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晋一|《荡寇志》解读:宋江势力被剿灭之后,水泊梁山为何却没水?


文:都头郓哥(作者原创授权)
之前 , 笔者与大家品读了《荡寇志》(《水浒传》续书 , 清代俞万春著)第一百三十八回 , 张叔夜等将宋江三十六人押解到东京献俘 , 梁山好汉全部被凌迟处死 , 宋徽宗得知了雷将和散仙的来历 。 今天我们继续品读《荡寇志》第一百三十九回“云天彪进春秋大论 , 陈希真修慧命真传” , 看看后续发展如何 。
情节简介:宋徽宗在处死宋江等梁山好汉后 , 担心还有残党作乱 , 于是问张叔夜、云天彪、陈希真办法 , 三个吹嘘了一下宋徽宗的圣明 , 认为不会再有造反了 , 又问宋徽宗想怎么办 , 宋徽宗说出了想把穷山深谷地势险要的地方都查探一遍 , 设官兵守卫 , 防止被盗贼利用 , 于是委派云天彪和毕应元、范成龙、孔厚前去 。 云天彪等到梁山后 , 见水泊已被徐槐填平 , 于是让当地百姓以后都种旱田 , 不要再打渔 。 接着又把梁山好汉曾经占据的山头和猿臂寨等处全部勘查了一便 , 有的地方设兵营守卫 , 转了一圈 , 云天彪回风云庄省墓 。 云天彪奉命查探完各处后 , 又把《春秋大论》整理了出来 , 进呈天子 , 天子大加赞赏 。 又赏了张叔夜、云天彪、陈希真府邸 , 陈希真请求将旧宅还给自己 , 宋徽宗准了 , 陈希真于是和女儿女婿回旧宅 , 叫人打扫后 , 又宴请了周围的邻居 , 十分荣耀 。 陈希真见女儿女婿对事物消亡之事有些见解 , 于是也想开导二人悟道 , 同时陈希真的师兄弟王子静也来劝他早日归隐修道 。

白马晋一|《荡寇志》解读:宋江势力被剿灭之后,水泊梁山为何却没水?
本文插图
(清末出版的《荡寇志》中展现云天彪向宋徽宗进呈《春秋大论》一书情节的插图)
都头曰:此回是描写朝廷平定梁山后的系列举措 , 在统治者宋徽宗看来 , 为了防止人民再次造反 , 就必须要把地势险要的地方都设置官兵守卫 , 加强管理 , 以为这样就能江山永固了 , 殊不知孟子曾言“天时不如地利 , 地利不如人和” , 吴起也对看重天险的魏武侯说过“在德不在险”的至理名言 。 一个国家 , 想要长治久安 , 单纯靠所谓的占据险要之地 , 防止人民反抗 , 那绝对是行不通的 , 执政者如果不修德 , 那么“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 所以执政者真正要做的就是顺应民心 , 采取有益的措施使天下百姓诚心归附 , 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 俞万春在小说中将《水浒传》和《荡寇志》中强盗曾经占据的地方都勘查一遍 , 设置兵营 , 殊不知天下之大 , 险要之地并不止小说中的这些 , 而即便是官兵占据了这些险要 , 如果朝廷“不修德” , 那么人民一样会揭竿而起 , 靠占据险要组织人民反抗的做法 , 终究是徒劳一场 。 说到这里 , 我们还是先来看看本回中涉及的历史典故 。

白马晋一|《荡寇志》解读:宋江势力被剿灭之后,水泊梁山为何却没水?
本文插图
本回中涉及的典故有三个 , 第一个典故是云天彪等查探饮马川时 , “只见青山回抱 , 绿水湾环 , 当时大盗盘踞 , 此刻游人玩赏 , 说不尽那楼阁连云 , 人烟繁集 。 ”范金门在句中批道【绝妙好辞 , 令我对此有沧海桑田之叹 。 其笔意盖本欧阳永叔滁州记出力写天下太平也 。 妙哉!】范金门在这里说的欧阳永叔滁州记应该就是指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 这是古文名篇 , 相信大家在上学时都学过 , 当时欧阳修被贬到滁州做知州 。 在任上他写下了《醉翁亭记》 , 在文章中欧阳修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 , 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 , 表示出自己作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 , 也反映出了当时滁州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 。 范金门认为梁山已经被朝廷消灭 , 因此过去被梁山好汉占据的饮马川也重新变成了游人玩赏之地 , 展现了天下太平的景象 。
第二个典故是陈丽卿和祝永清回到故宅时 , “二人到了箭园里看时 , 只见那些桃树 , 也有枯死的 , 也有跌倒的 , 剩得不过一半 。 ”范金门批道【就庭树又写一句 。 树犹如此 , 人何以堪!】“树犹如此 , 人何以堪”一词最早当为“木犹如此 , 人何以堪” , 出自《世说新语》一书 , 原文为:“桓公北征 , 经金城 , 见前为琅琊时种柳 , 皆已十围 , 慨然曰:‘木犹如此 , 人何以堪!’攀枝执条 , 泫然流泪 。 ”东晋名臣桓温北伐的时候经过金城 , 看见原来种的树都长大了 。 感叹说:“树都长这么大了 , 人就更不用说了 。 ”意思是感叹岁月无情 , 催人衰老 , 自然规律让人无奈、感伤 。 之后北周文学家庾信在其《枯树赋》中写道:“昔年移柳 , 依依江南 , 今看摇落 , 凄怆江潭 , 树犹如此 , 人何以堪 。 ”才正式将木改为树 , 所表达的感情和桓温是一样的 。 陈希真父女当初逃出东京 , 七年之后才功成名就重新返回故宅 , 见到了园子中的桃树破败不堪 。 范金门看到这里 , 不禁感慨世事无常 , 和桓温当年的感情正是一致的 。分页标题
【白马晋一|《荡寇志》解读:宋江势力被剿灭之后,水泊梁山为何却没水?】

