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思波|阿拉贡的凯瑟琳:惊世骇俗离婚案,引发16世纪英国的深刻变革



释思波|阿拉贡的凯瑟琳:惊世骇俗离婚案,引发16世纪英国的深刻变革
本文插图
16世纪 , 欧洲各家庭的婚姻是否具有合理性教会具有绝对的权威 。 根据教会的教法 , 一夫一妻制婚姻是上帝的安排 , 只要是已婚者 , 在丈夫或妻子去世前不可以改变上帝的旨意 , 缔结另一桩婚姻 。
在这种情况下 , 离婚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 教会法庭赋予了婚姻关系合法的特权 , 教会认定的合法婚姻任何人不能以任何理由改变 , 而且教会也拥有对婚姻事务的裁判权 , 一夫一妻成为被默认的婚姻标准 。
凯瑟琳经过自己的筹谋策划和父母以及亨利七世的斡旋 , 得到罗马教皇的支持 , 判定她和亚瑟王子的婚姻无效 , 特许她和新王储哈里结婚 。 于是 , 凯瑟琳在教会的庇护下 , 和亨利八世过了二十多年的婚姻生活 。 但是凯瑟琳的六次生育只养大一个女儿玛丽 , 其余的孩子不是胎死腹中就是过早夭亡 。 这让求子心切的亨利八世很失望 , 也使他开始相信古老圣经的诅咒“弟娶兄嫂无子嗣” , 在和凯瑟琳王后的侍女安妮?博林勾搭上以后 , 亨利八世决然要离婚 , 想让凯瑟琳“退隐修道院”让出后位 。
然而凯瑟琳笃信上帝赐予的婚姻 , 坚决不同意离婚 。 她动用罗马教廷的权威支持 , 把这场王室离婚案整整拖延了七年 。 而最终亨利八世能明目张胆地与罗马教皇决裂 , 大刀阔斧地进行宗教改革 , 不仅仅是因为他要达到与凯瑟琳离婚的目的 , 也是因为在当时国内外的社会环境下 , 亨利国王意识到英国进行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
而凯瑟琳对亨利八世离婚的抵制 , 只不过是英国宗教制度改革的导火线 。 这场惊心动魄的离婚风波和宗教改革不仅促使了英国婚姻法制的变革 , 也使16世纪的英国女性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 这场惊世骇俗的离婚案就这样出人意料地推动着历史向前发展 。

释思波|阿拉贡的凯瑟琳:惊世骇俗离婚案,引发16世纪英国的深刻变革
本文插图
离婚案发生之时 , 宗教改革之前英国国内外的社会环境
英国国王亨利八世进行的宗教改革表面上看是因为凯瑟琳王后对他极力要离婚的抵制 , 实际上是当时国内国外的社会形势下的必然结果 。 天主教会的衰落和腐败 , 英国人民民族意识的增强 , 新兴资产阶级和乡绅阶层谋求经济利益的需求 , 英国国内外改革思潮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 以及英国君主专制王权的巩固 , 都成了英国宗教改革暗潮涌动的前提条件 。
一直以来 , 罗马教皇都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 他不仅在宗教领域上的权威无可置疑 ,还对英国的政治、经济领域进行干预 。 无论僧俗都要向教会缴纳各种苛捐杂税 , 这引起全国上下的强烈不满 。 所以在英国 , 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英国王权和罗马教权之间的斗争和冲突 。
从约翰王一直到亨利七世一直开展着与教皇的斗争与较量 , 但是由于国内的不稳定因素 , 致使封建专制不够强大 , 英国不足以和教廷抗衡 , 因此斗争毫无结果 。 到了16世纪 , 罗马教皇被西班牙控制 , 权力减弱 , 无法再肆意发号施令 。 亨利八世即位后 , 通过联姻与西班牙制衡 , 取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 致使教皇的权力日益衰落 , 再也无法显示至高无上的辉煌地位 。
在英国国内 , 天主教会长期占有大片的土地和财产 , 到了16世纪更为严重 , 几乎占据了全国的三分之一 。 教会的神职人员奢侈腐化 , 巧取豪夺 , 不仅权重而且横征暴敛 。 使英国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 对天主教会极度憎恨 。 亨利八世的改革迎合了广大人民的心意 , 得到了下层阶级的支持 。
经历了英法百年战争 , 英国民众意识到了民族独立的重要性 , 增强了他们的民族意识 。 而后来英国王族之间的玫瑰战争 , 更使人们意识到王权的重要作用 。 亨利八世即位后 , 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和巩固了封建王权的统治地位 , 致使国内的社会局势相对稳定 。 所以在罗马教廷对人民经济上的长期盘剥使人民负担深重 , 苦不堪言的境况下 , 他们急切盼望推翻罗马教皇的统治 , 摆脱罗马教廷对英国宗教和政治事物的干涉 , 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 。分页标题

