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量价齐升:二季度楼市结构性回暖

对此 , 张宏伟也指出 , 从结构性角度来讲 , 其实现在市场复苏不是一个全面复苏 。 像三四线城市复苏还缺乏一些动力 , 整体市场需求不足 。
“二季度月均销售可达百亿 。 ”5月28日 , 一名前40强房企副总裁对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表示 , 初步预测二季度可以把一季度因疫情带来的销售损失补回来 。
近日 , 华东不少房企反映 , 房地产销售正逐渐回暖 , 以一二线城市表现最为明显 。
克而瑞统计数据显示 , 2020年4月 , 百强房企单月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9002.3亿元 , 较3月环比上升17.2% , 较去年4月同比基本持平 。 从累计业绩来看 , 2020年1-4月百强房企全口径销售业绩规模同比下降14.5% , 但4月销售的恢复情况略好于预期 , 降幅自3月以来继续收窄 。
同策研究院首席分析师张宏伟却认为 , 所谓市场恢复得还不错 , 只是结构性的回暖 , 市场表现为“点状热” 。
各地成交呈现结构性上涨
回顾房地产市场过往几次阶段性调整 , 全国会走出一条结构性回暖曲线 。
此次 , 主要是北京、上海和深圳豪宅市场率先启动 , 尤其是上海 , 刚改需求释放 , 豪宅认筹排队场面频现 , 但是刚需购买力还没有得到释放 , 包括首次改善需求 , 上海郊区的项目也有去化压力;又比如成都 , 这座城市比较典型 , 1-5月份 , 成交量还比去年好 , 但结构性特征非常明显 , 成都因为一二手倒挂导致一些热门楼盘一次出货就卖掉两三百套 , 整个市场表现为“点状热” 。 如果剔除点状热的这种表现 , 其实其他楼盘卖得并不好 。 这种结构性特征非常明显 。
从已发布销售简报的头部房企来看 , 4月恒大的销售是同比增长的 。 今年4月 , 恒大实现合约销售金额约652.1亿元 , 同比增长约11.6%;合约销售面积约713万平方米 , 同比增长约28.5% 。 今年前4个月 , 恒大累计实现销售金额约2125.7亿元 , 同比增长约19.4%;合约销售面积约2371.1万平方米 , 同比增长约43.0% 。 或许因此恒大调整了销售策略 , 从疫情期间的7.5折 , 到五一期间推出的优惠政策只有8.1折、8.5折 。
如果看前4月销量 , 虽然疫情影响时间比较长 , 但是几家头部企业的销量下降幅度并不算太大 。 碧桂园实现权益销售金额约1498.8亿元 , 同比下降10.37%;万科今年前4个月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面积1188.6万平方米;合同销售金额1858.3亿元 , 同比减少约11%;融创前4个月累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955.2亿元 , 同比减少19.72% 。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 , 这得益于外部环境的改善 。 各地政府尤其是房管部门也明确了预售资金监管政策的放松 , 所以从房企卖房到后续资金回笼 , 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 有助于房企资金回笼 , 商业银行也比较配合 。
回款加速增加房企拿地动力
楼市复苏在疫情平稳后开始加速 , 大部分企业销售在4月份业绩明显转好 。 这种情况下 , 预计5-6月份 , 市场有望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 。
不过 , 已有房企在这一波楼市回暖中实现涨价 。 据禹洲集团副总裁张岩透露 , 5月以来 , 该集团旗下在售100多个项目均价已经小幅上调了三次 。 禹洲在这一波销售回暖中存货周转率跃居全行业前20位 , 这与其项目布局有关 。 禹洲在2019年开启拿地模式 , 接连在青岛、开封、佛山、北京、上海等地投资拿地;2019年5月 , 禹洲在成都溢价134%拿地 , 创下成都楼面价新纪录 。
楼市前端交易回暖 , 资金周转加速 , 也刺激了房企进一步拿地的积极性 , 比如祥生地产、金辉、弘阳等正在通过积极拿地谋求规模扩张;还有像中海、金茂、华润、绿城等央企、国企 。 对此 , 张宏伟也指出 , 从结构性角度来讲 , 其实现在市场复苏不是一个全面复苏 。 像三四线城市复苏还缺乏一些动力 , 整体市场需求不足 。
因此 , 短期内 , 对部分房企来说销售压力还是比较大 。 以弘阳为例 , 今年1月 , 弘阳6.82亿元在安徽安庆拿一幅商业地;3月 , 弘阳以14.37亿元在重庆拿下两幅宅地;4月15.5亿元拿下宁波地块 。 前四月 , 这家2019年没能顺利完成千亿目标的房企耗资近40亿拿地;相应地 , 该公司今年前四月销售只有58.45亿元 , 同比跌去61% 。 与此同时 , 据该公司2019年年报披露 , 融资成本约为人民币6.34亿元 , 同比增加27.0% 。 分页标题
与张宏伟观点接近 ,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也认为 , 1-4月出现的销售规模下调依然需要在第二、第三季度弥补回来 。
(作者:唐韶葵 编辑:徐旭)
(责任编辑:何一华 HN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