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岳|时隔45年珠峰成功登顶测高度,那么古人登山时会干什么呢


2020年5月27日11时03分 , 八名中国登山队队员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 。 此行的目的是时隔45年为珠峰重新测量高度 。 登山是一项既锻炼身体又考验意志的运动 。 在古代 , 人们出于不同的目的登山 , 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

山岳|时隔45年珠峰成功登顶测高度,那么古人登山时会干什么呢
本文插图
政治驱动封禅颂德
在中华文明萌芽时期 , 人们对山岳怀有复杂的情感 。 一方面山岳给人们提供栖身之所和果腹食物 , 另一方面山岳瘴毒猛兽横行 , 山洪落石肆虐 , 人们对山岳存在着既感激又敬畏的情感 。 《礼记·祭法》认为:
“山林川谷丘陵 , 能出云 , 为风雨 , 见怪物 , 皆曰神 。 ”
表达了人们对山岳的崇拜之情 。
崇拜山岳的最好方式是祭祀 。 《韩非子》中记载:
“黄帝合神鬼于泰山之上 。 ”
这一行动显然历史悠久 。 随着时代的进步 , 人们对山岳的认识日益加深 。 商朝的甲骨卜辞中就有向山神占卜的内容 。 进入春秋战国 , 诸侯举办的登山祭祀 , 达成消弭灾祸、确立储君 , 相互结盟等目的 , 明显带有政治意义 。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
“与鲁诸儒生议 , 刻石颂秦德 , 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 。 乃遂上泰山 , 立石 , 封 , 祠祀 。 ”
他亲临泰山封禅 , 意在歌功颂德 , 彰显权威 。 以后 , 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五位皇帝先后在泰山封神 。 女皇武则天独树一帜 , 亲封嵩山 。 皇帝登上山岳 , 搞一场政治直播秀 , 无疑是为了巩固统治 。

山岳|时隔45年珠峰成功登顶测高度,那么古人登山时会干什么呢
本文插图
情怀维系登高励志
在文化精英眼中 , 关注的是山岳的人文价值 。 山岳是国家的象征 。 《孟子》有云: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 登泰山而小天下 。 ”
孔子通过登泰山达到超越自我的境界 。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秋 , 汉末枭雄曹操北征乌桓凯旋 , 途经河北昌黎碣石山 , 留下了“东临碣石 , 以观沧海 。 水何澹澹 , 山岛竦峙”的千古名篇 。
魏晋时期 , 政坛暗战 , 战争频仍 , 许多士人只得将报国壮志转变成寄情山水 。 以陶渊明为首的隐居派 , 用
“晨夕看山川 , 事事悉如昔”
的态度 , 表达对“桃花源”的渴望 。 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游山派 , 借会稽山阴的兰亭举办的“禊事” , 留下了著名的《兰亭集序》 。 以谢灵运为主的抒情派 , 写下了“出谷日尚早 , 入舟阳已微 。 林壑敛暝色 , 云霞收夕霏”的诗句 , 抒发深厚的山岳情结 。
登山还促进了文学的发展 。 “诗仙”李白喜好游历名山 。 他遍游岷山、紫云山、戴天山、大匡山、峨眉山等 , 成就了《蜀道难》《登庐山五老峰》《登峨眉山》等诗文佳作 。 北宋文豪苏轼游览庐山 , 写下了《题西林壁》 , 成为千古传唱的名诗佳句 。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著有《小石城山记》 , 开创了山水游记的先河 。 在文人的参与下 , 登山有了清新高雅的文学气质 。