释思波|阿拉贡的凯瑟琳:惊世骇俗离婚案,引发16世纪英国的深刻变革
本文插图
从14世纪开始 , 英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 到了16世初 , 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各行各业发展起来 。 新兴的资产阶级和乡绅阶层的“羊吃人”的圈地运动 , 可以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 , 却无法撼动教会占有的将近全国三分之一的土地 。 他们和教会的矛盾日益凸显 。 但是他们这些新兴的资产阶级经济实力还很薄弱 , 无力推翻封建教会 , 只能向王权妥协 , 借助王权制约教会势力 , 使他们能够掠夺教会的财富和获得大量土地 。
并且当时西欧德国的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风起云涌 , 他们的改革思想和著作对英国民众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 14、15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也波及欧洲各国 , 英国也不例外 , 出现了一批人文主义者 。 他们的著作也影响着英国人民乃至整个欧洲人民 , 使广大民众意识到人性尊严和个人价值的重要性 。
在英国历史上一直存在着封建大贵族和王权的斗争 。 15世纪后半期的红白玫瑰战争 , 大大削弱了世俗封建大贵族 。 亨利七世即位后采取了一些内政外交措施来巩固王权 。 包括1486年亨利七世和约克王朝的伊丽莎白结婚 , 使红白玫瑰两大家族联合起来 , 实现了加强封建王权的第一步 。 随后他又残酷镇压了王位觊觎者的叛乱 , 禁止封建旧贵族私自建立自己的军队 , 使贵族势力无法再威胁专制王权 。 都铎王朝建立以后 , 就只剩下罗马天主教会下属的英国教会和王权抗衡 。 英国专制王权的加强和巩固为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提供了坚强的国家后盾 , 使他有实力与罗马教廷叫板 , 并取得成功 。
亨利八世的宗教改革是必然的社会历史因素和凯瑟琳惊世骇俗的离婚案共同作用的结果 。 这次的宗教改革加强了封建王权 , 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发展 , 而且也促使了英国婚姻制度的变革 , 以及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 既顺应了历史潮流 , 也推动了历史向前发展 。

释思波|阿拉贡的凯瑟琳:惊世骇俗离婚案,引发16世纪英国的深刻变革
本文插图
【释思波|阿拉贡的凯瑟琳:惊世骇俗离婚案,引发16世纪英国的深刻变革】
七年悬而未决的离婚案 , 间接促成了英国的宗教改革
作为虔诚的天主教徒 , 凯瑟琳深知罗马教皇对欧洲各国王室贵族的婚姻具有最终的裁判权 。 自己要在和亨利八世国王的离婚对抗中取得胜利 , 只能依靠罗马教皇 。 于是她提议亨利八世把离婚的诉求提交给罗马教廷 , 让罗马教皇来裁决 。 但是在偌大的英格兰王宫 , 她却无法相信国王指派的“顾问团”能维护自己的利益 。 于是她一边暗中向教会法庭寻求帮助 , 一边指使西班牙大使劝谏国王 。 自己则以情动人 , 向国王哭诉 , 坦陈这么多年来自己的真爱和付出 , 以及他们夫妻二人的缱绻情深 , 国家的繁荣稳定 。 这让亨利八世无法做到恩断义绝 , 开始变得犹豫不决 , 离婚的进程缓慢下来 。
然而旧爱难舍 , 新欢却急不可耐 。 安妮?博林一方面使尽浑身解数 , 魅惑亨利 , 一方面若即若离 , 言称自己不能生下私生子 , 不允许亨利八世占有自己 。 亨利八世对安妮博林的狂热使他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 然而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道可走 , 说服罗马教廷判决自己离婚 , 或者脱离罗马教皇 , 自己成为离婚的最终裁判者 。 于是亨利八世派英格兰主教、大法官托马斯?沃尔西向教皇申请离婚 , 同时派遣威廉?奈特去罗马教廷劝说 。
此时凯瑟琳王后争得了在罗马教廷的主动权 。 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查理五世是她的外甥 , 对凯瑟琳绝对的支持 。 罗马教皇不想得罪实力强大的查理五世 , 又无法推翻前任教皇批准的婚约 。 于是罗马教皇在凯瑟琳和亨利国王之间看热闹 , 对亨利提交的离婚诉求不表态 , 驻足观望 。分页标题
直到实在拖不下去了 , 罗马教皇才在1525年 , 派遣特使坎佩齐奥主教抵达伦敦处理这桩离婚案 。 可是这位大主教在英格兰却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 亨利国王对主教施加压力 , 让他这次在英国必须达成自己所愿判决离婚 。 而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却要求主教取消在英国的审判 , 把这个离婚案收回罗马教廷裁决 , 以便形成对凯瑟琳有利的裁判 。

