 , 夺得胜利 。 这不仅说明现代的摔跤同宋代的相扑有着渊源与继承关系 , 更说明《水浒》对相扑描写的真切生动性 。
其三 , 宋江三败高太尉 。
高俅在宋江盛宴中 , 喝得大醉 , 口出狂言:“我自小学得一身相扑 , 天下无对 。 ”事也凑巧 , 这时宋江、卢俊义也醉了 , 便欣然令燕青与之相扑 。 于是高俅得意洋洋 ,
“抢将入来 , 燕青手到 , 把高俅扭摔得定 , 只一交 , 撷翻在地褥上 , 做一块 , 半晌挣不起 。 这一扑 , 唤做守命扑 。 ”
这是集中描写绝技的一个特写镜头 。
当然 , 《水浒》中还写了其他一些相扑名手 , 如焦挺、任原、武松、石秀、薛永、王庆等等 , 不过比起燕青来,那是“小巫见大巫” 。

路之意|传梁山之名、扬梁山之威:梁山泊五绝
本文插图
五、“神医”安道全
安道全 , 是梁山英雄的专职大夫 , 也可以说是梁山的“卫生部长” 。 坐了第九十八把交椅 , 官职叫“掌管监造诸事头领――专治诸疾内外科医生” 。 星宿是地灵星 。 他的上山 , 是因为宋江背上长个“非痈即疽”的瘤病 , 急待求医 , 恰好张顺想起曾为自己老母治过病的安道全医生来 。 于是张顺星夜赶到建康府安道全住处 , 采取“嫁祸于人”的手段 , 迫使安道全上山落草 。
这安道全医道如何?
“肘后良方有百篇 , 金针玉刃得师传 。 重生扁鹊应难比 , 万里传名安道全” ,
祖传内科外科 , 尽皆医得 , 以此远近驰名 。 在赶往梁山去的路上 , 他便问起宋江的皮肉血色如何 , 安慰戴宗说:“若是皮肉身体 , 得知疼痛 , 便可医治 。 ”上梁山后医治宋江 ,
“安道全先把艾焙引出毒气 , 然后用药 。 外使敷贴之饵 , 内用长托之剂 。 五日之间 , 渐渐皮肤红白 , 肉体滋润 , 饮食渐进 。 不过十日 , 虽然疮口未完 , 饮食复旧 。 ”
这真真是药到病除、名不虚传 。
安道全不仅精于外科内科 , 看来还会针灸 。 这也符合宋朝医药学发达、医术高明的实际情况 , 那时已铸造了针灸铜铸人体模型 , 刻划穴经 , 题“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 对于毒药使用 , 消除文面之类医术 , 安道全也极精通 。 如董平在大战高太尉中 , 中箭受伤 , 就由安道全使金疮药敷住疮口 。 正因为安道全有如此高超医术 , 所以最后做了金紫医官 。

路之意|传梁山之名、扬梁山之威:梁山泊五绝
本文插图
【路之意|传梁山之名、扬梁山之威:梁山泊五绝】总结:这五人的技能的确是梁山中的五大绝技 , 对传梁山之名、扬梁山之威 , 强化梁山之通讯联络 , 保证梁山群雄之健康 , 起了很不小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