山岳|时隔45年珠峰成功登顶测高度,那么古人登山时会干什么呢
本文插图
宗教修行普渡众生
古代宗教历来有“山中修行”的传统 。 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神仙思想和灵山崇拜 。 《汉书》指出:
“列仙之儒 , 居山泽间 , 形容甚臞 。 ”
当时在五岳修行的道士有1000多人 。 时至南北朝 , 民间入山求道的人日益增多 。 《南雍州记》称:
“武当山……学道者常百数 , 相继不绝 。 若有于此山学者 , 心有隆替 , 辄为百兽所驱逐 。 ”
随着佛教普及 , 中国继承了印度凿山造窟的传统以及“行脚游学”的理念 。 十六国前秦时期 , 人们深入山岳 , 凿窟立佛 , 其中尤以莫高窟最为重要 。 它历经千年 , 建立了洞窟735个 , 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 , 成为千年以来的佛教艺术圣地 。分页标题
事实上 , 山岳见证了佛僧对“行脚游学”的坚持 。 三国时期 , 僧人朱士行西行于阗 , 抄录了《大品般若经》 。 晋代佛僧法显跋涉万里 , 翻越葱岭 , 到达印度 , 取经求法 。 而唐朝西行取经的玄奘更负盛名 。 贞观三年(公元 629 年), 他从长安出发 , 途中时常陷入
“山路崎岖 , 蹊径危险 , 既绝人里 , 又少水草”
的境地 。 许多高山
“风雪相继 , 盛夏合冻 , 积雪弥谷”
。 贞观十九年( 645 年) , 玄奘回到长安 , 为中国的佛教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 宗教的盛行 , 进一步拉近了山岳和精神之间的距离 。

山岳|时隔45年珠峰成功登顶测高度,那么古人登山时会干什么呢
本文插图
登高探险兴趣盎然
明清以后 , 登山的意义发生了改变 。 随着登山活动的推广 , 出现了专业的登山器具和从业人员 。 胡三省给《资治通鉴》作注时 , 特别注明了“钉鞵”:
“ 以皮为之 , 外施油蜡 , 底著铁钉 。 ”
钉鞵的功能和现在的登山靴类似 。 明人谢肇浙在《游黄山记》中曾记述“募开道者 , 得二樵夫” , 还准备了“舆人”和“糗糒”(粮食)、“铛”(锅)和“襆被”(铺盖) 等物品 。
除了装备的改善 , 成熟的登山技巧已广为人知 。 明朝探险家徐霞客爱好登山 , 先后到过泰山、雁荡山、黄山、武夷山、庐山等名山大川 。 他还发明了攀冰的方法:
“持杖凿冰 , 得一孔置前趾 , 再凿一孔 , 以移后趾 。 ”
后人纷纷沿用这一方法 , 效果甚好 。 清朝学者曾唯在《广雁荡山志》中列举了“游山十八法” , 实用性很强 。 登山活动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 意味着这项运动更具娱乐性 。

山岳|时隔45年珠峰成功登顶测高度,那么古人登山时会干什么呢
本文插图
民俗演化约定俗成
在民间 , 登山还是一项大众喜闻乐见的民俗 。 农历九月九日 , 二九相重 , 寓意长久 。 据西汉经学家刘歆的《西京杂记》透露 , 汉高祖刘邦在位期间 , 宫中流行九月九“佩茱萸 , 食莲饵 , 饮菊花酒”的习俗 , 并且
“三月上已 , 九月重阳 , 仕女游戏 , 就此拔楔登高”
。 三国时期 , 魏文帝曹丕在《与钟繇书》也曾直言:“以为宜于长久 , 故以享宴高会 。 ”从而佐证了汉魏时期重阳登高已蔚然成风 。
西晋冯翊太守孙楚在《茱萸赋》中坦言:“有茱萸之嘉木……历汉女而始育……疗生民之疹疾 。 ”将登高和养生保健相联系 , 使重阳民俗更接地气 。 唐朝诗人王维的名篇:
“独在异乡为异客 , 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 , 遍插茱萸少一人 。 ”
足以证明重阳登高在民间的重要性 。 民俗元素的加入 , 保证了登山运动的旺盛生命力 。

山岳|时隔45年珠峰成功登顶测高度,那么古人登山时会干什么呢
本文插图
作为世界最高峰 , 珠穆朗玛峰自1921年有攀登记载以来 , 成功登顶珠峰的人数已超过4800人 。 对它的高度各国众说纷纭 , 莫衷一是 。 中国登山队此次登顶“测高” , 代表着国家测绘技术发展水平的综合体现 , 测量结果有助于结束国际上对珠峰高度不一致的混乱局面 , 对地球动力学、板块运动等领域发出强有力的“中国声音” 。
【山岳|时隔45年珠峰成功登顶测高度,那么古人登山时会干什么呢】文:计白当黑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登山活动的历史发展研究》 姚路嘉、袁宏、马腾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 , 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