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回复问询:80亿投14纳米月产将达3.5万片
中芯国际回复问询:80亿投14纳米月产将达3.5万片新京报
利好政策和多家主力券商的加持之下 , 中芯国际正在全力冲刺科创板新的融资王 。6月7日晚间 , 上交所挂出芯片代工制造商中芯国际接受第一轮问询的回复文件 。 根据披露的文件 , 发行人股权结构、董监高等基本情况、发行人业务、发行人核心技术、公司治理与独立性、财务会计信息与管理层以及其他信息成为首轮问询的焦点 。 新京报采访人员发现 , 多个问题均指向此次募资用途之一SN1项目背后的中芯国际子公司中芯南方 。就中芯国际而言 , 中芯南方不仅是此轮募资最大的受益者 , 而且其承担着中芯国际冲击先进技术 , 参与行业市场竞争的关键 。 但根据回复文件与招股书申报稿所披露的细节 , 这个核心子公司短期内难以成为中芯国际的营收支撑和竞争王牌 。中芯南方成立于2016年 , 为中芯国际主营业务 , 即集成电路晶圆代工、销售 。 截至2019年12月31日 , 总资产为275.13亿元人民币 , 净亏损6.52亿元人民币 。 这是中芯南方的基本盘 , 而中芯国际正在为其添砖加瓦 。承载14纳米的SN1地位进一步强化经过数十年发展 , 中芯国际可以为其客户提供0.35微米至14纳米多种技术节点、不同工艺平台的代工服务 。 与其他平台承担主要成熟工艺不同 , 中芯南方不仅拥有12英寸产线 , 而且拥有14纳米及以下的技术工艺 , 这是目前中芯国际最高的配置 。这也是中芯国际披露其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原因 。 中芯国际称 , 在集成电路晶圆代工领域内 , 全球范围内有技术能力提供14纳米技术节点的纯晶圆代工厂有4家 , 而目前有实际营收的纯晶圆代工厂仅剩3家 。 目前 , 中国大陆尚无企业具备14纳米以下先进工艺的量产能力 。在这一次问询回复中 , 其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 , SN1(即中芯南方上海FinFET工厂一期)被确立为14纳米制程的主要承载主体 。 中芯国际的另一家子公司中芯上海虽然已经能够月量产14纳米6000片 , 但其定位仍包含“研发”的部分 。 也就是说 , 中芯南方接下来将成为中芯国际主力出货子公司 。对于SN1项目 , 中芯国际总投资额为90.59亿美元 , 其中生产设备购置及安装费达73.30亿美元 。 此次在科创板募集资金的40%都将用于该项目 , 为80亿元人民币 , 用于满足建设1条月产能3.5万片的生产线项目的部分资金需求 。14纳米是重要的技术分水岭 , 中芯国际补充风险提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 , 中芯南方14纳米产线尚处于试生产阶段 , 绝大部分机台设备仍处于调试试运行阶段 , 产出量也未达到每月3000片 , 未满足风险量产的标准 , 在建工程尚未转为固定资产 。 中芯南方SN1产线仍处于开办期 。这一进度令中芯国际落后于竞争对手 。 四年前台积电、格罗方德和联华电子相继过了14纳米的门槛 , 而中芯国际直到2019年第四季度14纳米才达到量产(主要为中芯上海)并开始贡献有意义的营收 。 值得注意的是 , 2019年中芯国际14纳米制程产品收入为5706.15万 , 占该业务板块的比例只有0.29% 。在半导体产业 , 14纳米是一个重要技术分水岭 。 业内通常认为 , 14纳米及下一代更先进制程可用于手机应用处理器、基带芯片、加密货币和高性能计算等 , 其先进工艺主要应用于5G、人工智能、智能驾驶、高速运算等新兴领域 , 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5月13日 , 中芯国际一季报披露 , 14纳米营收占比从2019年第四季度1.0%上升到1.3% 。 该公司此前在2019年财报预计 , 到2020年底 , 其第一代FinFET 14纳米技术的月产能将达到1.5万片 , 而第二代FinFET N+1技术预计2020年第四季度实现小规模投产 , 被认为是对标竞争对手7纳米的产品 。一位半导体行业分析师告诉新京报贝壳财经采访人员 , 14纳米是关键技术节点 , 一旦搞定后 , 后续的技术演进就会比较顺利 。在回复中 , 中芯国际补充了技术迭代的风险 , 如公司在先进制程领域不能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实现更先进节点的量产 , 或在成熟制程领域不能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开发相应的特色工艺平台 , 均有可能使得公司错失相应的市场空间 , 进而对公司的竞争力与持续盈利能力产生影响 。不仅如此 , 即使生产线达到量产 , 也将对中芯国际的业绩产生影响 。 在回复中 , 中芯国际提到 , 中芯南方等重要子公司的在建工程项目陆续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 并转入固定资产 , 一定时期内会面临较大的折旧压力 , 可能导致中芯南方等子公司扣非后净利润下滑 , 甚至出现扣非后净利润产生较大亏损的风险 。