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驴行|这口百年古井,养孕这座古镇上百年,无论村民用多少第二天又满井


_本文原题:这口百年古井 , 养孕这座古镇上百年 , 无论村民用多少第二天又满井
每一座小镇乡村 , 都有自己的记忆 。 或是村头前的成百上千年的古杏树 , 或是横跨两个村庄的古桥 , 位于四川乐山的太平古镇 , 则是这口名为灵惠泉的老古井 。

去驴行|这口百年古井,养孕这座古镇上百年,无论村民用多少第二天又满井
本文插图
摄影:胡东进 , 去驴行专栏摄影师
每个镇上的人从记事起 , 这口古井就一直存在 。 从父母背着他们打水、洗衣、做菜 , 到他们带着外乡的新娘认井取水 , 一代接着一代 。 但关于灵惠泉的历史 , 连镇上最老的老人都记其不详 , 只知是一口很老很老的古井 。 到今天这口古井仍然水质清澈 , 整个镇上的人们都取之不绝 。 即使用水量最高峰水位有所下降 , 但隔天又是一口满井 。

去驴行|这口百年古井,养孕这座古镇上百年,无论村民用多少第二天又满井
本文插图
太平古镇的一天 , 便是从这口古井开始 。 镇上每个早起煮茶的人 , 一定会带着塑料桶 , 到灵惠泉取最新鲜的井水 , 见到认识的人难免要聊上几句 。 谈话的内容过去来来回回都是地里的庄稼 , 圈里的猪牛羊 , 现在却多了谁家的孩子上了大学 , 谁发了财在城里买了房 。

去驴行|这口百年古井,养孕这座古镇上百年,无论村民用多少第二天又满井
本文插图
和井口旁人去楼空的危房一样 , 有经济条件的人们 , 大都已渐渐搬离了这座小镇 , 只留下一座座大门紧闭的古宅逐渐荒废在岁月里 。 还留在镇上的人们 , 多是一些念旧 , 不舍得乡亲的老人 , 以及暂时还没有条件搬走的人 。

去驴行|这口百年古井,养孕这座古镇上百年,无论村民用多少第二天又满井
本文插图

去驴行|这口百年古井,养孕这座古镇上百年,无论村民用多少第二天又满井
本文插图
镇上的年轻人 , 多数时间是不在故乡 , 为了生活大都远离乐山 , 去更发达的成都或更远的北上广深谋生 , 一年也只有过年时候才会从五湖四海返乡 。 所以平日时间 , 镇上的面孔多为老人 , 便是一些学龄的孩子也跟着父母离开了太平 。

去驴行|这口百年古井,养孕这座古镇上百年,无论村民用多少第二天又满井
本文插图

去驴行|这口百年古井,养孕这座古镇上百年,无论村民用多少第二天又满井
本文插图
越来越多的下一代 , 成长的时间不到一半在太平古镇 。 为了更好的居住环境和教育资源 , 许多父母拼尽一切在都市里扎根 , 昔日的故乡渐渐沦为模糊的记忆 , 没有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年轻人的喧嚣 , 这座百年古镇也渐渐沉默了下去 。

去驴行|这口百年古井,养孕这座古镇上百年,无论村民用多少第二天又满井
本文插图

去驴行|这口百年古井,养孕这座古镇上百年,无论村民用多少第二天又满井
本文插图
和乐山多数具有千年历史底蕴的古镇不同 , 太平古镇的历史只有三百多年历史 。 但虽然靠大渡河码头形成古镇 , 却并未留下太多的历史痕迹 , 镇上的大多数建筑都是后来修建的泥瓦砖房 , 有历史味道的建筑保存的并不多 , 唯有在一些荒废的古宅院子里 , 还能看到一些较古的木雕 。 但整体上 , 失去了我们理想中的古镇模样 , 只是一座十分普通的小镇 。

去驴行|这口百年古井,养孕这座古镇上百年,无论村民用多少第二天又满井
本文插图

去驴行|这口百年古井,养孕这座古镇上百年,无论村民用多少第二天又满井
本文插图
虽有一定的旅游资源 , 但保存下来的文化遗产并不多 , 且又远离市中心 , 所以也不能依靠旅游业改造而获得“重生” 。 而类似这样的古镇 , 在乐山乃至全中国都有成千上万个 , 而等待他们的命运不是拆迁改造被城镇化 , 就是就此荒废下去无人问津 , 只有极少数个因为资源、条件成熟发展成旅游名镇 。分页标题

去驴行|这口百年古井,养孕这座古镇上百年,无论村民用多少第二天又满井
本文插图
这是无法阻挡的时代趋势 , 随着我国经济逐步提升 , 人们对物质、精神生活的要求日益提高 , 那些破旧的老镇将逐步被代替或消失 。 也许五十年后 , 当人们谈起昔日的太平古镇时 , 已没有太多的记忆 , 而那口百年古井不知又会怎样 。

去驴行|这口百年古井,养孕这座古镇上百年,无论村民用多少第二天又满井
本文插图
【去驴行|这口百年古井,养孕这座古镇上百年,无论村民用多少第二天又满井】摄影师胡东进(网名:乐山人) 。 四川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 就职于四川省乐山师范学院 。 现已联合去驴行 , 专注乐山等四川地区民间旅游文化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