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豆瓣9.2:女性剧,不是只能拍爽片
《美国夫人》试图解释 , 为什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女权运动由盛转衰?
女权反思
“Me Too”运动发生以来 , 女权剧或讲述女性力量的剧 , 有很多大获成功 。 酣畅淋漓的剧情、行业内最有才华的头脑们构筑的绝妙台词、精心推敲的高潮点??造就了一部又一部热剧 。 这类电视剧越来越多是一件好事 , 对于性别身份体验的反思 , 在世界范围内都有意义 。 但是 , 现在似乎也到了一个该冷静的时期 。
在这些女性剧所构筑的美好愿景中 , 女性力量是否被过于神化?仿佛一个女性只要独立 , 或一旦意识到自己可以独立 , 她就没有任何缺点了 。 她似乎又美丽又有力量 , 又有自己的独立思想 , 在生活中什么都能达成 。 比如《致命女人》的三段式叙事着实精彩 , 但里边三个主要女性人物 , 一旦有了性别层面的觉醒 , 剩下 , 就只是通途 。 《大小谎言》精心构筑了一种海边富人社区的理想化女性友谊 , 但现实中 , 那么迥异不同的各个女性 , 当真能一下达到那种没有裂缝的团结?
于是 , 好莱坞似乎开始反思了 。 凯特·布兰切特在《美国夫人》里饰演的菲利丝·施拉夫利是历史上一个真实人物 , 为坚定的保守派和狂热的右翼人士 。 她认为男女两性的薪酬差异并不是问题 , 女性应当坚持传统意义上的家庭角色 , 并反对同性婚姻合法化、堕胎合法化 。 2016年去世前 , 她公开表示支持特朗普 。
著名影星凯特·布兰切特在《美国夫人》里饰演主角菲利丝 · 施拉夫利
这部剧也不仅是菲利丝一人的传记 。 《美国夫人》采用群像式塑造 , 选取70年代女权主义风潮下鲜明对立的两拨女性:施拉夫利代表的已婚妇女保守派 , 和格洛丽亚·斯泰纳姆、贝蒂·弗里丹、雪莉·奇瑟姆等上世纪女权主义运动风潮中的著名自由派女性 。 每集从不同角色的视角 , 探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女权运动由盛转衰的原因 。 这一衰落的标志是《平等权利宪法修正案》(Equal Rights Amendment , 简称ERA)最终没有在全美获得通过 。 ERA旨在保障所有美国公民享有平等的合法权利 , 试图解决男女两性在离婚、财产、就业和其他事项方面的法律区别 。
“反方”叙事
如果要展示这一历史时期 , 一个比较讨巧的角度是从那些著名的女权主义者切入 , 站在她们的视角讲故事 , 那么 , 一切很容易昂扬 , 也很容易“正确” 。 但是 , FX这次却真的另辟蹊径 , 剧集的很多篇幅投入在“反方”视角 。 好莱坞的编剧们 , 大多是自由派 , 对这一顽固的保守派女性形象 , 难道不会一味地反面攻击、批判塑造?第一集你就发现并不是这样 。
菲利丝·施拉夫利这一人物的复杂性 , 是《美国夫人》的一个亮点 , 但是 , 也正因为这种复杂性 , 无论是剧集对于整体平衡度的把握还是演员的诠释 , 都非常有挑战性 。 不过 , 从目前的评分以及这部剧已经成为各大奖项的热门预测 , 它是值得投入时间去观看的 。
剧集开始于1971年 。 那一年 , 菲利丝·施拉夫利47岁 。 她曾两次竞选国会议员 , 均以失败告终 , 出版了两本销量300万的畅销书 , 这使她在保守派阵营内多多少少有些名气 。 她大学的专业是国际政治 , 有两个硕士学位 。 国防一直是她最感兴趣的领域 , 她也始终想在政界有一番作为 。 与此同时 , 她还是六个孩子的母亲 , 丈夫是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 一家定居在伊利诺伊州 , 生活优渥 。
这样一个在传统价值观中“胜利”的一方 , 她反对想要改变现状的女权主义者 , 这一行为似乎很好理解 。 但是 , 作为一个个体 , 她生命中真正想完成的事 , 在她所处的那个年代 , 性别真的没有为她带来任何阻碍吗?