根据招股书申报稿 , 除了2017年中芯国际扣非后净利润为正外 , 2018年及2019年皆净利润为负 , 持续亏损 。 此外 , 部分新工艺平台升级带来的销售收入增长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中芯国际也对折旧对经济影响的周期做出了限定 , 其表示 , 通常设备实际使用期长达十至二十年 , 当设备结束折旧期后 , 产线的盈利水平将实现极大程度的提高 。 然而 , 对半导体行业来说 , 技术的迭代速度远超过设备折旧期 。在回复中 , 中芯国际增加了集成电路晶圆代工行业为“充分竞争行业” , 即客户可根据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自主选择晶圆代工厂 。作为半导体行业最重要的两个价格变化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中芯国际 。 一方面 , 根据 SEMI 统计 , 2016至2018年 , 全球半导体硅片销售单价从0.67美元/英寸上升至0.89美元/英寸 , 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39% 。 2019年涨价趋势略缓 , 但上游硅片仍供不应求 。 另一方面 , 2019年度半导体行业景气度有所下滑 , 晶圆市场价格下降 。28纳米就是最直接的结果 。 报告期内 , 中芯国际28纳米收入金额呈下降趋势 , 全球产能过剩导致中芯国际在满足订单需求的前提下 , 将部分原用于28纳米制程的通用设备转用于生产盈利较高的其他制程产品(旧技术) , 使得28纳米制程产品的收入呈现下降趋势 。增资扩股为推动技术升级:全盘压上14纳米中芯国际2019年研发费用47亿元 , 占营收的22% 。为了推动14纳米及下一代技术的发展 , 中芯国际的政府补助大幅投入在上述项目上 。 2019年其政府补助收益几乎翻倍 , 一方面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财政奖励金增加了约2.28亿元人民币 , 另一方面 , 分摊计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补助增加了约7.27亿元人民币 。不仅如此 , 中芯南方在申请科创板前还进行了增资扩股 。 在回复中 , 中芯国际称 , 中芯南方的厂房及生产线建设项目经发改委备案的总投资确定为102.4 亿美元 , 因此需引入其他投资人对中芯南方进行增资以满足后续建设需求 。2020年5月 , 中芯上海与中芯控股签订《股权转让协议》 , 将其持有中芯南方的4.43%股权以1.55亿美元的对价转让给中芯控股 , 转让完成后 , 中芯控股持有中芯南方50.10%股权 。 同日 , 中芯南方与中芯控股、大基金一期、大基金二期、上海集成电路基金一期、上海集成电路基金二期签订《增资扩股协议》约定各方按照协议规定对中芯南方增资 , 并于2020年底完成出资 。根据招股书申报稿 , 中芯控股持股比例从50.10%下降至38.52% , 而上述其他股东分别持股14.56%、23.08%、12.31%和11.53% 。 作为中芯国际境内运营实体的主要持股公司 , 中芯控股可委派中芯南方七名董事中的四名 。中芯国际也出让了诸多利益 , 其中包括股东们约定 , 出现可能损害其利益的事项时 , 有权通过单方面行使表决权的方式有效维护自身利益 , 即“一票否决”安排 。 不过 , 中芯国际在回复中称 , 这一安排并不能帮助股东方决定中芯南方的经营、管理 , 不会对中芯南方的控制权造成影响 。新京报采访人员 梁辰 编辑 徐超 校对 陈荻雁分页标题
- 新华网|上海国际电影节:10分钟售票逾10万张
- |上交所:蚂蚁的申报展现了科创板的市场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
- Faced|Too Faced来了!雅诗兰黛与天猫国际启动新合作
- 本质|黄多多获国际大奖,看了黄磊的教育,才知道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 国际时评 | 中国“双桨齐动” 经济破浪前行
- 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中国经济回暖将对全球经济复苏发挥积极作用
- 希望号|阿联酋火星探测器率先升空 拉开2020年国际火星探测序幕
- |中弘广场烂尾要烂到何时?最快明年上半年重启
- 广外今年招生5100名,新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 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发布金爵奖官方入选影片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