释思波|阿拉贡的凯瑟琳:惊世骇俗离婚案,引发16世纪英国的深刻变革
本文插图
在这种拉锯战的情势下 , 直到第二年的六月 , 审判才得以实行 。 英格兰的国王和王后先后抵达红衣主教的法庭接受特使的审判 。 在庭审中 , 凯瑟琳以自己精彩动人的陈述博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和同情 , 以致于审判延续了一个月都没有做出任何裁决 。 大主教只好把最终的裁定权交给罗马教廷 , 凯瑟琳赢得了初步的胜利 。
然而亨利国王却没有认输 , 这条路走不通 , 他就走另一条路 。 他先是让安妮住进王宫 , 使安妮成为国王事实上的妻子 。 然后他开始了新教改革 , 脱离罗马教皇的控制 , 迫使英国本土的主教任命自己为“教会之首” , 使自己成了教会的最高权威 , 握有英国境内离婚案件的最终决定权 。
于是在1532年5月23日 , 亨利八世任命的坎特伯雷大主教托马斯?克兰麦裁定 , 亨利八世和凯瑟琳的婚姻无效 , 而他和安妮?博林的婚姻有效 。 亨利八世把凯瑟琳的称号改为“亲王妃” , 被安置在偏远的城堡中居住 , 她的女儿玛丽公主作为国王的私生女留在宫中 。 安妮?博林则被加冕为英国王后 , 当年生下女儿伊丽莎白 。
尽管愤怒的罗马教皇裁定英国主教的判决无效 , 并判定亨利八世犯有通奸、遗弃、重婚等罪名 , 被革除教籍不得永生 。 但是这已经改变不了既定事实 , 凯瑟琳住在环境恶劣的城堡中 , 三年后在孤独和悲伤中去世 , 留下了“悲情王后”的哀名 。
凯瑟琳是一个胸有大志 , 能力卓绝的王后 , 但最终却成为封建男权制婚姻的牺牲品 。 她不屈服于命运 , 不畏惧王权 , 单凭一己之力为自己的婚姻权利抗争 , 却最终没能战胜独裁、专制的男性霸权 , 被置于悲惨的境地 , 郁郁而终 。 然而她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漫长的抵制之路却间接地促成了英国的新教改革 。 这位悲情王后的个人命运虽然多舛 , 却在不经意间成为历史发展和变革的导火线 。

释思波|阿拉贡的凯瑟琳:惊世骇俗离婚案,引发16世纪英国的深刻变革
本文插图
决绝离婚与誓死捍卫 , 导致了英国婚姻制度的制定 , 唤起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亨利八世为了达到离婚的目的 , 凭借自己的专制王权和强硬的态度脱离了罗马教皇的控制 , 使自己成为教会之首 。 凯瑟琳被贬黜 , 亨利初战告捷 , 他便开始建立离婚法制 。 他迅速成立了一个由主教、神学家、平信徒和律师组成的委员会来起草圣公会教规 , 婚姻家庭被列为重要议题之一 。 委员会很快拟定了《论教规改革》的内容 , 废除分居法的教规 , 提出离婚的理由包括通奸、遗弃、长期离家不归而又杳无音信、谋杀未遂以及做丈夫的无缘无故毒打妻子等 , 形成了当时比较开明的离婚政策 。
自此 , 英国的婚姻家庭事务纠纷的裁定权 , 再也不用经过罗马教廷 , 而是在英国本土就可以得到解决 。 “不得离婚”已经成为历史 , 这种新制度在实践中得到了广大民众的认可 。 人们在这种新的婚姻制度下 , 可以改变不中意的婚姻 , 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
英国民众在他们喜爱的王后的悲惨结局中 , 收获了婚姻中相对自主的权力 。 他们通过凯瑟琳王后对自己婚姻的坚决捍卫 , 看到了“国王也未必可以轻而易举地离婚”的情形 , 这引发了英国民众对有关女性和家庭问题的讨论 , 促进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

释思波|阿拉贡的凯瑟琳:惊世骇俗离婚案,引发16世纪英国的深刻变革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权利和阴谋交织下的王后离婚故事已经影响了更深层次的社会意识 。 许多人开始收集《圣经》和其它一些权威理论来支持凯瑟琳 , 并认为她是受到了不公正对待的妻子 。 有很多贵族女性警告亨利八世 , 他的执意离婚会影响国家福祉 。 凯瑟琳王后的悲惨境遇使英国女性开始意识到自我价值的存在和自我反抗的重要性 。 她们也开始审视自己的婚姻 , 不再心甘情愿地在婚姻中受人摆布 , 听之任之 。
一场惊世骇俗的离婚案 , 历时七年之久 , 不仅惊动了整个英国王室 , 也震撼了整个英格兰乃至全世界 。 英格兰王后的悲欢离合在民间传播 , 人们的观念意识也在慢慢地接受改变 。 爱情、离婚、女权成为人们开始思考的命题 , 传统与革新的思想开始在人们的头脑中碰撞 , 于是追求更开放、更人性化的女性观念和婚姻观念便开始酝酿发酵 , 甚至整装待发了 。
作者菲利帕?格里高利作为著名的历史小说家 , 在《永恒的王妃》这部作品中 , 没有把历史事件简单地组合 , 而是把历史聚焦在特定的人物亨利八世国王和凯瑟琳王后身上 , 既让历史成为人物命运的转折点 , 也使人物来影响历史的进程 。
历史塑造了人物 , 人物推动力了历史 。 在这部动人的小说中 , 我们既了解了历史的真相 , 也洞悉了历史人物光鲜外表下的悲欢离合 , 更明白了一切偶然皆是必然 。 爱情如此 , 人性如此 , 历史的发展亦如此 。 世事变换 , 因果循环 , 亘古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