剧中不止一次展现出菲利丝的妥协 。 比如她回家已经很累、不想发生性关系 , 丈夫却不遵从她的意愿 。 她想申请法学院 , 丈夫以不支持学费威胁 。 剧集刚开始时她想竞选公职 , 如果竞选成功 , 她的工作重心势必迁移到华盛顿 , 丈夫也不同意 。
换言之 , 菲利丝可以追寻一定程度上她想要的生活 , 但必须是在他的允许下 。
独立说到底 , 最重要的还是经济独立 。 但尽管菲利丝已经出版了两本畅销书 , 销量300万 , 按道理版税收入应该很丰厚了 。 但是 , 她给自己妈妈买一条裙子 , 还要丈夫签信用卡账单——1971年 , 美国女性还不能拥有信用卡 。 1974年 , 已婚女性只有在丈夫签字同意下才能有信用卡;单身或者离婚女性则需要家中男人的签字才能有信用卡 。
其实 , 菲利丝所反对的女权主义者 , 她们一直试图通过的ERA , 就是消除法律上的性别归类 , 让男女在各个领域享受平等权利 。 那么 , 菲利丝为什么非要反对ERA?
刚开始 , 她对ERA是没有任何兴趣的 , 她说 , “世界上有更重要的事” , 比如她当时非常关注的美苏在军需问题上的谈判 。 但是 , 她在华盛顿最后一次尝试从政的一场会议让她意识到 , 只有谈到ERA , 她的性别才可以让她在男性主导的政界拥有话语权 , 他们才会听她说话 , 而不是像一直以来那样忽略她 。 于是 , 她放弃了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国防领域 , 开始策划一系列“反对ERA”的活动 。
同性“相斥”
同性跟同性之间 , 有时确会产生一种天生的互相不喜欢 , 尤其是如果你们是非常不同的两种人 。 无论出身、人生道路选择还是个人性格方面 , 生活中很多时候你都会遇到和你非常不同的一些同性 。 刚开始时 , 第一印象就不好 , 于是敌意很容易产生 , 如果没有处理好 , 这种开头浅淡的敌意会变成非常深的嫌隙 。分页标题
菲利丝刚开始获得的群众基础 , 就是身为已婚妇女的她 , 精准抓住了女权主义浪潮下隐含的信息——那些拥有高学历或正经工作的精英女权主义者 , 对于传统家庭主妇看不上 。 这种看不上 , 当然不是那么明显地存在于精英女权主义者的口号或公开发言中 , 但是 , 敏锐、有政治头脑的菲利丝却极其准确地抓住了这一点 。 第二集 , 女权主义核心集团的成员、哈佛法学院毕业的律师布伦达说 , 她们就是反家庭主妇的 。 光彩夺目的代表人物格洛丽亚·斯泰纳姆则说 , 革命总会丢下一批落后者 。
【三联生活周刊|豆瓣9.2:女性剧,不是只能拍爽片】于是 , 这两类截然不同的女性开始对抗 。 一类办杂志、领导全国性的大游行 , 和政界人物紧密联系 , 让代表性别发声的需求一一变成越来越多州的法律 。 一类通过自己的主妇网络、婴儿车、自制烤面包 , 由下而上地发出声音 , 也渐渐形成规模 。
这种对立 , 在第四集菲利丝和女权运动之母贝蒂·弗里丹的那场辩论里 , 得到更加鲜明的展现 。 无可否认 , 两方都是聪明的女性 。 但菲利丝的那种聪明是在当时社会背景下 , 用女性特有的操控男性的技巧 , 一点点从他们手中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源、支持 。 比如她的丈夫曾两次经济上支持她参选议员 。 比如她一直声称自己“没有感受到性别歧视” , 其实也是她在男权社会下生存的一种策略 。
