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珑甲|织田四天王之一丹羽长秀,部队指挥官"人设",为何没有"存在感"


统一天下者的鼎力助手、转战各地战绩彪炳 , 细数丹羽长秀功绩 , 他被称为织田四天王之一自然当之无愧 , 但是同为谱代家老 , 胜家为长于战斗的武将 , 身边聚集着佐久间盛政、佐佐成政、泷川一益等猛将 , 丹羽长秀却老是没有存在感 。

墨珑甲|织田四天王之一丹羽长秀,部队指挥官"人设",为何没有"存在感"
本文插图
一、武官群星璀璨 , 文官要想刷个脸真难
1. 武官夹缝中生存 , 文官长秀很难
丹羽长秀是内政 , 更多的属于文官 , 因此很难在功绩看起来十分显眼 。 『信长公记』记载:天正3年7月3日 , 武井夕庵(二位法印)、羽柴秀吉(筑前守)、明智光秀(惟任日向守)、 塙直政(原田备中守)、松井友闲(宫内卿法印)、村井贞胜(长门守)、梁田广正(别喜右近大夫) , 言继卿记里称泷川一益为伊予守 。
织田家臣的两翼柴田胜家与佐久间信盛贵为织田家臣两翼分别得到修理亮、右卫门尉官位 。 然而长秀此时虽然被赐姓「惟住」 , 但档次却无法与同时获得官位的柴田修理亮、羽柴筑前守、明智日向守和泷川伊予守相提并论 , 长秀并不参与领取名字 , 依然叫「五郎左卫门尉」 。
此外 , 此事长秀也有被秀吉、光秀、直政、广正超越的趋势 。 另一方面 , 信长为了布武天下 , 将柴田胜家、佐久间信盛、明智光秀、羽柴秀吉分别设置于北陆方面、大坂方面、丹波、播磨 , 长秀却无缘担任方面军的指挥官 。 从官位的提携和安排上不难看出 , 长秀一直不被在军事上委以重任 。

墨珑甲|织田四天王之一丹羽长秀,部队指挥官"人设",为何没有"存在感"
本文插图
2.武官个个拔尖 , 抢军功是抢不过的
在军事上表现活跃实在为难秀某人 。 上洛后 , 信长在京和近江多有活动 , 近江指出检地、伊势大河内城攻略 , 姊川之战 , 进攻佐和山城 , 劝服佐和山城主开城 , 获得佐和山城主 。
近江的支配被巩固了一阵后 , 还参加志贺阵、清扫六角残党、发兵越前、攻灭浅井、桢岛城之战、摆平朝仓氏灭亡后的若狭、攻陷长岛、讨伐越前一揆、参与长筱战争、进攻播磨、出击大坂和杂贺、发兵加贺、支援光秀出阵丹波、出兵信贵山城、攻击有冈城 , 长秀几乎参加了所有织田家的重要战役 , 但所有战役很少能够单独率领一军 , 与其他几位武将相比 , 实力悬殊过大 , 中流砥柱都勉强能够谈上 , 因此不如他们名气大也不足为奇 。
实际上 , 除了美浓和修安土城的战斗 , 丹羽长秀几乎没有什么独当一面的时候 , 也很难找出他他立过什么大功 , 抑或是成为某场战争的中坚力量 。 即便领导四国军团也是辅佐信孝 , 且最后副将的机会也没好好把握住 , 因为本能寺之变而不了了之 。
战国无双里丹羽长秀都出了6 , 7代 , 作为主角的他依旧没有双脸是有原因的 。 军事方面没有独立行动 , 长秀被谷口克广定位成游击军团 , 四处参战救火 。 从长秀丰富的军事经历来看 , 他不是缺乏立下战功的机会 , 只是建立赫赫战功刚巧在文官盲区 。

