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千万富翁沦为街边小贩:五次经济泡沫亲历感想记


_本文原题:千万富翁沦为街边小贩:五次经济泡沫亲历感想记

香港|千万富翁沦为街边小贩:五次经济泡沫亲历感想记
本文插图
一、1987年香港股灾:千万富翁变街边小贩
1986年 , 我在深圳见到了十几年没见的小学老师 。 他是出生在印尼的广东华侨 , 上个世纪50年代他刚从雅加达大学金融系毕业 , 响应祖国号召 , 同一大批东南亚华侨的知识青年跑到中国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 于是 , 他成了我在长春市安达小学读书时的语文和数学老师 。
经历了中国的反右、大跃进、人民公社 , 这个老师从爱国青年变成了三个孩子的父亲 。 为了孩子能吃饱饭 , 1977年他带着老婆和孩子来到香港 。 不愧是学金融的 , 他先从建筑工人开始 , 几年后就开始自己在家里装电子表往大陆卖 , 后来深圳开放了 , 他跑到深圳办了手表厂 。
在深圳第一次见面 , 他给我一张名片 , 上面写着深圳(香港)环亚电子集团公司董事长 , 他在深圳的工厂有一千多名工人 , 是深圳当时最大的电子装配工厂之一 。
之后三年 , 我们没再联系 。 1990年我在香港油麻地逛街 , 突然听到一个很熟悉的声音:十元两件啦!十元两件啦!我一回头 , 有些不敢相信我的眼睛 , 我的老师站在三轮车上在大声叫卖日本的二手衣服 。 怕他尴尬 , 更怕自己尴尬 , 不知怎的我没敢上去跟他打招呼 。 正在一边犹豫 , 突然有人大叫:“走鬼啦!”只见我的老师和其他几个同样卖东西的人 , 像疯了一样把衣服用任何人类都想像不到的速度塞进包里 , 推着车子跑了 。 原来是市政管理人员来了 , 香港无照小贩专门请人给他们把风放哨 。

香港|千万富翁沦为街边小贩:五次经济泡沫亲历感想记
本文插图
从油麻地回来后 , 连忙找名片给老师打电话 , 所有电话都变成别人的了 。 第二个星期天我又去了 , 那天没有市政的人来 , 老师的生意也很冷清 , 我鼓着勇气上前跟他打招呼 , 本以为他会尴尬 , 可是老师毕竟是老师 。 老师跟我说:“我破产了 , 现在只能做这个生意了 。 见到你真好 , 如果没事陪我聊聊天 。 ”
我问:“那么大的工厂 , 是怎么破产的?”
老师说:“嗨!都是一个贪字 。 (19)86年香港股市疯了 , 我看不少人赚钱 , 我这个学金融的虽然知道股市风险大 , 但还是忍不住进去了 , 结果越炒越大 , 最多一天能赚一千万 , 我把工厂也抵押给银行借钱炒股 , 哪承想(19)87年股灾一来 , 我的资金一下子转不动 , 房子和工厂都给了银行 。 ”
我问:“师母怎么样?”
“她现在在新蒲岗的一件制衣厂剪线头 , 我们还借了一部分私人钱 , 这个钱总是要还的 。 好在这是香港 , 人只要勤劳就饿不死;只要饿不死 , 总会有机会 。 这就是人生 。 ”快60岁的老师说 。
老师永远是老师 。 从此我明白香港人说的:马死落地行是什么意思了 。
1987年的股灾是香港人经历的第一次股灾 , 那是由美国股灾引起的 。 1987年10月19日 , 星期一 , 美国股市一天跌了22% , 年轻的香港股市一个跟头倒下了 , 连关了四天市 , 当香港股市重新开始后 , 香港股民的钱少了三分之二 。 有一大批香港股民像我的老师一样破了产 , 其中大部分人永远也没有机会再回到股市 。
二、1992年日本股灾:跳楼的野村证券员工
1990年 , 我到日本公出 , 顺便去日本最大的证券公司——野村证券参观 。 由于当时日本股市和楼市如日中天 , 股市比2007年中国股市还火 , 市盈率到了100倍 , 一些日本和世界的经济学家纷纷说 , 传统经济理论对日本不实用 , 日本正在创造新的经济规律 。 日本房地产更是不可一世 , 一个东京市的地价就可以买一个半美国 。分页标题