她应该和贝蒂是同龄人 , 但是就身材和外貌管理而言 , 她显然是更完美和无懈可击的一方 。 于是辩论后段她攻击贝蒂 , “你无法通过立法 , 去解决个人生活中的一切不幸” , 暗示贝蒂年老色衰被丈夫抛弃 , 是她自己不够努力 , 任何女权性质的立法都没有办法解决 。
历史上 , 菲利丝这个人物反女权的一个主要论点是 , ERA法案对年轻的职业女性有利 , 但是无法保护已婚的中年女性 。 因为她们一生的位置都是在家庭中 , 为丈夫、子女奉献 , 人到中年 , 就算她们“觉醒”了 , 她们也无法再出去寻找工作 。
反讽的是 , 声称“女性位置属于家庭”的菲利丝 , 却一生没有停止工作 。 她是律师、政府说客、编辑、演讲家、政治活动家 , 2016年去世前 , 她成立的GOP组织一直持续发挥着影响力 。
呼应
这部剧另一个精心之处是服装造型 。 通过对大量新闻照片、过往资料的研究 , 剧集服装成功还原了上世纪70年代的场景 , 而且在一些重要情节 , 服装所形成的呼应精妙表达了潜台词 。
人物原型VS《美国夫人》中的菲利丝分页标题
第一集 , 菲利丝的管家 , 一名非裔美国女性 , 正在厨房做家务 。 此时电视里 , 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宣布竞选总统的黑人女议员雪莉·奇瑟姆正在发表讲话 。 屏幕内外 , 一个是正从事底层工作的体力劳动者;一个是政界穿着高定服装的女议员 。 但她们身上的配色 , 却是惊人一致 。 女管家身着浅棕色高领羊毛衫 , 外罩蓝灰条纹马甲;女议员里边穿蓝灰条纹衬衫 , 外边则是浅棕色高级皮草大衣 。 虽然两者的质地、风格完全不同 , 但色彩上的惊人一致 , 或许间接表达了:联结女性的 , 不仅是她们的外表、相同族裔 , 更是因为一方能代表另一方的可能性 , 一种未来或许会更好的可能性 。
还有一个片段 , 是第二集两个妇女阵营在伊利诺伊州ERA法案投票前的一个远景镜头 。 两拨女性同时走向楼梯 , 回身望着对面的敌对阵营 。 一方是裤装为主的女权主义者们 , 一方是连衣裙、珍珠项链等经典已婚主妇的打扮 。 这种服装风格上的强烈对比 , 鲜明展示出两者不同的人生态度和个人选择 。 但是 , 她们真的没有一点共性吗?镜头看似在表现对比 , 但也在借用这一对比 , 让具有上帝视角的观众看到:正是个人局限性造成的割裂 , 导致了这一或许能让整个性别获益的运动 , 最终没有成功 。
《美国夫人》并不是一部单纯的女性主义爽片 。 通过细致刻画每个女性自身的聪明和复杂性 , 以及女性群体内部的矛盾 , 这部剧试图从一个更全局的角度 , 看待上世纪这场女权运动的失败 , 并由此反观现在 。
《三联青少刊》众筹开始啦!
本文插图
- 电影院和夜生活一起回来了,哪座城市的夜晚最有活力?
- 北京青年报-北青网|物美麦德龙驰援江西抗洪一线 为汛情捐赠生活物资
- 走向|「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打“假官司”躲避赔偿?检察机关出手了
- 不赴时光|时光街拍:生活要想过得去,身上总得带点绿
- 美食生活帮|不知道吃什么,试试这道炒年糕
- 生活|青岛审计:关注生活垃圾分类处置 助力城市品质提升攻势
- 宠物圈|猫狗似神仙眷侣,过着如诗如画的生活
- 向往|《向往的生活》中最圈粉的嘉宾,拎着环保袋上节目,这位大叔真酷
- |冰城专家免费手术助83岁贫困老人摆脱15年“迷雾”生活
- 留学|莎顿国际学院解读:新加坡艺术留学,中国留学生能否适应当地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