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人文历史TB|中华古典武器的代表:什么才算真正的唐刀?
文 | 指文烽火工作室
近年来 , “唐刀”一直是古代军事爱好者在网络上经常讨论的一种武器 。 在一些爱好者的心目中 , “唐刀”与“山文甲”可以说是中华古典武备的代表 , 但到底什么是唐刀?
到底什么是唐刀
很明显 , 如果按网友的习惯来讲 , 唐刀应该特指某一种刀 , 但其实 , 在我国古代文献的记载中 , 并没有所谓“唐刀”这个名词以及其特指的某种刀 。 从字面意义讲 , 唐刀应该是指唐代(618—907 年)所使用的刀 , 即《唐六典·武库令》中记载的唐代军队使用的四种刀——仪刀、障刀、横刀和陌刀 。 甚至从广义上讲 , 唐刀的概念可以包含隋代(581—618 年)、唐代以及五代(907—960 年)早期所有带有唐代特征的刀具 , 可能还包含一些北朝周代(557—581 年)的刀具 。
本文插图
陕西三原淮安靖王李神通墓石障浮雕
具体到刀的形制 , 先看看文献描述 。
《唐六典·卷十六》记载:“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 , 二曰鄣刀 , 三曰横刀 ,四曰陌刀 。 (《释名》曰:‘刀末曰“锋 , 其本曰“环” 。 ’今仪刀盖古班剑之类 , 晋、宋已来谓之御刀 , 后魏曰长刀 , 皆施龙凤环;至隋 , 谓之仪刀 , 装以金银 , 羽仪所执 。 鄣刀盖用鄣身以御敌 。 横刀 , 佩刀也 , 兵士所佩 , 名亦起于隋 。 陌刀 , 长刀也 , 步兵所持 , 盖古之断马剑 。 )”
【国家人文历史TB|中华古典武器的代表:什么才算真正的唐刀?】这段叙述在一定程度上能解释四种刀的用途 , 但由于《唐六典》是唐朝官方编写的行政法典 , 具体的关于刀具的使用规定以及制作规定很可能都会分发到相应部门去实施 , 遗憾的是这些资料基本未能流传至今 。 因此 , 研究人员也无法对唐代四种刀的形制做出准确的定义 。 目前大多数关于唐代刀具的理论和文献 , 都带有一定程度的猜想成分 。 从壁画上看 , 唐代使用的刀包括两类 , 一类为普通环首直刀 , 另一类为刀首无环的直刀 。 既然如此 , 那么仪刀、障刀、横刀和陌刀这四种刀 , 其形制也不会超出这两大类的范围 。
仪刀是仪卫使用的刀 , 刀装华丽 , 环首上铸有龙凤的形状 。 唐代的壁画和画像砖上有大量手持环首刀的仪卫形象 。 有人认为这些仪卫手中的刀便是仪刀 。 如果这种猜测属实 , 那么仪刀便是普通的环首刀 , 顶多是装饰多一些罢了 。
再看障刀 。 武库令中说“鄣身以御敌” , 有人认为“鄣身”是防身的意思 , 因此认为障刀应该是防身使用的短刀 。 但也有人认为 , 障刀的“鄣身以御敌”包含两种含义 , 鄣通障 , 意为遮挡 , 这说明障刀的长度足够挡住身体 , 御敌则含有搏斗杀敌之意 , 因此障刀应该是士兵在战场上用来格斗的刀 , 刀刃不会太短 。
横刀是士兵日常佩带的刀 , 也称佩刀 。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六·列传第四十一》中就记载了一段有关于横刀的事情:王及善是洺州邯郸人 , 其父王君愕为人深沉有谋略 。 唐高祖李渊入关 , 王君愕与王君廓一起归附唐朝 , 高祖任命王君愕为大将军 , 封为新兴县公 , 此后他又多次升迁 , 官至左武卫将军 。 王君愕跟随唐太宗征讨辽国 , 统领左屯营的士兵 , 与高丽军队在驻跸山作战 , 战死在阵前 , 朝廷追赠王君愕为左卫大将军、幽州都督、邢国公 , 陪葬少陵 。 王及善因为父亲死于国事 ,被授任朝散大夫 , 继承邢国公的爵位 。
皇太子李弘被立 , 他提拔王及善为左奉裕率 。 太子在宫中设宴 , 命令大臣翻跟头 , 王及善推辞说:“殿下本有艺人 , 臣如果奉命 ,不符合辅佐的美行 。 ”太子向他道歉 。 高宗听说后 , 赐给王及善绢百匹 。 王及善被任命为右千牛卫将军 , 高宗说:“因为你忠诚恭谨 , 所以提拔你任三品要职 , 众臣如不带卫队搜索和清道 , 不能到达朕所在之处 , 你身佩大横刀站在朕的身旁 , 知道此官的尊贵了吗?” 有人据此认为 , 横刀体型较大 , 因此高宗才有“大横刀”之说 。 也有人认为 , 横刀体型较小 , 王及善由于受到高宗信任 , 才能佩带较大型的横刀 ,因此高宗才会专门指出他所佩的刀是“大横刀” 。分页标题
至于陌刀的形制 , 则说法不一 。 有人认为是长柄大刀 , 有人认为应该是双手中短柄长刃刀 。
除了陌刀之外的其余三种刀虽然没有准确的证据来揭示它们的形制 , 但起码有个别实物或疑似实物存世 。 所以 , 网络上“唐刀”的概念 , 其实就是指仪刀、障刀、横刀的统称 , 而且这些刀应该都属于短柄单手刀范畴 。
