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畦说历史|辛弃疾与鲁迅,两人相距几个世纪的同与不同


导语
清朝诗人黄景仁写了一首诗 , 其中一句"百无一用是书生"流传至今 , 让无数读书人感慨万千 。 其实 , 我们从小就学过很多关于读书有用的诗词及名句 , 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耳熟能详的诗词和句子 。
这些话语概括起来就是读好书能挣钱、娶漂亮媳妇、还能跟上时代步伐 。 在国破山河在的背景之下 , 相隔几个世纪的辛弃疾和鲁迅这两位文学大咖是如何为国做贡献的呢?

雨畦说历史|辛弃疾与鲁迅,两人相距几个世纪的同与不同
本文插图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 梦回吹角连营 。 "这样豪情壮派的词出自于辛弃疾 。
辛弃疾在宋词上的造诣与苏轼比肩 , 与苏轼合称"苏武" , 但其实我们都忽略了辛弃疾的另一面"沙场秋点兵"的将军形象 。
能文能武的他在南宋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之一 。 21岁那年就敢想敢做 , 聚集千人参加起义 , 比三国时期的曹阿瞒还猛 , 二话不说 , 干就完了 。 在一次外出办事的途中听闻起义军首领耿京被叛徒所杀 。

雨畦说历史|辛弃疾与鲁迅,两人相距几个世纪的同与不同
本文插图
关羽的千里走单骑只存在于《三国演义》中 , 而据《宋史》记载 , 当时的辛弃疾率领五十多人突袭几万人的敌营 , 直捣黄龙 , 并把叛徒捉拿归案 。 其胆识和能力绝对是一等一 。
此举让他名声大噪 , 也引起了朝廷的关注 。 虽然种种原因未能让其在仕途上一帆风顺 , 但其并没有荒废才华和能力 。 为官一任 , 造福一方的事情不必再说 。

雨畦说历史|辛弃疾与鲁迅,两人相距几个世纪的同与不同
本文插图
说说他是如何学以致用的 , 我们知道文章其实是一个人思想的表达 。 虽然经此一役 , 辛弃疾同志再也没有了上前线的机会 , 但是他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把自己的经验形成了建议上书给了宋朝 。
其中《美芹十论》的安邦国策让他直接被当时的孝宗皇帝召见 , 此时的辛弃疾官职江阴鉴判还未到县令的级别 。 一个县官想见皇帝一眼是很难的 , 更何况是被召见呢?
两人相见之后 , 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背景 , 且辛弃疾毕竟太年轻 , 年仅26岁 , 年轻气盛 。 可能是说话方式不对 , 也可能是跟孔子一样 , 治国之学得到大王的认可和夸赞 , 却被搁置一旁 。

雨畦说历史|辛弃疾与鲁迅,两人相距几个世纪的同与不同
本文插图
但是先进的理论终究是会被认可的 , 《美芹十论》流传至今 , 意义深远 , 其忠于国家 , 忠于南宋的思想注定了其无法在乱世中走的更远 。
只能在晚年留下一声哀叹 , "了却君王天下事 , 赢得生前身后名 。 可怜白发生!"一声白发道出了多少无奈和感叹 。 只能说他沿用了当时忠臣的一贯思路 , 即"愚忠" 。 或者说是没遇到一个好人 , 同时期的岳飞即是被这位高宗皇帝处死的 。

雨畦说历史|辛弃疾与鲁迅,两人相距几个世纪的同与不同
本文插图
不管当时的朝廷有多黑暗 , 也不管当时的皇帝有多昏庸无能 , 未曾想过另立新君的思路 , 始终保持着君与臣之间的界线 。 似乎忘了大汉王朝时期的历史事件 , 汉后少帝被陈平和周勃所废 , 汉废帝被霍光联名罢免 。 鲁迅
鲁迅我们知道他刚开始是在日本留学就读医学专业的 , 因为看了一场电影而幡然醒悟 , 直接弃医从文 。 从此用鲁迅这一笔名发表文学作品 , 目的只有一个 , 让世人警醒 。 一部部作品 , 抨击着封建王朝和军阀统治 。

雨畦说历史|辛弃疾与鲁迅,两人相距几个世纪的同与不同分页标题
本文插图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也很好地诠释了鲁迅先生一生的态度 , 敢于直面风雨 , 不畏艰难 , 弃医从文的坚定信念 , 从此笔耕不辍 , 唤醒了一个个人民 。 比较
辛弃疾和鲁迅都是处于国破山河在的背景之下 , 外敌入侵 , 内乱不止 。 在这种环境之下 , 两人的做法不一样 , 一位是一心想投笔从戎奋勇杀敌 , 一位是不分昼夜的码字 。

雨畦说历史|辛弃疾与鲁迅,两人相距几个世纪的同与不同
本文插图
两人目的的不同 , 造就了一位哀叹"可怜白发生" , 另一位则在世界的不同角落里不停地"呐喊" 。
两人均被杰出政治家评价过 。 康熙说"君子观弃疾之事 , 不可谓宋无人矣 , 特患高宗不能驾驭之耳" 。 意思很明了 , 辛弃疾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 可惜当时的帝王宋高宗不会用 。
一位现代大咖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 , 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 "两位都能得到后世大咖的中肯评价 , 足见二者之影响 。

雨畦说历史|辛弃疾与鲁迅,两人相距几个世纪的同与不同
本文插图
结语
其实我们知道不管是山河无恙 , 还是山河破败 ,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 没有国哪来的家呢?历史无法重来 , 但是可以透过历史来看社会的发展 。 正如康熙所说 , 如果宋高宗启用辛弃疾北上抗金 , 大宋王朝或许将扭转乾坤 , 气吞山河 。
如果每个时代都有N个骨头硬朗的"鲁迅" , 或许有些日记就不会出海 , 更不会被西方某些政客拿来炒作 。
【雨畦说历史|辛弃疾与鲁迅,两人相距几个世纪的同与不同】总之 , 铭记历史 , 吾辈当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