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估计再过十余年”,中国何时有自己的SPACEX?“先要有马斯克这样的人


上观新闻|估计再过十余年”,中国何时有自己的SPACEX?“先要有马斯克这样的人
文章图片
北京时间5月31日凌晨 , 马斯克创办的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 , 实现了全球首次商业载人发射——龙飞船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发射 , 两名宇航员还有一只恐龙玩偶将前往国际空间站 。
中国是否会出现类似SPACEX的公司?中国商业航天市场现状和前景如何?解放日报?上观新闻采访人员专访了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技术顾问陶建中研究员 。
中国商业航天市场将达8000亿元
“商业航天市场主要包括三方面 , 运载火箭、小卫星和航天应用 。 ”陶建中说 。 根据市场预测 , 到2020年 , 全球商业航天市场将超过1.7万亿元规模 , 中国市场包括运载火箭、卫星应用等将达到8000亿元 。
“在我国商业航天领域 , 可分为‘国家队’背景企业和民营企业 。 ”陶建中介绍 。 2019年8月17日12时11分 , 捷龙一号运载火箭成功首飞 , 以“一箭三星”方式成功将三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 捷龙一号运载火箭 , 正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所属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研制的一款小型四级固体运载火箭 , 也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首型商业运载火箭 。 火箭总长19.5米 , 起飞重量约23.1吨 , 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不低于200公斤 。
这枚商业火箭成功首飞后 , 2019年10月19日 , 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在北京发布了中国运载火箭新系列——“龙”系列运载火箭的研制计划和未来发射计划 。 这是继“长征”系列后推出的又一运载火箭系列 , 包括“捷龙”固体运载火箭系列和“腾龙”液体运载火箭系列两大类 。
根据规划 , 到2020年12月 , 将完成捷龙一号研制批任务5发 , 具备在国内各主要发射场实施发射的能力;从2021年起 , 进入成熟批任务阶段 , 为每10发一批 , 实现较高的国内发射占有率 , 打造“捷龙”国际品牌 。 除了捷龙系列 , 还将研制“腾龙”系列液体商业运载火箭 , 采用无毒无污染液体推进剂 , 预计在2025年前后实现可重复使用 , 进一步降低发射成本 。 “腾龙系列的液体推进剂运载火箭 , 每千克的发射价格约5千美元 , 与SPACEX公司差不多 , 而国际上每千克的发射价格是1到2万美元 。 ”陶建中说 。
中国民营商业航天市场前景看好
美国去年进行了34次航天发射任务 , 其中一半来自SPACEX这家民营公司 。 中国的纯民营商业航天公司发展得如何?
“当下 , 许多地方政府和一些大型企业对于航天应用的需求量非常大 , 光依靠‘国家队’背景企业是不够的 , 需要民营航天企业来做补充 。 ”陶建中说 。 2014年11月 , 国务院发布《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 , 也是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商业航天领域 。
2019年7月25日13时00分 , 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的双曲线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 按飞行时序将多颗卫星及有效载荷精确送入预定300公里圆轨道 , 实现了中国民营运载火箭成功入轨零的突破 。
此前 , 由蓝箭公司自主研制的中国首枚民营运载火箭“朱雀一号”于2018年10月27号发射升空 。 火箭发射后飞行正常 , 一二级工作正常 , 整流罩分离正常 , 但三级出现异常导致未能正常进入轨道 。 作为国内最早的民营商业火箭公司之一 , 蓝箭公司是世界第三家掌握液氧甲烷发动机技术的民营企业 , 另外两家是美国SPACEX和BlueOrigin 。 据悉 , 就在前不久的5月13日 , 朱雀二号火箭控制系统与“天鹊”8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匹配验证成功 , 顺利完成第三次摇摆试车点火试验 , 点火时长200秒 。
“相比火箭 , 卫星研制难度更小 。 很多高校都在从事微小卫星研究 , 北京、上海也相继成立了一些微小卫星公司 。 ”陶建中介绍 , 500千克以下的是小卫星 , 100千克以下的是微纳卫星 , 通过发射几百颗微小卫星可以组成星座 , 用于遥感、通讯和对地观测 , 目前市场需求旺盛 。
除了运载火箭和小卫星 , 航天应用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就拿微纳通讯卫星来说 , 地面要建设多个基站来接收卫星信号 , 这都给民营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 。 ”
【上观新闻|估计再过十余年”,中国何时有自己的SPACEX?“先要有马斯克这样的人】中国何时会出现类似SPACEX的公司?“先要有马斯克这样的人出现 , 敢想敢做 , 既懂技术又懂管理 。 中国航天人才很多 , 估计再过10年到20年吧!”在陶建中看来 , 我国的民营商业航天公司刚刚起步 , 虽然会遇到一些发展中的问题 , 但前景看好 。 一方面 , 国家政策予以导向支持;另一方面 , 民营商业航天企业汇集了不少优秀的人才 。
栏目主编:黄海华本文作者:黄海华文字编辑:黄海华题图来源:新华社图片编辑:苏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