环首刀出现于什么时期
追溯环首刀最早出现的时期 , 秦延景在 2012 年 2 月的《轻兵器》杂志上发表了名为《汉魂唐魄:细说环首刀(上)》的文章 , 他在“追溯——环首刀的起源” 一段中说到:“环首刀起源于战国时期 , 以史为证 。 1965 年河北易县燕下都 44 号战国墓中除了出土大量剑、戟、铁甲、铁盔等文物之外 , 还出土了一件残缺的环首刀 。 该刀残长 30.3 厘米 , 柄长 12 厘米 , 刀厚 1 厘米 。 整刀由铁材制成 , 刀身、刀柄及刀环为一体锻造 , 刀柄较刀身窄 , 刀身断面呈等腰三角形 , 刀柄断面呈长方形 。 ”
1982 年湖北出土了一件战国晚期的环首刀 , 该刀全长 77 厘米 , 刃长 62 厘米 , 刀身、刀柄及刀环也是一体锻造 , 刀身略向刀刃方向弯曲 。 该刀刀身断面呈等腰三角形 , 刀柄及刀环断面均呈长方形 。
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刘世枢的一篇名为《河北易县燕下都 44 号墓发掘报告》的文章 , 在第 229 页与第 234 页里面确实提到了河北易县燕下都 44 号墓出土了一把环首刀: “刀 1 件 。 6 号窄身、环首 , 刃部锈蚀已钝 , 残长 30.3、首和柄长 12、背厚 1 厘米 。 ”
由此可以看出 , 秦延景说的 1965 年河北易县燕下都 44 号战国墓所出土的环首刀与《河北易县燕下都 44 号墓发掘报告》中所描述的出土环首刀是同一把刀 。 而青铜环首刀的出现就早得多了 。 据抚顺市博物馆发表的名为《辽宁抚顺市发现殷代青铜环首刀》的文章来看 , 环首刀在中国最早出现的时期极有可能是殷代:
“一九七五年九月 , 抚顺拖拉机配件厂在修建工程中 , 于距地表 1.4 米黄土中 ,挖出青铜环首刀一件 , 仅刃部残 。 基本完好 。 这是抚顺地区首次发现殷代青铜器 。 出土地点位于抚顺市西部 , 介于抚顺、沈阳间 , 北距浑河二公里.青铜环首刀 , 双范合铸 , 长 24.1、最宽处 3.2 厘米 。 刀身作弧形(弧背曲刃) , 环首 。 环近似椭圆形 。 环上有三钮 , 环首上半圆铸羽状纹 。 柄扁平 , 柄身铸两趟羽状纹 , 两花纹间有两槽 , 槽长 8.4 厘米 , 柄下端有小圆环 , 似备穿绳用 。 刀尖微上翘 ,刃残 。 柄背两侧铸羽状纹 。 ”
一定程度上来说 , 环首几乎可以看作是汉族武器的流传最广的样式之一 。
唐代的刀是否都有环首饰
本文插图
懿德太子墓壁画局部
从唐代懿德太子墓中的壁画来看 , 唐代的刀有不带刀环的 。 也就是说环首不是确定是否为唐代刀具的依据 。
不过 , 唐代也有大量关于环首与刀的诗歌存世 。 如 , “笛奏梅花曲 , 刀开明月环”
(李白《从军行》);“岁岁金河复玉关 , 朝朝马策与刀环”(柳中庸《征人怨》);“王程应未尽 , 且莫顾刀环”(高适《入昌松东界山行》) 。
根据《汉代环首刀作用及工艺探究》中所描述的观点 , 可以理解为主要作用有两点 , 一是增加砍杀敌人时刀头的力度 , 二则是防止在战斗时刀具脱手 。 引用原文如下:
“当世界上尚未出现马镫……加上环首之后为的不仅仅是美观 , 也是力道的制衡 。 有了环首之后相较于实心刀把 , 重心更向前 , 那么在手下同一力道时 , 刀头的力越大 , 对敌军的伤害越大 。 但是在刀剑劈砍……而环首就是针对这一问题出现的 , 环首上缠有短绳或绸缎布匹 , 在作战时缠于腕部 , 这样即使刀剑脱手 , 由于腕部的绳与刀相连 , 不会使士兵失去兵刃……” 分页标题
- 中国网|国家统计局回应1300万亿社会总资产:不等于家庭总财富
- 『国家』为什么我们国家的标准视力表要用“E” 蚂蚁庄园每日一题6月2日.
- 科创板日报|威胜信息中标国家电网合约,科创板晚报|寒武纪科创板首发过会
- 九驾旧闻|国家一级演员,从万人尊敬到被13家公司抵制,如今下场是无戏可拍
- 融资 科创板晚报|寒武纪科创板首发过会 威胜信息中标国家电网合约
- 大众报业·海报新闻代理律师解释索赔依据,河南高院受理吴春红国家赔偿申请
- 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单行本出版
- 融资|科创板晚报|寒武纪科创板首发过会 威胜信息中标国家电网合约
- 大众报业·海报新闻司秋英等6人入围,山东公示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拟推荐候选对象
- 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工厂,需要感谢一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