白马晋一|《荡寇志》解读:宋江势力被剿灭之后,水泊梁山为何却没水?
本文插图
第三个典故是陈希真、陈丽卿、祝永清三人在旧宅打扫完后重新搬进去 , 当日饮酒间 , 陈丽卿作诗 , 祝永清和她打趣:“直是高的 。 还不谢我师父 , 反要怨我 , 真没良心 , 先罚你一杯!”希真笑道:“你不要打岔 , 听他说下去 。 ”范金门在这里批道【觉沈氏八病之无谓 。 】这里的沈氏即南朝时期的文学家沈约 。 所谓“八病” , 就是沈约提出的关于诗歌声律的术语 。 沈约将四声的区辨同传统的诗赋音韵知识相结合 , 规定了一套五言诗创作时应避免的声律上的毛病 , 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等八种声病 。 “八病”理论的提出对于增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 , 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 , 具有积极意义 , 但也带来了拘泥成规 , 使创作陷入刻板的弊病 。 在小说中陈丽卿文化不高 , 因此作诗时不太押韵 , 祝永清提醒他 , 但陈希真认为要让陈丽卿自由发挥 , 不要过于拘泥押韵等规矩 。 因此范金门联想到沈约的“八病”理论其实是有弊端的 , 在创作时并不足取 。
说完典故 , 我们再说说本回中关于文本和作者的一些事 。
小说中云天彪奉命查探各处险要 , 到梁山后 , 发现梁山前面水泊 , 经徐槐填平 , 大半尽为陆地 。 但当地居民仍请开通各港 , 以为渔业 。 当时云天彪让人丈量了地亩 , 经过核算 , 种旱田和打渔所收的租税是相同的 。 云天彪认为水泊内叉港多 , 容易使盗贼藏身 , 于是命当地百姓都种旱田 。

白马晋一|《荡寇志》解读:宋江势力被剿灭之后,水泊梁山为何却没水?
本文插图
其实官府对梁山加以管控 , 梁山附近百姓种旱田是有历史依据的 。 明末时 , 由于各地农民起义造反 , 且用《水浒传》为宣传工具 , 大臣左懋第曾向崇祯皇帝上疏 , 建议禁《水浒传》 , 并在奏疏中写道“而梁山一地 , 仍请皇上更其名 , 或以灭寇荡氛名其山 , 勒石其巅 , 庶漕河之畔 , 人望其山而知贼之不可为 , 又知《水浒传》之为妖书也 。 ”这是朝廷因为《水浒传》而对梁山进行有针对性控制的开始 。
另据清代汪诗韩《韩门缀学续编》记载:“逮至黄河移故道 , 梁山泺退地甚广 , 民得恣意耕种 , 地已不属宋矣 。 《金史佞幸传》:‘正隆六年 , 海陵南伐 , 时梁山泺水涸 , 战船不得进 。 ’《食货志》云:‘金刷梁山泺地 , 遣使安置屯田 , 民惧征租 , 逃者甚众 。 大定二十二年 , 招复梁山泺流民 , 官给以田 。 ’此乃宋孝宗淳熙九年 , 距宣和时又五十余年矣 。 ”
可见宋江起义之后没过多少年 , 梁山泊就因为黄河改道 , 水越来越少 , 金国统治者直接让百姓种旱田了 。 到了清代 , 曹玉珂在《过梁山记》记载:“正午 , 停舆骑马 , 乃流览其山(指梁山) , 塿然一阜 , 坦首无锐 , 外有二三小山 , 亦断而不联 , 村落比密 , 塍畴交错 , 居人桔槔灌禾 , 求一溪一泉而不可得……”可见到清代时 , 梁山附近彻底变成了旱田 , 一点水都没有了 。 当然 , 历史上梁山水干涸是因为黄河改道 , 而绝非小说中的人力填平 , 因为北宋时梁山泊方圆甚广 , 靠当地的人力填平无疑是痴人说梦 , 不过是作者为了达到其“平盗”思想的虚构 。
再说说关于作者的一件事 , 本回中陈丽卿和祝永清等作诗时 , 曾说道:“明月照桃花 , 依然还我家 。 回想猿臂寨 , 又在天一涯 。 ”范金门批道【忽然又纵了开去 , 真是绝妙诗情 。 少陵翻思在贼愁 , 正是此处反面 。 尝见仲华诗稿云:爱看海外金山好 , 屡梦家门旧钓矶 。 今日已立钓矶上 , 忽忆金山白云飞 。 苟非情种 , 恶足与语哉!】在这里范金门看到小说中陈丽卿作诗 , 想起了昔日曾见到的俞万春所作之诗 。 俞万春此人 , 客观来说 , 其文学修养还是比较高的 , 之前我们曾经说过 , 由于出身官宦家庭 , 他小的时候家中就有很多藏书 , 因此能够博览群书 。 除了《荡寇志》外 , 他还著有《骑射论》、《火器考》等书 , 并且作诗水平也还不错 , 除了《荡寇志》中留下的几首 , 其他相关记载中也留有俞万春的零星诗句 , 在这里范金门又为读者留下了一首俞万春的诗 , 算是为保留作者的相关资料做出了贡献 , 这也是其批语的积极价值之一 。分页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