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闻焦点|《兰亭集序》的背后,是东晋士大夫集团的集体堕落


公元353年春天 , 会稽郡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聚会 。 据史料记载 , 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数共有四十一人 , 这些人全部都是东晋政治权力中心的人物 。
他们饮酒作诗 , 并将所有的诗辑在一起 , 定名为《兰亭诗》 , 作为聚会的发起者王羲之 , 微醺之后为《兰亭诗》写了序言 , 就是流传千古的《兰亭集序》 。
此时已经是东晋中期 , 永嘉年间渡江而来的第一代世家大族人物多数已经故去 , 《兰亭集序》所谓“少长咸集”中的长已经指王羲之这种渡江的第二代北人 , 不要忘记 , 王羲之已经五十岁了 。

博闻焦点|《兰亭集序》的背后,是东晋士大夫集团的集体堕落
本文插图
当年北方世家大族纷纷南渡 , 并没有在南方扎根的意思 。 他们拥戴司马睿 , 虽然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 可说到底 , 还是希望利用南方的财富 , 支撑北伐 , 达到恢复北方故土、返回家乡的目的 。
王璨在《登楼赋》中写道 , “虽信美而非吾士兮 , 曾何足以少留” 。 这两句话正好可以形容刚到南方的世家大族的心理 。
东晋初年 , 王导大权在握 , 通过强硬的政治手腕迅速稳定下了政局 , 先后平定了王敦之乱、苏峻之乱 , 保证了东晋皇权的平稳过度 。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认为 , 王导被称为“江左夷吾” , 是因为内政 , 而不是恢复故土 。 实际上 , 王导心中又何尝不想恢复故土呢?可是条件不允许 。

博闻焦点|《兰亭集序》的背后,是东晋士大夫集团的集体堕落
本文插图
政局稳定之后 , 庾亮和陶侃就曾密谋联手废掉王导 。 后来虽然在郗鉴的阻止下作罢 , 但是针锋相对的局面仍旧维持到王导、庾亮和陶侃等人去世 。
王夫之说“东晋之臣 , 可胜大臣之任者 , 其为郗公乎” , 却认为“王导之志亦僭矣” , 似乎不公平 。 还是陈寅恪的评价比较持正 , “王导之笼络江东士族 , 统一内部 , 结合南人北人两种实力以抵抗外侮 , 民族因得以独立 , 文化因得以续延 。 不谓民族之功臣 , 似非平情之论也 。 ”
有人说 , 两晋南北朝是变相的封建制度 , 一语中的 。 世家大族的子弟凭借着门第 , 并不需要建立太大的功勋 , 而从小生活豪奢 , 晋愍帝说出“何不食肉糜” , 被嘲笑了一千多年 , 这些世家大族的子弟也比晋愍帝强不到哪里 , 君不见袁术已经溃不成军 , 临死前还想喝蜜水呢 。
世家大族的子弟没有谋生的需要 , 世俗的权力也和他们与生俱来 , 可他们总要找些事情做 , 于是“相率务清谈” 。
“清谈”开始于汉末三国 , 一方面由于战乱 , 另一方面源于佛教东传 。 一开始“清谈”还关心一些现实问题 , 到了东晋时期 , 已经成为口中或纸上的玄言 , 离尘世越远 , 越表明境界越高 。

博闻焦点|《兰亭集序》的背后,是东晋士大夫集团的集体堕落
本文插图
一群这样的子弟握住权力 , 也必然打击异己 , 他们打击的目标 , 以南方寒族为代表的北伐一派为主 , 更令人不解的是 , 晚渡的北人 , 也在他们打击的范围之内 。
虽然说此时已经是东晋中期 , 可是按照时间来算 , 也不过四十年 。 可仅仅就是这四十年 , 早渡北人第二代与晚渡北人之间的价值观冲突已经相当尖锐 。
语言不仅仅是沟通的工具 , 更是塑造和影响人的最重要因素 。 早渡北人为了联合南方土著 , 稳定司马氏的统治 , 不得不学习南方的语言 。
而到了早渡北人第二代 , 他们就在操着南方口音的环境中成长 , 对南方的认同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培养出出来了 。 与同样是来自北方的人的亲密关系 , 远远不如南方 , 他们早已经忘记了自己的来历 , “直把杭州作汴州”了 。
桓温、殷浩主张北伐 , 遭到了王羲之等人的强烈反对 , 他们已经接受了偏安一隅 , 只想保住自己安逸的生活 , 继续进行“清谈” 。分页标题