墨珑甲|织田四天王之一丹羽长秀,部队指挥官"人设",为何没有"存在感"
本文插图
二、要想名声在外 , 还需要一个好公关
1. 长秀声望不如人只差在公关
日本这么多名声大噪的人物真的都是大牛吗?众所周知 , 一些所谓大牛的丰功伟绩事迹或多或少都有夸张成分 。 通常情况下 , 造就超级猛将的流程是把几个或者几十个的功绩强行赠给某个人身上 , 一个人N种功绩傍身顺其自然就是超级英雄 , 再被不知情的人口口相传 , 赞叹有加 , 声名在外的结果顺利达成 。
而丹羽长秀作为最早成为信长军团部将 , 在政务军事等方面活跃度与这些猛将相比只高不低 。 光天正年间 , 就进攻长岛、高屋、大坂、杂贺、大和信贵山、志方城、鸟羽城、花隈城;参与长筱合、越前一向一揆讨伐战、凑川之战等等..... 分页标题
除去参与军事 , 长秀在信长手下还担任着只有少数人能担任的重要职责 。 信长进奈良多门城 , 长秀担任切下东大寺的「兰奢侍」奉行同行、退还公家众本领奉行、安土城建造总奉行 , 策划建造石垣 , 迎接诚仁亲王到二条新邸 , 建造安土城下家臣与耶稣基督教传教士的住宅 。
虽然曾经做过信长的部将 , 或多或少都会担任类似性质的行政事务 。 然而象长秀承担这样重大职务的人只有少数 , 凤毛麟角 。 即使作为十分显眼功绩显赫的胜家和秀吉也没有与长秀可比的政绩 , 论理说 , 长秀有着功绩且深受重用 , 日本如此多名声大噪的人物也不定有此实力 , 但偏偏声望都比长秀高得多 , 思来想去长秀差只差在公关 。

墨珑甲|织田四天王之一丹羽长秀,部队指挥官"人设",为何没有"存在感"
本文插图
2.长秀公关意识究竟有多少差
作为政治的重臣 , 长秀知名度如此之低 , 可想而知他的公关意识到底有多差 。 长秀在历史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 几乎就是织丰的政权基石 , 丰臣秀吉取得天下也少不了长秀的全力协力 。 原本稀世的天才织田信长被明智光秀袭击之时 , 秀吉是织田家的重臣 。
在局势不利于秀吉的大背景下 , 丹羽长秀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协作秀吉一统天下 。 秀吉成为织田家重臣时将自己的姓从木下改成羽柴 , 说不羡慕长秀是不可能的 。 无论佐和山战还是清州会议 , 两次都是长秀促使秀吉走向天下人之路 。
进攻佐和城主 , 占据五万石领地 , 再加上犬上郡一带 , 坂田郡的石崎高俊变为长秀从属 , 又夺取支城佐和山城这一攻占小谷城的重要据点 。 信长将处委托长秀 , 足见信长的信任 。 作为信长直辖部队心腹 , 长秀参加了此后所有战斗 , 屡得战功 。
订制近江多贺社的条规 , 防范高宮右京亮死后造成的政治的动荡和混乱 。 尽管河尻是当时卫信长旗本 , 但实际执行者应该是长秀 。 许可爱智郡政所谷七力村进行木炭买卖也受长秀的支配 。 权力几乎囊括在手中 , 但凡做好公关这一步 , 都不会存在感弱到如今这一步 。

