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 念好“产业经” 奏响“富民曲”——广西“造血式”产业扶贫之路

【产业 念好“产业经” 奏响“富民曲”——广西“造血式”产业扶贫之路】
产业 念好“产业经” 奏响“富民曲”——广西“造血式”产业扶贫之路
文章图片
贫困户投身特色产业 , 图为村民李爱群在桂平市火龙果基地护理火龙果 。 黄静华摄

产业 念好“产业经” 奏响“富民曲”——广西“造血式”产业扶贫之路
文章图片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毛南九万李"丰收 。 韦顺讲摄

产业 念好“产业经” 奏响“富民曲”——广西“造血式”产业扶贫之路
文章图片
东兰县大力发展兰花种植产业 , 助力群众脱贫增收 。 刘廷智摄

产业 念好“产业经” 奏响“富民曲”——广西“造血式”产业扶贫之路
文章图片
浦北县泉水镇旧州村光伏发电集体经济项目 。 尹春光摄

产业 念好“产业经” 奏响“富民曲”——广西“造血式”产业扶贫之路
文章图片
凌云县依托浩坤湖发展旅游扶贫产业 。 闭建辉摄

产业 念好“产业经” 奏响“富民曲”——广西“造血式”产业扶贫之路
文章图片
巴马瑶族自治县的贫困群众在食用菌基地务工 。 凌吉荣摄

产业 念好“产业经” 奏响“富民曲”——广西“造血式”产业扶贫之路
文章图片
田林县浪平镇的姬松茸产业大棚 。 岑冉鑫摄

产业 念好“产业经” 奏响“富民曲”——广西“造血式”产业扶贫之路
文章图片
凌云县的"金字塔"茶山 。 黄元荣摄
【伟大壮举·扶贫印记】
初夏时节 , 行进在八桂大地上 , 入目是漫山遍野的果树嫩苗 , 朵朵花穗尽情绽放 , 勤劳的农民在田间地头忙得不亦乐乎 。
面对最难啃的脱贫攻坚"硬骨头" , 广西加快发展县级"5+2"、村级"3+1"特色产业 , 全区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产业覆盖率达96.94% , 一个个特色产业增强了脱贫"造血"功能 , 为乡村振兴引来了"活水" 。
姬松茸变身"致富伞"
一排排大棚整齐排列在山地上 , 群众正操弄设备护理姬松茸 。 "一个大棚正常需投入4万元 , 但在政府帮助下只需投1万元就可以了 。 "贫困户吴金菊告诉采访人员 , 去年她家种植5个大棚 , 净增收8万元 。
百色市田林县地处石漠化山区 , 人多地少 , 收入渠道单一 。 2015年8月以来 , 田林县结合山区气候环境 , 引入姬松茸新兴产业 , 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 , 在浪平镇建起姬松茸生产示范大棚 。
"2019年 , 浪平镇55个姬松茸大棚 , 惠及89户578人 , 为浪平村、塘合村的村集体经济带来收入11万元 。 "田林县副县长农国宁告诉采访人员 , 今年全县将扩建705个大棚 , 年产值超4000万元 , 可吸纳170户贫困户入园承包种植 , 解决300人就业 , 实现6个贫困村集体经济增收150万元以上 。
帮扶单位中国电信不仅资助农户建设大棚 , 还引入5G网络技术 , 开创"5G+8K"智慧农业应用体验 。 "通过'5G+网红'传播 , 让种植户得到权威专家技术指导 , 让深山农产品走向广阔市场 。 "中国电信百色分公司相关负责人项泽宇说 。
火龙果结出"脱贫果"
"去年养猪亏了本 , 今年在政府帮扶下改种火龙果 , 有望赚回来 。 "在桂平市石龙镇闽航科技火龙果种植基地 , 村民李爱群忙着给火龙果苗除草、剪苗、搭架 。
在桂平 , 像李爱群一样积极投身特色产业的贫困户还有很多 。 "承包火龙果种植田的贫困户 , 不需要投入成本 , 基地每年支付每亩2300元管理费 , 果上市后还会给予提成 。 "石龙镇党委书记罗汉军说 。
发展产业 , 桂平市全面发力 。 2016年以来 , 该市在贫困村地区培育和建立405个各类种植示范基地、示范点 , 覆盖151个贫困村 , 基本实现贫困村"一村一基地"目标 。 这些基地通过"公司+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 , 统一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市价收购 , 免了群众的后顾之忧 。
产业兴 , 带来万家富 。 桂平市通过龙头企业带动 , 培育出92家种植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 形成了万亩西山茶、万亩稻虾养殖基地等"七个万"特色产业群 , 带动1.1万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
油茶树为脱贫"加油"
在河池市东兰县泗孟乡弄平村 , 油茶、花椒等种满整个山区 。 "过去群众主要种玉米为生 , 勉强能自给自足 。 我们通过奖补引导发展经济产业 , 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 "泗孟乡弄平村驻村第一书记覃肄说 。
这些年 , 东兰镇拉岜村贫困户韦美定尝到了种油茶的"甜头" , 今年又增种10余亩 。 "油茶已成为我们村群众家庭收入主要来源 , 各家各户都抢着种 。 "韦美定高兴地说 。
为鼓励群众发展产业 , 东兰县出台多项以奖代补惠民政策 , 特别是对在疫情防控期间发展的产业 , 简化办理流程 , 降低奖补门槛 , 增加50%奖补额度 。 目前 , 全县已种植油茶近30万亩 , 基本实现"人均一亩油茶"的产业格局 。分页标题
"脱贫攻坚收官之年 , 我们发展特色产业更注重授之以'渔' , 通过科技种养输之以'血' , 积极由'输血式'生活救济型扶贫向'造血式'生产开发型扶贫转变 , 构建'一户一项目、一村一品种、一乡一特色、一县一品牌'的产业格局 , 让更多贫困群众富起来、富长久 。 "东兰县县长徐迪克告诉采访人员 。 今年全县已发放产业奖补资金4162万元 , 惠及贫困户3.4万多户 。 5月9日 , 东兰和广西20个县一道退出贫困县序列 , 向全面小康再迈出坚实一步 。
(本报采访人员 周仕兴 本报通讯员 谭舒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