博闻焦点|《兰亭集序》的背后,是东晋士大夫集团的集体堕落
本文插图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北方政权日益强大 , 强大到了足以威胁到东晋的安全 。 前秦在苻坚即位后 , 任用王猛为相 , 大修政教 , 富国强兵 , 并且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
与王猛齐名的东晋名士是谢安 。 后人将他们二人并称 , “关中良相唯王猛 , 天下苍生望谢安” 。 拟写这幅对联的人 , 肯定是收到高崧一番话的启发 , 高崧给谢安说 , “安石不肯出 , 将如苍生何?”
不过高崧的这句话 , 似乎被后人会意错了 , 原话中的苍生指的并不是平头老百姓 , 而是当时的世家大族子弟 。
高崧本是一句玩笑的话 , 翻译一下就是 , “谢安你不出山 , 按照入仕顺序排在你后面的那些人 , 该怎么办呢?”
公元383年 , 苻坚不听王猛临终劝告 , 挥师南下 , 想要一举吞并东晋 。 结果“淝水之战”中苻坚大败 , 东晋暂时保住了政权 。 “淝水之战”的胜利 , 主要归功于北府兵 。 可惜最后的北府兵埋葬了东晋王朝 。
东晋是否有机会北伐成功呢?这个机会是有的 。 不过由于那些世家大族们只顾着自己利益 , 并且绑架了整个东晋王朝 。
【博闻焦点|《兰亭集序》的背后,是东晋士大夫集团的集体堕落】

博闻焦点|《兰亭集序》的背后,是东晋士大夫集团的集体堕落
本文插图
“淝水之战”前的公元四世纪中页 , 北方陷入战乱 , 桓温主导了三次北伐 。
桓温第一次北伐基本上就要攻下长安 , 关中的百姓看到桓温的军队 , 以牛和酒款待他们 , 而老人亦感触得哭泣著说:“没想过今天还能看到官军 。 ”说明北伐非常有群众基础 。
桓温第二次北伐收复了洛阳 , 建议迁都 , 清流派一面上表反对 , 一面纵情于山水 。 而且东晋朝野上下士气低落 , 根本不支持桓温的北伐 。 而得知桓温北伐失败之后 , 恨不得弹冠相庆 。
桓温第三次北伐 , 也以大败而告终 。
“淝水之战”后 , 前秦灭亡 , 北方再次陷入混乱 , 一直到北魏入主中原的空档期内 , 东晋一直都有机会收复故土 , 只可惜他们没有、也不可能去把握 。
世家大族的自保最终酿成了改朝换代 。 桓温死后 , 他的儿子桓玄废帝自立 , 虽然失败了 , 但是击败桓玄的刘裕最终走上了和桓玄一样的道路 , 这个时候已经没有第二个“刘裕”保护东晋王朝了 。

博闻焦点|《兰亭集序》的背后,是东晋士大夫集团的集体堕落
本文插图
不论是桓氏父子 , 还是刘裕 , 打击世家大族的基本方针都没有变 , 这些贵族平时高谈阔论 , 一旦涉及到自己利益的时候 , 比谁都聪明 。
军人出身的刘裕联合王谢两家逼迫东晋恭帝禅位后 , 马上抛弃了军队 , 成为贵族的一部分 。 南朝之所以频繁朝代更替 , 就是军人集团不停寻找领袖 , 提升军人自己的地位 。
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新皇帝 , 虽然远离了本人的军人阶层 , 融入到贵族阶层 , 但是对于贵族 , 皇帝们都非常厌恶他们 , 这群人中真才实学的人太少 , 而且自尊心很强 , 加上喜欢高谈阔论 , 面对实际问题没有一点解决的能力 。
皇帝们一方面给贵族们封官 , 当然都是一些虚衔 , 一方面绕过贵族 , 成立直接隶属于自己的班底 , 久而久之 , 贵族们从原来掌握权力却没有能力的一群人 , 慢慢退化成为失去权力 , 依然享乐的废物 。 只是没有了权力的支撑 , 贵族的地位、荣誉、财富也随之而去了 。

博闻焦点|《兰亭集序》的背后,是东晋士大夫集团的集体堕落
本文插图
当年“清谈”种下的恶果 , 终于将贵族的制度埋葬;贵族的堕落 , 那些看似有利于自己的选择 , 终于毁掉了自己 。分页标题
“王谢堂前燕”飞入了“寻常百姓家” , 当他们的后代中有见识的人 , 再去看那场所谓盛会的时候 , 是否还会用自豪的语气说 , “咱们祖上曾经也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