墨珑甲|织田四天王之一丹羽长秀,部队指挥官"人设",为何没有"存在感"
本文插图
三、为何丹羽长秀不愿意多刷刷存在感?
1. 野心极小的长秀自愿接受低存在感
仔细看长秀成长的一生 , 与其他战国武将比长秀是个野心极小的人物 , 甚至过大评价自己的行为他也几乎没有过 , 他总能时刻对时局冷静分析 , 对辅助的角色甘之如饴 。 天正10年6月2日 , 本能寺之变 , 明智光秀叛乱 , 信长未能完成一统天下的理想便就此死去 。
信长死亡的消息一传出去 , 信孝与长秀方的武士逃亡大半 。 即便如此 , 忠诚如长秀与信孝仍旧在5日采取与光秀对抗的姿态 , 消灭滞留在大阪千贯櫓的津田信澄(光秀女婿) 。 长秀离信长临终之地最近 , 与此同时秀吉忙于备中高松城战事 , 柴田胜家受上杉牵制分身乏术 , 可以说目前长秀处于继承信长事业非常有利的境地 。
然而长秀却选择静观畿内阻止明智与信孝交战 , 待到毛利与秀吉和议方返回畿内 。 决战明智光秀时 , 拥有实际指挥权的丹羽长秀自愿辅佐拥有最多兵力的秀吉 。
清州会议 , 为推举信长后继之人 , 长秀坚定的支持秀吉选定幼君的抉择 。 在秀吉与胜家争持不下 , 长秀道「明智を討ったのは秀吉である掌」 , 于是秀吉以担任幼君的后见役为由头握织田家的实权 。 经此一会 , 长秀便彻底变成秀吉的臣下 。

墨珑甲|织田四天王之一丹羽长秀,部队指挥官"人设",为何没有"存在感"
本文插图
这一点从长秀与毛利氏信件便可窥探一二:8月4日 , 长秀劝吉川元春服从秀吉 。 8月11日 , 长秀与秀吉书信显示诉讼 , 大臣所管范围等完全听秀吉裁定 。 此刻长秀被称为「宿老」 , 仅仅为隐藏秀吉独裁而已 。分页标题
2. 取信于上位者 , 无需再刷存在感
如果认真考据一下长秀的生平 , 会发现刷存在感对他来说是件多余的事儿 。 羽氏从七代贞长始 , 室町时代到战国初期之间代代出仕 , 丹羽与织田氏处于平级的位置 。 只不过因织田氏在信秀成长迅速 , 丹羽氏才降格为织田氏家臣 。
天文18年 , 作为信长的近习长秀前往出仕织田家 。 天文19年 , 15岁的长秀与16岁的信长结伴成长 , 立场不同 , 年龄相仿 , 且长秀严谨性格诚实 , 深得信长信赖 , 他们不仅是主从关系还是同学好友 。
天文21年8月16日 , 萱津之战中信长与战清州城坂井大膳等人 , 此战则为长秀的初阵 。 长秀的俸禄到永禄5年5月已增加到一万贯 , 试想清州会议中同样四宿头衔的池田恒兴在元龟元年才有同等的待遇 。
『信长公记』记载着信长言行录 , 多次出现长秀的名字 , 由此可推测他对于信长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家臣 。 永禄8年 , 攻略美浓斋藤氏配下猿啄城 , 需要隔着飞騨川与犬山城 , 长秀机智的切断城中水源直接导致了敌人的投降 , 其中成功调动加治田城主-佐藤紀伊守也实属明智之举 。

墨珑甲|织田四天王之一丹羽长秀,部队指挥官"人设",为何没有"存在感"
本文插图
在这一时期 , 长秀的活跃度几乎无人能及 。 永禄9年他于9月28日攻陷堂洞砦 。 等到永禄10年 , 美浓斋藤氏被驱逐美浓 , 美浓攻略历经十余年在长秀的努力下宣告结束 。 信长尾张一国时代期间 , 长秀一直在织田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是部队指挥官人设从未倒过 。 长秀作为信长自尾张时代起的家臣 , 兢兢业业地侍奉信长一生 。
后世讨论存在感这件事儿实际毫无意义 , 这未必是当事人真正所求 。 或许有人求功名赫赫 , 有人享受万人追捧 , 有人无法忍受锦衣夜行 , 但这都与丹羽长秀无关 , 人生高光时刻他急流勇退 , 功名到手他拱手相让 , 世人在乎的都非他所求所想 , 没有存在感又如何呢!
参考书籍:
【墨珑甲|织田四天王之一丹羽长秀,部队指挥官"人设",为何没有"存在感"】《信长公记》《桥本左右文书》