香港|千万富翁沦为街边小贩:五次经济泡沫亲历感想记
本文插图
日本商人在全世界可牛了 , 到哪儿都像阔佬逛菜市场 , 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 于是 , 日本人买了美国金融帝国的象征——洛克菲勒大厦 , 买了美国电影的象征——哥伦比亚电影公司 , 买了加拿大的森林 , 买了澳洲铁矿 , 买了香港半山上最贵的房子 , 日本女人买了70%法国生产的lv手袋 , 日本男人成群结队飞去泰国打高尔夫……
接待我的是一个野村证券的年轻经理 , 他把我送出野村大楼时 , 站在大厦旁边的台阶上 , 指着那座新落成的60多层的花岗岩大厦 , 不无骄傲地说:“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经济 , 这个大楼里储存着全球客户的经济信息 , 野村证券为了保证这些信息的安全 , 在这个楼下100米处有一个发电站 , 它可以保证野村证券在世界上发生任何事情都能正常运作 。 ”
可是不知怎么回事 , 到了1992年日本经济就不能正常运作了 。 日本股市从33000点 , 不到两年跌到了11000点 。 房地产更是一落千丈 , 1990年还能卖一个半美国的东京 , 1993年竟然连一个纽约都买不起了 。 于是 , 日本企业纷纷从海外抽钱回国救急 , 不仅把洛克菲勒大楼折了一半价卖回给美国人 , 还把日本好几个大银行和保险公司也卖给了外国人 。
1995年 , 那位接待我的野村证券经理到香港出差 , 我请他喝酒 , 他很沉重地告诉我:现在日本企业也开始裁员了 , 自杀的人很多 , 特别是证券界 , 他手下一个前年才从早稻田毕业的人上个月跳楼了 。 电视台现在最热门的电视节目是教人们如何省钱 , 比如教日本家庭主妇如何用烧饭的余热煮鸡蛋 。
那一段时间 , 香港大街上的日本游客少了 , 到高档餐馆吃饭的日本商人也少了 。 “经济泡沫”这个词第一次在我脑袋里有了真实的感受 。 从此 , 这泡沫就经常跟着我了 。
三、1997年香港股灾:给华润做了十年义工的负资产女秘书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来了 , 香港哀声一片 。 本来1997年上半年形势还好好的 , 楼市股市不断创新高 , 人们排着队去酒楼吃饭 。 我们公司开发的一个楼盘开盘卖楼花 , 买房的人需要前一天晚上去排队 。 国内一个家喻户晓的大歌星为了走后门买我们公司的房子 , 陪我们唱了一晚上卡拉OK 。
我公司两个秘书近水楼台先得月 , 不用去排队 , 每人花80万港元交了三分之一首期买一栋房子 , 可是房子还没住进去 , 泡沫就来了 。 楼价一口气跌了三分之二 , 这两位小姐那几个月脸色难看得很 , 眉头之间总挤出一个大疙瘩 。 原因是她们把已交了80万首期的房子白白送给了银行 , 为什么?因为市场上同样的房子 , 只值80万;如果她们继续供当时买的房子 , 就要再付160万 。

香港|千万富翁沦为街边小贩:五次经济泡沫亲历感想记
本文插图
那个刚来香港还不大懂香港规矩的明星火急火燎地找我退房 , 我说:“你看到门外那两个小姐了吗?她们是我们公司的秘书 , 在这个公司已工作10年 。 她们跟你一样 , 也买了我们公司的房子 , 因此她们这10年算给公司做义工了 。 ”
我看大明星有点不明白 , 就解释说:“她们工作10年 , 除去吃喝也就攒了80万 , 交了这套房子首期后什么都没剩下 , 可是现在房子又没了 , 这不等于白白给公司干了10年 。 如果能退房 , 她们早退了 。 你没看这几天报纸讨论吗 , 很多人卖了李嘉诚的房子 , 现在变成负资产 。
有人说在这种特殊时期作为香港首富的李嘉诚应该网开一面 , 不要再追这些负资产的人所欠的房子余款了 。 你猜这位首富李先生怎么说?他说:香港是个重合同守信用、风险自担的社会 , 你没看到金融泡沫只能自认倒霉 , 因为所有人都没看到 。 如果这个泡沫不破 , 你的房子赚一倍 , 我也没理由跟你分利润 。 ” 分页标题
四、2000年互联网泡沫:3亿元变成3千万
亚洲金融风暴还没过去 , 互联网又来了 。
1999年末和2000年初 , 全香港的商人都好像疯了 。 这次不同于以往 , 越是大商人越疯狂 , 不管是搞地产 , 还是搞百货;不管是生产电子 , 还是生产水泥的;不管是办学校的 , 还是开夜总会的;总之全同互联网干上了 , 纷纷办起了网站 , 纷纷注册了名字带有cyber.com、information.net的公司 , 纷纷向那些常青藤大学毕业生发出高薪聘书 , 纷纷与it公司联姻 。
我当时打工的华润创业公司自然也不能免俗 , 虽然公司每年有十几亿净收入 , 但因为同互联网没有关系 , 股价还不如一个刚创办两年的互联网公司高 。 股东不干了 , 说:如果你们再不进入IT , 就要找人收购 。 于是 , 我们只能绞尽脑汁往互联网上靠 , 先是付了一笔天文数字的咨询费 , 请世界最大的咨询公司出主意 , 可是那些从美国飞来的高级脑袋除了给我们写了两大本资料外 , 任何问题也没解决;其实他们也解决不了我们的问题 , 因为我们不是互联网里的虫 , 我作为公司总经理当时连上网都不会 。
可是商场是个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游戏 。 当时许多如雷贯耳的经济专家都说:互联网技术会创造一个全新的经济 , 谁跟不上 , 谁就会被淘汰 。 想想看 , 谁不害怕呀?于是 , 我们也拼命想找一家美国技术公司“结婚” 。
经过投资银行的朋友介绍 , 美国一家大公司的副总裁来香港 , 期间可以跟我们谈谈 。 可是时间约到早上8点 , 这在香港是非常罕见的商务见面时间 。 我当时有点纳闷:看来互联网的人就是不一样 , 可能都是超人!第二天早上 , 7点50赶到人家香港分公司 , 一进接待室我差点晕了 , 原来在我们前面已有两批人 , 一批人正在会议室里同那个副总裁谈着 , 另外一批人还在会议室里等着 。 8点45分 , 轮到我们 , 30分钟谈完 , 结果就不用说了 。
2000年初正当我被互联网搞得晕头转向时 , 一个朋友找到我 , 他与一个美国基金创办了一个互联网公司 , 在香港买了一个上市公司的壳 , 市值一下子升到200亿 。 他请我加盟 。
我说:我可不懂互联网 。
他说:你只要懂上市公司运作就行 。
于是 , 他开出了我不可拒绝的条件——3亿元的公司股票 , 外加7位数的年薪 。 做着亿万富翁的美梦 , 我在新公司上班了 。 可是上班的第一个天 , 互联网泡沫破了 , 第一个月我的3亿元变成2亿元 , 第二个月变成了1亿元 , 第三个月……
第10个月 , 我的股票变成3000万 , 而且有行无市了 。
五、2008年中国股市:“基金经理都是骗子”
互联网泡沫灭了 。 金砖四国又冒出来了 , 特别是中国 , 进入21世纪后 , 雄起得不得了 。 中国转眼之间成了世界的加工厂、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第二大汽车生产国、世界第三大经济发展国 。
2007年中国这头昏睡的狮子 , 终于彻底醒了 。
深圳的楼市开始超过香港的新界 , 上海北京的写字楼也开始赶纽约 , 开户炒股的人到了1亿 。 于是 , 一下子创造了世界第一大银行、第一大石油公司、第一大房地产公司、第一大保险公司……
这一年全世界500强排名乱了 , 因为那些老牌500强纷纷被突然变大的中国公司挤出去了 。 中国商人在世界上开始扬眉吐气了 , 腰里揣着大把股民的钱 , 也能想买谁就买谁了 。
于是 , 中亚和非洲的油田 , 拉美的铜矿和铝矿、澳洲的铁矿和煤矿频频被来自中国的买家问价 。
澳洲有些人小心眼 , 看中国人要收购澳洲最大矿业公司 , 竟提出将会威胁本国民族经济 。 中国外长婉转讲话了:“中国对澳洲的投资 , 还不及澳洲对中国投资的一半 , 我们希望澳洲继续对中国增大投资 。 ”
真是富国风范 , 以柔克刚 。
2007年世界经济的焦点放到了中国 , 全球的经济天才都在讨论中国股市和楼市 , 一派说泡沫太大了 , 另一派说中国正在改写世界经济 , 潜力远远还没发挥出来 。分页标题
可惜世界经济还没改写完 , 美国那边次贷泡沫又碎了 。 中国股市进入2008年 , 少了近三分之一 。
记得2007年9月我回长春度假 , 碰到我母亲一位老同事 。 一个当了一辈子会计的75岁老头 , 成了中国第一代“基迷” 。 他把报纸上所有有关基金的报道用剪子剪下来 , 钉成三本半大书 , 还跟人学会了在坐标纸上画图表 。 他把家里所有闲钱都买了基金 。

香港|千万富翁沦为街边小贩:五次经济泡沫亲历感想记
本文插图
我问他现在买股票是不是风险太大?
老头说 , 他买的不是股票 , 是基金 , 基金是由金融专业人士管理、抗风险能力最强的综合投资工具 。 他刚买的某基金是走了银行后门才买到的 , 现在不到一个月就赚了5% 。
春节后母亲打电话告诉我:老头投到基金的20万元 , 只剩了10万元 , 现在有些精神不正常 。 老伴治病需要钱 , 他捂着就是不卖 , 整天到银行管人家要钱 。
【香港|千万富翁沦为街边小贩:五次经济泡沫亲历感想记】见谁跟谁说:基金经理都是骗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